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3587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党员身份不清楚、组织活动难开展、经常教育难坚持、党员作用难发挥等多种难题。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出现了很多难题: 1、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数难摸清。主要表现在。

2、一是局部农村党员外出前不报告,外出后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较少,最近,我市13个镇上报了796名流动党员,这些流动党员中,基层党组织对于他们的详细去向,大局部是不能精确掌握的,只知道他们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在家的。二是社区辖区范围广,近年来关停并转的企业党员迁回社区日益增多,而社区工作人员人少事多,缺乏足够精力,流动党员的底数难摸清,在最近的调查摸底中,长沙也只能报出流动党员25名,三埠只有4名。三是市直单位无法掌握流动党员情况。至目前为止,市直八条战线流动党员统计数字为零。如工业资产在先进性教育期间已对党员进行了认真的寻找和排查,能找到的都根本上迁回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无法找到的只能挂在帐上,对其去向无

3、法了解。又如建设局管理的建筑企业,流动性更强,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党组织活动也不正常,加上党员自身家庭生活困难,下岗后一直充满怨气,对组织存在不满情绪,不愿意与组织联系,因此对其去向也是难以掌握。 2、流动党员正常组织活动难开展。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流动时间又较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根本无法参加原党组织的生活;另一方面流动党员去到别处,都未必会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流入地也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组织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了。 3、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在“两新组织工作中的党员,接受教育管理已经很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难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流动党员怕吃亏,不愿受约束,有的党员迫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

4、力,存在“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不愿发挥作用。 二、产生流动党员管理难主要根源 1、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局部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不愿向党组织报告,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流动党员为生计奔波,生活压力大,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对党组织的疏远。 2、党员管理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情况。党组织未分清流动党员的类别,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无非是读读书,看看报。有的党组织只要求学习率、参会率,对党员是否感兴趣漠不关心,使流动党员对组织生活有了思想情绪。 3、缺乏党内效劳体系,使流动党员缺乏温暖感和荣耀感。长期以来,我们

5、都强调对党员要严管理,过分强调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党员遇到下岗的时候,党员为了社会的和谐,承担了许多责任。他们需要组织关心的时候,由于我们缺少党内效劳体系,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再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关心家庭生活等均缺乏应有的效劳。一些流动党员即使能持证到当地党组织登记了,也只是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加强教育,而没有为他们在工作生活各方面提供应有的便利,这也是许多党员不愿意亮出自己党员的身份的一个原因。在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和经济支配权,党建工作不但要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还应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和效劳,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

6、同感、归属感。 4、“两新组织、社区党建仍有许多空白点,未能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分担更重要的角色。农村人员向城市流动,务工人员向两新组织流动是党员流动的主流。但是,由于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目前仍然有许多空白点,如两新组织和社区覆盖面不够广,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率仍然不够高,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的党建仍然滞后于社会的开展等问题都客观影响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第一,创新组织设置,扩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工程工

7、程上、建在社区上等多种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要实施安家工程,让党员有党组织归属。通过两找两建,(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建立党组织、建强党组织),理顺组织关系,让党员有家;畅通联系渠道,让党员回家。 一是在“找党员上动真格。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对辖区单位进行地毯式查找。各单位可采用聘请一些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当党建联络员,协助查找党员,指导党建工作。找到流动党员后,对流出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发给“流动党员证,指导流动党员证的使用,使他们参加就近党组织的活动,实现离乡不离党。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流动党员知道党组织在寻找他们,让他们方便找到党组织。可通过各种媒介,甚

8、至到各社区、工业区张贴流动党员活动宣传海报,进行三公开,即公开党组织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 ,协助党员寻找党组织,登记参加就近的党组织活动。如我市已经建了2299192的流动党员咨询 。(设在市委组织部组织股) 三是在“建组织上操真心。党员找到了,没有相应的党组织开展活动,找到的党员仍旧像一盘散沙,“安家就没有意义。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因人、因地制宜,合理组建党组织,从而把党员集中起来。还要建强党组织,加强“有为才有位的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二,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要围绕中心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统一起来。要根据工作状态抓教育,要根据生活

9、状况抓教育,要根据党员身份抓教育,要根据文化水平抓教育。在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纪、党的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组织流动党员交流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三,创新效劳体系,建立党员利益诉求渠道,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党内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 一是要建立党内效劳体系。可以在县一级建立党员管理效劳中心,在基层党委建立党员效劳站,在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通过建立上下三级一条线的效劳体系,构建起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

10、、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效劳、党组织为党员效劳、党员为党员效劳、党组织和党员共同为群众效劳的工作链条。 二是要明确党内效劳内容。党员管理效劳中心应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党务效劳、扶贫解困、教育培训和管理创新等工作;党员效劳站主要为辖区内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提供上岗就业、职业培训、文化学习、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效劳,组建和管理党员义工队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党员的专长开展义工活动,为有需要的党员和社会群众提供效劳等;党员之家主要负责参与党内互助、效劳群众等活动,并及时了解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做到平时有

11、人访问,难时有人帮扶,老时有人惦念,病时有人探望。 第四,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党员管理网络化。 一是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利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并以党员身份证号为检索编号。我国多年前已实行党内统计化,但目前仍然是以姓名为检索手段,没有输入身份证号,并且由下至上采用时点上报的模式,党员资料查询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会上仍存在许多口袋党员,将来寻找到这些党员,对其党员身份的核实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尽早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并通过适宜的授权方式给党务管理人员,让他们可以通过姓名与身份证号作为检索手段,要核实一名党员的身份就变得非常容易,这也有助于党员的流动管理。 二是建立完善党员ic卡活动证,实行党员登记制度。结合全国党员信息库,让每个党员都有一张有党员根本资料的ic卡活动证。结合党内效劳体系,采用党员登记制度。社会的进步应该成认党员身份是多重属性,如一个公务员,他在单位是公职人员,在生活社区他是一个居民,如果他还参与一些社会组织的活动,他还是一个会员。充分利用党员活动证,并与迁组织关系和党员登记有机结合,宜迁组织关系的迁组织关系,宜采用登记组建的采用登记组建的方式,如一些新社会组织就采用党员登记更为适合,党员去到哪里,就登记到哪里,就在该组织尽党员的义务、享受党员的权利,处处显现出先进性。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