1、2023年十一五规划 一字之差三大变化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讨论和审议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尽管规划的详细内容尚在争论和制定之中,但连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进展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规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目前,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讨论所讨论员陈耀说:“由规划向规划转变是我国由规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
2、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详细、微观、指标性的产业进展规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规划将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确定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确实定性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底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意对经济社会进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以往的五年规划,各类指标的详细程度超消失在许多人的想象。“七五规划中,仅规定了产量指标的工业品就有28种。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预备阶段,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明确提出,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从“规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
3、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的突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面临着剧烈的国际竞争。专家猜测,“十一五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进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考虑资源承载力量,为谋划中国将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进展,供应一幅清楚的“路线图。 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与竞争性行业各项详细指标的消逝形成比照的是,“十一五规划将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如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平安,健全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能的需要。尤其在公共效劳方面,政府要有自我约束,要对百姓有所承诺。进展改革委宏观经济讨论院副院长王一鸣如此评价这种变化。 那么,“规划让位于“规划,是否意味着政府工作更轻松?明显不是。“经济调整、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效劳是政府的四大职能,这后两项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恰恰是当前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使政府真正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在抓好经济调整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应在公共效劳、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进展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