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心得体会 开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 一、抓住根底知识的内在联系 知识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我们要把相关的知识连带着讲清楚,不能透彻讲明的,要作必要的渗透。以往教学时,我们注重根本概念的教学,从定义的理解到应用讲得很清楚,很扎实,但却无视了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掌握。所以学生作题时,总是学到哪儿,哪儿会,遇到综合题或变式题就有些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根底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经过这样周密的思考,反复的实践,我们在几何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系列化的教学,学生逐渐领悟了学习的方法,在
2、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思维活泼,能够联想到所有相关知识,思维的广度、深度较之以前有了更好的开展,在解决综合题时,思路开阔,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题步骤清晰,大大提高了做题质量。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 (一)重视运用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 心理学研究证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稳固。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他们在生活经历中与客观环境不断接触时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心理学研究还说明:空间观念的建立一般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我们应遵循认识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
3、实践活动,并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建立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圆柱体的外表积时,我引导学生先回忆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是如何推导出它们的外表积公式的,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根据圆柱体的特征,用什么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推导出圆柱体外表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们分组研究,动手实践,明确了将圆柱侧面裱的纸沿着高剪开、铺平,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圆形,按照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将每个圆等分成假设干份后,就可拼成一个小长方形,两个小长方形可拼成一个宽是半径,长是底面周长的大长方形。将由
4、两个圆拼成的长方形与由侧面展开的长方形拼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长是底面周长,宽是半径与高的和的大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外表积底面周长(高+半径),这样就形成了关于圆柱体的外表积的鲜明的表象,这个过程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视操作,在操作中加强应用意识 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可以说,小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根底上的。就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推理也以操作为根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
5、和开展打好根底。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开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切割与组拼的有关题目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切的刀数与段数、“增加的外表积与切的刀数、“拼合次数与减少的面积之间的规律,我们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动手切、拼中近似圆柱或圆锥的萝卜、土豆,边操作边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切1刀以后,萝卜变成了几段,增加了几个切面。照这样切2刀、切3刀呢。将你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们按老师要求切土豆,一边切一边观察、讨论,有的组很快便发现了切的刀数、形成的段数与增加的切面数之间的规律:切1刀物体变成2段,
6、增加2个切面,并概括出“1刀2段的形象记忆法。通过填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还概括出形成的段数比切的刀数多1,增加的切面数是切的刀数的2倍的规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把切完的物体拼合在一起的操作,发现并概括出2段拼1次,减少2个拼合面,从而归纳出拼的次数比拼前的段数少1,减少的拼合面数是拼的次数的2倍的规律。在此根底上,学生发现切、拼规律是一致的,只是“切便增加,拼便减少。整节课,学生们都在积极地观察、思考,认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在头脑中形成物体的立体表象,完成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在处理此类练习题时,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规律,画出草图,正确地解答问题。 在教学“不规那么物体的
7、体积的有关题目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的物体往往是不规那么的,如土豆、石头等,这些物体不易测量,要求它们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这些不规那么物体放入装有水的水槽或烧杯等容器中,观察水面升高情况,从而计算出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这时我便为学生提供了标有刻度的圆柱体玻璃容器和一些不规那么物体,并出示试验步骤:测量并记录长方体容器的长和宽;观察并记录未放物体前水面的高度,和放入物体后水面上升后的高度;计算出放入物体前后水的体积,从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发现上升局部水的体积实际就是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由于容器的底面积不变,所以上升局部水的高度实际就是不规那么物体的高。经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对于把不规那么物体转化成等底、等体积的抽象过程理解得比较清楚,推导出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体积公式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利用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