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政第一要务思考 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开展才是硬道理虽然仅七个字,却揭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期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时势,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开展非常缓慢。而当清朝统治者沾沾自喜于“康乾盛世的余辉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开展起来,中国被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了的封建帝国,沦为侵略的对象。“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回忆和沉痛教训。 在血的教训面前,无数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开展才能救亡图存。他们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探索,
2、虽历尽艰辛但始终无法使旧中国摆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才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开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快速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但后来,由于一度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心,使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与兴旺国家本已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开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
3、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到达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这些20多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较宽敞的住房,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屡见不鲜。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开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 靠开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展望新的世纪,
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管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是要靠开展。开展是根底,开展是根本。离开开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从国际看,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战胜种种风险和考验,最终要靠开展。目前,我们与世界兴旺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兴旺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也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造条件,加快开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看,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战胜各种困难
5、,最终也要靠开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不兴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开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开展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人口已经接近13亿,社会就业和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加快开展来解决。 总而言之,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赋予开展特殊重要的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开展;稳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开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开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离不开开展;
6、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开展。只有加快开展,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兴旺的生产力,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才能从内心里更加拥护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抓住机遇加快开展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开展,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邓小平指出:“要抓住时机,现在就是好时机。我就担忧丧失时机。不抓呀,看到的时机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江泽民同志也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抓住机遇、加快开展,就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开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阻碍开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开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开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开展。 我们讲的开展是全面的开展,是坚持经济开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开展。要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开展,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本报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