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课程范式的转换有感:转换与开展 转换与开展 读课程范式的转换有感 苏vi喵 作为根底教育课程与教材研修员,日常工作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线学习与实践也是必不可少,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一步步实践思考中,我时不时会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专业上有没有什么进步。答案我想在工作积累、交流与实践中,在前人学者研究、总结与反思中。“风月是益友,读书乃良师,虽未曾读到万卷书,但在笔墨文字间,解答了我心中诸多的困惑。 日前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香港学者罗厚辉编著的课程范式的转换一书,这本书探讨了前沿性的课程理论与研究的课题,关注课程统整、学科课程改革、国际间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展开研究。很多观点不仅局
2、限于课程领域,具有普适性的推广意义。与大家分享几点收获: 一、转换与开展 世界当代课程研究已经超越普适性课程原理的建构,而转向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境中探问意义,融入了不少具有时代开展意义的课题,如课程的全球化问题,人力资源概念对学校课程改革的影响等。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话语将回应急剧变革的世界带来的挑战,简而言之,课程改革是各国人才培养的新观念在课程领域的投射,是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其开展寓意不言而喻。 二、传统与现代 在全球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课程和教学也是裹挟在其中,他们区别于传统学习模式的特征是什么。或许需要一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传统
3、的“场所受限的教育范式转向新的包括全球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范式,在信息技术、网络、地方和全球资源以及实地经验和有效现实情境的支持下,课程的选择往往是混合的、交换的和互动的。这种新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情境性多元智力开展以及使学生的个性化、地方化和全球化学习的开展时机最大化,也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目的。 三、坚守与抉择 一味的摒弃过去,毫无戒备地接受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是值得商榷的,本书中梳理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轨迹,从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东西方课程变革的全球趋势与本地情境。为了保卫作为社会的未来公民的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开展,未来公民必须学会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生存与抉择:终身和全方
4、位学习成为不二之选。 四、实践与深思 课程改革要实现其目的,必须落实到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的层面,新课程不能通过教师的操作而落实到课堂教学。20230多年前,杜威认真思索了社会对学校的挑战和需求,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主持了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的教育实验,其设计和理论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和应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分强调直接体验社会生活,轻视理论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学习,这些误区是否我们可以防止,实践与反思才是对改革最好的检验。 古人曾说。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读书不仅是和作者的一次思想交流碰撞,与个人内心的一次审视自查,也提供了和他人分享探讨契机,踏实研学,求知践行,才能在大转换的背景下做到立心立本。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