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怎样上语文课读后感 XX市第七中学乔彦敏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以来,曾屡次在现场、在网络观看于永正老师的课,也屡次研究琢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他素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教育的深情,漫不经心处蕴含着教育的机智,娓娓道来时流露出深厚的底蕴。 他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给年青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情趣的所在,以培养学生朗读中感悟,学习中积累,积累后运用的能力,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更是醍醐灌顶,让我从纷繁的急躁归于脚踏实地的平静。可能很多讲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备课时,首先
2、想到的是这节课怎样设计亮点,或热闹的小组讨论,或精彩的表演,或声光电的集合等等。绞尽脑汁,只为“亮而设计,全然不考虑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需要我教什么。这节课学生能收获什么。 看到于永正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时,我是迫不及待地翻看,我想知道于老师有什么高招,有什么别出心裁。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惭愧起来,于老师所说的亮点不正是我所忽略的吗。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候分析太多,从一个词中看出什么,从一句话感受到什么,这个词好在哪,那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析句透,却独独少了
3、充分的朗读。那么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只是支离破碎的词句,而缺少整体的把握,留下的是理性的分析,而缺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张田假设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总结出了经验,而今我们却迷茫了。所以说,学生朗读得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生成的过程,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我们讲公开课,特别是年轻老师,总是期盼能一顺到底,不要出什么过失,所以,课堂上我们总是选手举得高高的优秀学生来答复以下问题、朗读课文,以此粉饰课堂;有答复错误的,我们就急于寻找下一个能答复正确的学生,绝不敢“浪费时间。而于老师把朗读课文作
4、为“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公开课上,有孩子不会读他就一字一句地教;有学生答复错了,他就耐心地引导,绝不疏漏过去;学生理解浅显,他就指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后提升朗读,意文兼顾,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读、思、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一大亮点。 指导学生把字写好,也是语文教学的亮点。于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他指导学生写字也很有方法读帖临帖比照再临帖,也是因为于老师有着扎实的书写功底,对字的剖析指导非常准确,所以他的指导总是一语中的。我在讲荷花一文时,练习写题目,草字头总是写不好看,后来看到书法书上有这样一句话“长横平均分三段,一下子让我明白了我写的两竖的位置不对,字才写得不
5、好看,在课堂上,我就用这句话指导学生写好草字头,写好草字头的字。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字是亮点,而老师有一定的书法根底,善于研究,才是最根本的保证。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是没有法儿。于永正老师扎实有效的课堂就来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我在备荷花一课时,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思考,读着读着,教学的思路就有了。 研读教材,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亮点。所以,我们要像于老师一样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明白使用的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标准,做到笔顺标准,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