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部驻村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 x年2023月以来,x县选派421名县乡干部,组成90个工作组,连续3年时间驻村蹲点,组织和引导农民调结构、闯市场、促开展,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实践“x重要思想、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培养锻炼干部的新路子。到20x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2元,分别比x年增长54.5%、55.4%和32.3%,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位居全市12个县区之首。与此同时,全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 准确把握农村工作主题是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法 x县辖11个乡镇、98个建制村,总面积996平方
2、公里, 12.8万人口,境内沟壑纵横,山川塬相间,土地贫脊,灾害频繁。县委认为,x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农业、农村工作是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面对前几年农民增收减缓甚至个别地方出现负增长的严峻形势,县委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四大因素:一是多数农民信息闭塞,观念陈旧,对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不甚了解,缺乏增收的根底;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增收的渠道;三是村级干部当中,“老实人多,“能人少,缺乏对农民增收的有效引导;四是就全县而言,还未完全跳出就农业抓农民增收的思维定势,龙头企业因
3、规模小或不配套对主导产业拉动力较弱,缺乏对农民增收的持久支撑。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农民增收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老天的帮助,受制于市场的波动,主导产业做不大,也做不强。县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XX县区乡干部应当增强主动性、讲求科学性,在“促字上作文章、下功夫,使农民增收工作由“自发状态步入有组织的良性轨道。为此,县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下移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他们着眼于发挥县乡行政和科技干部的优势、激发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着眼于把政府的推动、市场的拉动、典型的带动和农民的联动结合起来,从x年2023月开始,从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抽调大批干部,采取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
4、部驻村的方法,进驻全县开展滞后的90个村,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促增工作。其主要目标任务是:依据全县产业开展布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通过明晰思路、示范引导和提供效劳等方法,组织农民培育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20230元以上。 求真务实,上下联动 充分发挥下派干部的“助推器作用 蓝图绘就,目标已定,关键在真抓实干。县委汲取以往下派干部人下心不下、任务落不实、群众不满意的教训,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下派干部蹲得住、帮得对、干得实,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让工作组真正沉下去。为了使驻村干部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县委坚持科学选派、标准
5、管理、严格考核。首先,科学选派工作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广阔干部踊跃报名,在农村一线建功立业。很短时间,就有759名县乡干部报名。县上抽调组织、人事、农口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考察组,按照“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民有感情、想干事且能干成事的标准,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考察,最终选定了90名科级领导和231名机关干部、20230名科技人员。在此根底上,因村制宜,合理配置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有一名科级领导挂帅,并还根据各村产业开展趋向,保证有1名农业科技干部。其次,标准管理机制。县上成立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办公室,负责对下派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办公室每年年初与工作组签订责任书,明确帮扶任务、标准和时限要求
6、,并提高了部门包村工作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评中的分值。实行部门党组、乡镇党委双重管理,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的方法,规定各工作组每周一到乡镇签名报到,参加乡镇例会,明确本周工作任务和重点,周五下午由村党支部出具工作实绩单及考勤情况,到乡镇汇报。组建了由县级领导任队长的11个工作队,每队包抓1个乡镇的驻村促增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发现组长、组员三次不到岗的,领导干部就地免职,组员给予党政纪处分。三是严格考核奖惩。由县级领导带队,抽调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干部参加,采取“进圈数牛羊,进地用尺量和“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对各工作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在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实行有功那么奖,
7、有过那么罚。三年来,对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且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财政共拿出47.84万元给予奖励,对年度综合考核进入前30名的工作组,组长直接进入年度考核优秀档次,组员中再增加一个优秀指标。综合考核排在后5名的,组长评定为不称职,有17名干部因工作不力或虚报数字而受到党政纪处分。 因村制宜,真帮实促,让农民尽快富起来。三年来,驻村工作组心系群众,真抓实干,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帮助和促进农民增收。 深入调研明思路。各工作组认真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所驻村经济开展思路,帮助群众选准增收致富的骨干工程。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魏志杰担任白善坊村工作组副组长,到村后利用一月多时间,走访
8、全村214户,踏遍全村的沟坡山峁,确定了“主攻畜草,开展蚕桑,扩大经济林的思路,带着群众大干三年,全村奶畜由原来的86头开展到418头,牧草扩种到1340亩,蚕桑开展到530亩,农民人均收入由781元增加到1320元,被群众称为“活财神。张家塬镇寺坡村工作组进村后,召开村民、党员代表、致富能人和村干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23次,在吃透村情的根底上,确定了“奶畜蚕桑富民强村的开展思路,提出了“一年变大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目前,全村奶畜存栏840头,桑园面积突破202300亩,仅交售鲜奶全村月均收入2023万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375元,比驻村前增加近500元。 示范引导做样子。喊破嗓子,不如
9、做出样子。2022年是x县开展蚕桑产业的关键一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白厂丝价格波动影响,局部群众对栽桑养蚕疑虑重重。县委、县政府通过对各种信息和市场需求的综合分析,预测到当时的价格波动隐示着后期行情的上升,要求包抓领导和工作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采取“双百即“建百亩示范园,抓百户科技户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大家干,把全县的蚕桑产业做大做强。一段时间,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巡回宣讲,算帐比照,发动群众栽桑养蚕。有包村任务的县级部门,都由领导带队下到帮扶村抓落实。县委农工部驻双庙塬村工作组成员每人自筹500元,建起了1个百亩示范园,第二年除全部收回本钱外,还赚了3000多元。最终效益的展示,使群众由疑惑到信
10、服,种桑养蚕的热情更加高涨,全村桑园面积由原来的422亩,猛增到1470亩,养蚕量由原来的缺乏500张到达近千张,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可增收36万元,人均340多元。县公安局驻沙家坳乡闫家庵村工作组,针对村民一时的抵触情绪,挨家挨户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请来技术人员,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协调县茧丝绸公司与该村签订收购合同,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当年新栽桑园480多亩,成为全县第一个蚕桑专业村。 争资金,跑工程,强化开展后劲。各工作组立足部门业务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积极为所驻村争资金、跑工程,为农民增收筑就一座永不干涸的“蓄水池。三年来,累计争取
11、工程119个、建设资金3450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和水保工程78处;新建移民小区9处,移民1255人;新修和硬化村级道路75.3公里;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8.5万m2,新建教学楼33幢;开通 和有线电视4000多户,使所驻村农业根底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包抓城关镇北台村的县交通局,积极协助该村多方争取资金20万元,同时,从机关经费中挤出8000元,为该村新建了一幢三层教学楼。包抓文家坡乡曹家塬村的县水利局,抽调技术力量免费为该村设计衬砌渠道8公里,推广喷灌技术,新增灌溉面积1400多亩,使该村人均有了1亩旱涝保收田。县司法局是一个“清水衙门,就把立足点放在帮助草碧村利用紧靠宝(鸡)
12、平(凉)公路的地理优势,盘活原有集体资产,开展第三产业,并利用各种关系,联系引进外地资金办起了联富蔬菜脱水厂,使该村60%的劳力有了稳定的收入。该局驻村干部还积极在村民中普及法律知识,协助村党支部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机制,把该村建成了XX市唯一的全省依法治村示范村。 强班子,带队伍,打好农民增收的组织根底。工作组既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文章,更在强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在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工作的同时,在与他们合作共事的实践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对那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缺乏带着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向乡镇党委及时提出建议,进行组织调整。协助乡镇党委和村党支
13、部,采取“两推一选、“下派挂职、“公选等方法,把一些村办企业负责人、外出务工回村人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有开展潜力的返乡高中专学生,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三年来,全县共对67个村级班子进行了整顿和调整,调整村支部书记42名(其中,通过公开考试、统一培训、竞标辩论等方式,在全县县乡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中公选村支书38名),依法改选村委会主任35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50多名,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平均年龄分别由原来的45岁、43岁下降为42.5岁和40岁,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49.8%、37.4%上升为53.4%和45.5%;村级“两委班
14、子主要干部中致富能人的比例明显上升。此外,各工作组还通过产权置换、争取工程、单位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协助69个村建成村级办公室、党员活动室697间,15366m2。其中32个村盖起了两层楼房。全县村级党员电化教育“两机一室配备率到达20230,为广阔农民接受培训、学习科学技术提供了阵地。 科学定位,龙头带动,让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强起来。x县委认为,促进农民增收,要一手抓主导产业,一手抓龙头企业,只有如此,农民增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他们立足辖区面积大、山川塬皆有、产业布局零星分散等特点,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根底上,筛选确定了奶畜、蚕桑、干鲜果、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和草业、药材、制种、速生
15、杨四个后续产业,制定区域布局和实施方案。为了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上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利益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先后组织实施了以新增万头(只)奶畜(增种万亩草)、万亩桑、万亩果、万亩菜、万亩药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万大会战和以新增2万头(只)奶畜、3万亩速生杨、3万亩草、1万亩桑、1万亩药材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县上从土地、资金、信贷、物资等方面制定20多条优惠政策,投放各类开展资金4800多万元;按照“一个规模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开展要求,围绕优势产业,以合资、独资、嫁接等形式招商引资,先后完成了年产7000吨液态奶生产线技改工程、1200绪蚕丝自动生产线技改工程,年产720吨的脱水
16、蔬菜生产线工程,与深圳客商签订了以速生杨为原料的年产2023万吨纸浆厂、年产2023万立方米的工业用板材厂的一体化开发意向。这些龙头企业的建成,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基地的开展壮大,增强了农产品增值变现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 下派干部心系群众、真抓实干 到达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干部素质的“双赢效果 县乡干部驻村帮助农民增收,加强了县委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到达了促进农民增收与提高干部素质的良性互动,保证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到20x年底,全县奶畜存栏11.47万头(只),其中奶牛1.97万头;种植牧草17万亩,桑园面积到达4.4万亩,开展养蚕大棚844座,栽植速生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