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3430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这是XX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开展的新阶段、新特点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文化名城建设,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欠兴旺地区促进社会经济跨越式开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市文化名城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对策与思路,为下一步我省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参考。 一、市历史文化名城根本状况 市位于XX省西南部浙闽赣边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7o42-28o20,东径118o42-119o25,东接云和、景XX县区,南连XX县区,北临遂昌、XX县区,西与XX省XX县区交界,是温

2、州、台州、丽水进入闽赣两省的通道,自古为浙、闽、赣毗邻地区的商业重镇,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辖区南北长70.8公里,东西宽70.25公里,面积3059平方公里。全市辖九镇八乡,442个行政村,总人27.14万。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驻龙渊镇。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青瓷之邦、宝剑之都、香菇之乡享誉海内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赢得世人的赞誉,被誉为“处州十县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名城建设、促进跨越式开展奠定了根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城北牛门岗新

3、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遗物,说明早在6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大窑、溪口、源口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宝剑遗址剑池湖,修建于后晋天福九年的千年古刹清修寺,别具一格的廊桥安仁永和桥,浙江大学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说明了文化底蕴的丰厚。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新石器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世界香菇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美誉,说明“处州十县好名不虚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人士。北宋天圣二年到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的250年内,共出了248名进士。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传为千古绝唱;北宋政治家何执中,官至宰相;吏部尚

4、书管师仁一生为官,廉洁奉公;明初章溢辅助朱元璋开国立业,与刘伯温等并称为“四先生。辛亥革命先驱、浙江同盟会领导人徐仰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季步高等那么是近代人民的杰出代表。也是XX省革命老区,宝溪乡高山村、住龙镇水塔村还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XX省第一部电台就诞生于此。 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全市有越剧、京剧、婺剧、瓯剧、木偶、音乐、舞蹈等专业及业余表演团体。龙灯、马灯、火花树、花鼓、赛龙舟、舞狮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常年活动在乡村。越剧高枝吴三春成为八百里瓯江的姻缘情思,是“活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安仁镇的板龙,龙渊镇的赛龙舟,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生态文化耐人寻味。市内蕴藏有茂密的森林,木

5、本植物种类繁多,约有八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4。林木蓄积量达202318万立方米,居XX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称。凤阳山被称为“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区内风光旖旎,尤以云海、飞瀑、奇花、异木引人入胜。披云山、昴山、天平山、棋盘山、白云岩等景区内都保存了许多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也十分宜人。 的历史文化,这是祖辈留给后人的一笔丰厚财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颇具影响。挖掘历史文化,把传统优秀文化与促进欠兴旺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开展有机结合,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大文化思路、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新路子。 二、文化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性的认

6、识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对名城建设与保护的程度。如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战略眼光,偏重兴建道路和高楼大厦,就往往无视保护名城和文物;只强调旧城改造的需要,不考虑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就必然损伤名城旺盛的生命力。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传统民居及街区如何保护尚未引起重视,未认真研究保护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视同城市规划一样对待,不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审批程序办理,撤除或改建已经明确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以及历史街区。文物被拆毁或者保护不力的现象尚未解决。 2、“旧城改造误区,造成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性的破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脱胎换骨改造方式,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复存在。现在还有一些人对古代创造的成就看不到价值所在,在保护和建设中,往往以现代文明冲击古代文明,使一批负载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信息的建市文化名城建设情况调研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