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正确批评方式的选择2023年党员批评自我批评 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对青年进行教育,正确运用批评尤为重要。批评的效果如何,受着当事双方的、特别是被批评者的认识能力、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只就被批评者的心理特征,谈谈最正确批评方式的选择。 批评是引起人情绪变化的一个直接因素。批评得当,就能使被批评者处于易于接受的情绪下,从而较深刻地认识并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反之,就可能引起被批评者情绪上的抵触,甚至产生行动上的对抗。心理学认为,人在青年期的情绪最容易波动,而从情绪上看,当青年处于稳定状态时,是最易于接受批评信息的。青年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其情绪变化的内部根据。
2、因此,对批评者来说,除了出以诚心,努力掌握批评内容的正确性和分寸的准确性之外,还应考虑到青年在个性心理上的差异,使批评方式与批评对象的个性心理特点相适应。否那么,即使批评的内容是正确的,用心也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根据青年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我认为,可以选择的批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触动式批评 这是一种措词比较锋利、语调较为剧烈的批评方式。主要适用于惰性心理、依赖性心理和试探性心理较为突出的青年。其中有些精神不振、萎靡颓唐、行动散漫;有些被动性强,自我意识淡薄,必须有外界明确、强烈的批评信息输入,方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有些犯错误的青年总
3、怀侥幸心理,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且爱察颜观色。对具有这三种心理状态青年的批评,应当立足于以“情触动,通过语言、内容和语调的强刺激,促使其醒悟。这种方式,必须慎重使用。因为它“火药味较浓,大多属于“正面交锋。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导致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对抗,使矛盾激化。 (二)渐近式批评 强调批评的进度要有层次,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古脑把批评信息全部输出。对自尊心较强的青年使用这种批评方式是非常适宜的。青年人有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是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企望外界成认自我的存在。青年期强烈的自尊心理,使一些青年容易同伤害自我的言行发生冲突,形成对抗。造成这种状态的诱因多是批评方式不当。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4、:某青工偶有疏漏,被班长当众批评,而且用语锋利,叫人一时下不了台,致使被批评者步入对抗的道路,甚至造成突发性和破坏性的事件。针对自尊心较强的青年,采取渐近式批评是最为适宜的,它可以使其对批评逐步适应,从而逐步接受,而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三)商讨式批评 这是一种较为缓和的方式,批评者以商讨问题的态度把批评信息传递给被批评者。它最适用于反响速度快,脾气暴躁,否认性心理表现明显,行为常为情绪所左右,而情绪又多易被言语激发的青年。对这类青年的批评,最好是以商讨的口吻,平心静气地把批评信息传达给他们。这种批评方式的作用在于,通过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平等地商讨问题,改变被批评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动机,稳定他们
5、的情绪。这样,即使是个“炮仗脾气的青年,也能抑制自己,下意识地同批评者形成信息交流圈,在客观上为批评教育翻开绿灯。 (四)提醒式批评 这种方式主要以暗示为手段,其语言内容又多为提醒、启示之类。对性情机敏、疑虑心理较重的青年是有益的。当他们办了错事时,只要外界稍稍给点指责的信号,暗示或提醒一下,便会较快地意识到批评者的意图。反之,如果无视了他们机敏、多疑虑的心理特点,轻率地采取大量正面批评,很可能造成他们精神上的过度紧张,使情绪剧烈波动,从而加剧疑虑心理的开展,形成不必要的自我矛盾冲突,影响教育效果。 (五)即时式批评 有些青年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成认自己的过错,常常在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
6、掩饰,或转嫁他人。对这样的青年,要注意进行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这种批评方式的作用,就在于用刚刚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冲破被批评者的心理防线。 (六)参照式批评 这种批评方式,借助他人、他事的客观形象,运用比照方式衬托出批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例如,有的青年总找些理由不参加集体活动,就可以举与他条件相同但能坚持参加活动的青年的例子,比照起来批评。又如,有些青年比较散漫,运用具体的规章制度和遵纪守法的典型人物进行批评教育,就比单纯空洞的道理更有效。因为这样的批评指导性强,能使对方有所模仿和遵循。参照式批评先找事实依据,后说理,可以使一些经历浅薄,盲目性大,自
7、我觉悟和自我意识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青年,在参照物的比照下,促成自我检查,认识自己的过错。 (七)发问式批评 以提问为内容,把要批评的事使用提问方式表示出来,这种委婉的批评,主要适用对象是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青年。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到达自我醒悟。当然,必须要把问题点出来,在客观上为他们的自我转变创造条件。在把批评信息以提问方式传递给他们之后,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明确对方提问的意图,并随之在探寻和思考中领会批评者问话的意义。可用来发问的语言很多,如:“行不行“对不对“有无影响“结果会怎样“等等。这种批评方式既可以加快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信息交流,又防止了“正面交锋。 了解和掌握青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现实生活里,青年的心理活动很微妙,也很复杂,各种心理现象往往交替产生,情绪状态常会产生反常现象。因此,为使批评方式与青年的心理协调,就必须审时度势,灵活交换和综合应用。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