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假设干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方案调节主要是 运行调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手段和形式,也是开展改革改系统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行调节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经济运行调节内容十分广泛,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仍有需要改进提高的空间。 一、经济运行调节的丰富内涵 (一)运行调节的诞生 我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伴随方案经济、方案指导下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大的阶段,其称谓、内容不断演化。方案经济时期,政府通过“生产调度集
2、中、配置资源,保障和平衡生产,最大限度地提供有效供应,应对“物质的严重短缺;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为减少干预,探索改用了比较模糊的“经济运行方式,该放弃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也过早放弃了,交了不少学费;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成熟后,又由“经济运行回归到“经济运行调节。这一变迁过程,特别是“运行调节概念的诞生,既表达了政府调控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也证明了不管什么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二)运行调节的意义 普遍认为,现代社会调节经济的有两只手,一只是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一直是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立
3、足于经济人假设,围绕价值规律而作用,自由化特点明显,推崇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但也往往因为过度竞争、盲目竞争损失效率。而政府调控看得见的手,以社会效益为中心,指向性明确,方案特征明显,有可能暂时或局部损失效率,但有利于经济稳定,防止大的损失。因此,即使是所谓完全市场经济的兴旺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也没有放弃过这只看得见的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好政府调控作用意义尤为重大。而经济运行调节就是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三)运行调节的范围 经济运行调节的对象是“经济,而不仅仅是工业经济或工业生产,更不仅仅是煤电油气运的要素保障,应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财政、金融、进出口各个领
4、域,一产、二产、三产各个产业,即期运行、长远开展各个阶段,中央、地方各个层次等等。否那么就是局部的、片面的、不完整的运行调节。 (四)运行调节的内容 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把该放的坚决放开,不要让省长、市长、县长都去干厂长的活,想厂长的事,说厂长的话,当厂长的保姆。但必须把不该放、不能放的切实抓住,以维护经济全局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这就是经济运行调节。但经济运行调节也应该抓大事、抓关键、抓灵魂。一是调节速度,即把国民经济开展控制在合理、适宜、和谐、可持续的范围内,不能过低,不能过高,不能过热,不能过冷。二是调节节奏,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经济飘忽不定或大起大落,以
5、维持经济运行的长期相对稳定,与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调节方向,防止出现因市场作用引发的产业盲目开展、产品过度竞争、投资畸形集聚等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开展的问题。 (五)运行调节的力度 所谓“调节,简单理解就是“调整和“节制。是对既成事实或趋势的强制性矫正和控制。需要有足够大的工作力度,足够强的执行能力,足够高的行政权威,以做到令行禁止。有人调侃经济运行调节“没有抢、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有把号总比没有强,因为号可以传令,但仅仅有“号还无法保证“令的实施。客观要求是既要有号,能够用正确的导向引导经济运行,更要有带有强制性的政策、手段,以实实在在地调节运行。但是,运
6、行调节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该下猛药时要下猛药,不能犹豫不决,贻误时机;该用文火时要用文火,循序渐进,防止把良药烧糊,变成毒药。急刹车、硬着陆、一刀切等,都不是科学的运行调节。 (六)运行调节的入口 运行调节的要义在于,调根本而不是淘气毛、调现象。比方突然出现的生产要素供应形势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如果看到供应紧张就组织多生产,充裕了就组织限产,那还是停留在方案经济时期的生产调度,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运行调节。调根本大体有三个入口:一是重大经济政策。如重大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进出口政策、产业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这是把握和调节经济运行速度、节奏、方向的根本和前提。二是投资方
7、向与准入。因为即期投资力度、方向、质量,决定未来经济运行速度、节奏、方向、质量。要想下一代健康,这一代必须优生优育。三是存量的优化调整。围绕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对现有市场资源实施优化配置,促进优胜劣汰,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水平。 (七)运行调节的火候 经济运行调节,是国家意志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达,也是凌驾于市场机制之上或者独立于市场配置资源根底性作用之外的强制性行为。凡事都有两面性,运行调节也会有它的副作用,必须把握好时机和火候,把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把副作用压缩到最低。第一,该出手时才出手。要沉着、冷静、稳妥,看不清时不急于出手。对于经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仔细观察、深刻分析
8、,不能草率动用调节手段。比方,目前煤炭市场出现了所谓的“供大于求,但不应马上做出压缩产量的运行调节。因为这是生产增长、进口增加、需求缺乏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现象,而生产要素“紧平衡、强约束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第二,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目前能源、资源根本上由央企或集中产地控制,垄断的程度较高,不同行业、领域、地区为经济利益而博弈的问题客观存在。经济运行调节必须统筹兼顾,兼听而不偏信,不能被局部呼声乱了方寸。第三,要认真权衡利弊。运行调节,对社会资源实施强制性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动摇现有利益分配规那么,与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有运行调节行为的正面收益,必须大
9、大高于其带来的负面效果。否那么,宁可放弃运行调节。 (八)运行调节的境界 运行调节说到底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角力,而且一定要胜过看不见的手的,否那么就是调节的失败。调节经济的“两只手不像人的两只手那么好协调、好合作。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减少冲突,增加磨合,是经济运行调节的艺术。有三种境界:第一,放手让看不见的手自由发挥作用,出现偏差和谬误时,用看得见的手去矫正、修复和弥补,这是下策。第二,用看得见的手适当引导、约束、控制看不见的手,最大限度防止其可能引发的偏差和谬误,这是中策。第三,让看的见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携手,互相制约,趋利避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两种手段调节的最高境界,是上策。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