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个人感悟三篇学习四史心得体会_“四史学习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开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
2、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方,社会主义开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开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立、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方案,等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实立、参加wto,等等。需要说
3、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开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
4、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开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根底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
5、清楚地洞察历史开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开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方,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开展的根本规律。“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比照中彰显了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6、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阔党员干部坚决“四个自信。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
7、。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开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开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
8、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xxx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决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阔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稳固这样的历史观: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开展史的
9、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开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
10、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根底上,
11、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开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决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着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
12、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开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效劳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
13、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开展。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
14、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幅员。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开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开展。2022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
1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22年的7913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2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22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22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根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根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