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曾纪泽外交思想研究一、学术史回忆1949年以前及解放初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对曾纪泽的研究并不多,笔者所能找到的两篇论文分别是1935年发表于国闻周报上韩少苏所写的谈曾纪泽,1937年发表于禹贡上吴相湘的曾纪泽对朝鲜问题的主张记闻。“文革结束后撰写有关曾纪泽论著的人增多了,主要分为三局部来研究:第一,中俄伊犁交涉中曾纪泽的外交活动。多数学者持传统观点,对曾纪泽的评价相当高,肯定了他是爱国外交家,据理力争,有高度的责任感,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有别于清政府中的妥协派和投降派,收回了我国的领土。第二,有关中法战争期间曾纪泽外交活动。学者们认为曾纪泽在中法越南交涉中先主战后主和,这是在
2、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明智选择,而且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全我国的领土不被侵略同时也使越南免受侵略,带有明显的反殖民扩张性质。第三,曾纪泽外交思想总论。这些论文涉及到诸如曾纪泽向西方学习,近代民族思想,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他所执行的诚信外交等。学者们肯定了曾纪泽与他同时代人比外交思想是杰出的,但也指出了他外交思想的缺乏。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时代环境所局限以及他本人外交理论水平和经验欠缺所造成。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大学妇女研究室召集人林维红教授透过曾纪泽日记,挖掘出曾纪泽女眷随其出使英、法期间不多的信息,而过去学者较注意曾纪泽日记中主人公生活的一面,尤其是他对英法俄各国的外交交涉,很少注意其私生活,
3、尤其与妇女有关的局部。尽管,这些挖掘出的信息并不是来自她们自己的声音,但是,对于研究近代中西文化接触及中国妇女生活史来说,仍不失为可贵的资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李恩涵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曾纪泽的外交一书。这是迄今为止论述曾纪泽外交思想及实践最为详细的一本书,也是学术界有关曾纪泽研究仅有的几本专著之一,而且是价值最高的一本。书中引用大量的外文资料以及时人的日记、笔记和书信等相为印证。全书共分为七个局部,以曾纪泽一生外交事业的开展和成败为主线。在书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曾纪泽在晚清积贫积弱外交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曾纪泽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即为中俄伊犁交涉,挽救了一次迫在眉睫的中俄战争,并以较少
4、的代价,索还了已经丧失的要地。其次,作者认为曾纪泽对中法越南的争议,也有独到的见解,首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其间虽因清廷措置失宜,举棋不定,坐失有利的时机,但他所志所事,即使其敌对的一方,对于他判断的敏锐,辞令的犀利,亦深表钦佩。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撤废不平等条约的建议,甚至还提出了具体的撤废方法,其远见卓识,询非时人所及。国外学者方面,美国学者马士在他的三卷本著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把曾纪泽评价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而且是“中国近代派遣到国外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另外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中主要谈到曾纪泽对中国原有藩属国的态度,他认为曾纪泽接受了当时在中国最为流行的“均势思想,主张开放藩属国,让
5、他们与西方列强进行贸易和外交。英国学者季南在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中写到了曾纪泽在中俄伊犁交涉中的举步维艰和两难的立场,在中法越南交涉中他先主战后主和的背景以及他对当时英法俄的认识。此书后来成为研究曾纪泽外交思想不可绕开的一部著作。二、对其人其事的分歧评价关于曾纪泽人生中比拟重要的几件事,如中俄伊犁条约的谈判、中法战争间的作为、中英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以及中国先睡后醒论的提出,都有不少研究文章,尤其是曾氏的中俄伊犁条约交涉,学界中人大局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也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对他的“重界轻商指导思想颇有微辞,卜建华、孙君琪就认为“至于通商问题,曾纪泽也根本未打算力争,甚至
6、曾建议将松花江行船至伯都纳问题缓议,只是由于朝廷严词驳斥,才坚持作了修改。李芸在其硕士论文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拟研究中,就认为曾纪泽在通商条款中对俄国的让步对中国近代边疆问题影响甚大。曾纪泽在商务上采取迁就方针,俄国商人多年来一直想解决的蒙古市场愿望也得以实现。曾纪泽没有敏感地认识到商务对于蒙古地区的重要性,虽然他的既定方针是“重界轻商,但他在俄谈判时应还有时机力争,理应审时度势,在贸易方面减少中国的损失。伊犁条约允许俄商经科布多、尼布楚两路往来运货,使俄商完全控制了蒙古地区,而华商完全被排斥于蒙古,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曾纪泽对于商务问题的无视,为后来蒙古分裂埋下了伏笔。作者探讨其原因有:
7、第一曾纪泽对国际形势缺乏深刻透彻的了解,第二曾纪泽没有正确了解俄国所处的形势。关于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的局限和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他出身于封建地主官宦家庭,自幼受到封建伦理纲常等正统思想的熏陶;加之,曾纪泽办理外交,半路出家,自学成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外交理论的教育,因此,曾纪泽的近代外交理论水平和经验是十分欠缺的。第一,主权思想与王权思想交织在一起。第二,主权平等观念与“天朝上国观念的杂揉。最典型的就是其“西学中源论和“保藩固边思想。第三,诚信外交理论兼存传统外交和近代外交的双重因子。第四,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认识与实践上的失误。夸大外交的作用是失误之一,比方说他关于内政外交关系的“缓内急外思
8、想。对列强的侵略本质和某些外交策略认识缺乏是失误之二,比方他在处理伊犁问题时的联英制俄论。外交辞令不当,造成不良后果是失误之三。笔者阅读了曾纪泽日记和曾纪泽遗集等有关曾纪泽的资料,发现曾纪泽作为驻这三国的公使,对这三国是有不同看法的。对于法国,曾纪泽认为它国力衰弱,政治动乱、外患频繁,所以中国不必害怕。对于英国那么是曾纪泽所要重点笼络的国家,曾纪泽的外交侧重点是联英。而俄国,曾纪泽是最为害怕的,因为它与中国毗邻,而且残暴狡黯,曾纪泽联英的目的也在于防俄,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曾纪泽屡次谈到对俄国的恐惧,他把其比喻为战国的秦,是虎狼之国。不但如此,在曾纪泽看来俄罗斯军事强大,尚且与欧洲各国相争,中国
9、不是它的对手。或许这就是一些学者认为曾纪泽近代外交理论水平和经验欠缺的主要依据。郭廷以先生在郭嵩焘先生年谱中认为“郭提倡的是一种循理、知情的外交。相比之下曾纪泽在这方面无疑比他的前任要逊色一些。三、中国“先睡后醒论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中文全文3885字不含标点,未分段落。全文共谈及4个问题:第一,对列强侵略战争的看法;第二,中国的先睡;第三,中国的后醒;第四,外交政策。刘泱泱认为曾纪泽“不愧为中国近代初期一位爱国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并且颇具才干、卓著奉献的外交家。郑正伟甚至认为:“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是坚持正义与公理的外交宣言;是被欺侮的弱国向西方列强讨回公正的战斗檄文;是中国外交家通过西方媒
10、体向世界申明中国和平、独立、自主、友好外交政策的不屈的呐喊。作者成认“先睡后醒论立论的根据是否正确、客观,论证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但他强调论文所表现曾纪泽“一腔愤血,为国争利的外交气魄与才干是值得称赞的。何启、胡礼垣反驳“先睡后醒理论和中国政府应办好的三项外交事务的论点可以概括为:曾氏盲目乐观,强国之梦易做,强国之路终究难走,并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二人用“治、“乱观代替醒睡观,从而导出变法的议题。对于至于“急外缓内说,何、胡先从道理层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欲攘其外者,先修其内;欲修其内者,先得其人的结论。何、胡也成认列强欺侮中国、外交不利的事实,但究其源头,实应检讨自身。“应自察其所以致辱之由,
11、乃可行其求荣之事。由于国家法律系统的混乱以及内政不修,治外法权的取消乃至改订条约是一种奢望。对于申明中国统属藩属关系一项,何、胡也持反对意见。从中国方面来讲,如今已是自身难保,又凭什么兼顾他国。况且“保护之说,原属空文。我之不能护人,犹人之不能护我。人既不能护我,那么我何可轻以保护许人,如仍沉溺“保护之说,无异于好大喜功,只会招致更大的祸端。从藩属国角度考察,它们沦为殖民地实乃咎由自取。对于何启、胡礼垣的论点,刘泱泱对曾氏大唱赞歌,文章对何、胡二人以及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后引起的广泛讨论只字不提;郑正伟认为何启、胡礼垣和曾纪泽是处在不同地位,不同环境的人,他们的立场观点之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对曾
12、氏抱着肯定的态度;王学斌认为何启、胡礼垣的反驳并非无的放矢,王学斌、单正平的文章是以针锋相对的形式出现的。单文对王文中“洋务、维新派别之争的提法提出异议。而且单正平认为讨论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曾纪泽这篇文章的真实命意,这篇文章的根本意图是向欧洲人宣示中国的根本外交政策,说明中国的开展意图,显示作为大国的自信,当然毫无疑问,也要在强大的英国人面前说一些不失国家尊严的大话。不可否认中国先睡后醒论,就主要是从外交方面立论的,如曾纪泽自己所说,“余此篇所论者,专在国外之事。盖邦交一事,实系今日急务,不可缓图。至于国内政事,何者或宜整伤,余暂不性全。四、结语本文力图透过曾纪泽个案一窥中国外交近代
13、化的艰难历程,以及当时的知识分子如何应对“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可以肯定的是曾纪泽的思想并非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专利,他的思想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某个群体,某一局部人思想乃至实践的缩影。笔者以为关于曾纪泽研究还有一些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比方关于“先睡后醒论,我们忍不住想问问当时中国真的觉醒了吗?如果还没有觉醒,是什么导致其酣睡?是那篇文章里所提的由于周边民族的落后以及我们的闭关吗?而如果它正在觉醒,促使它觉醒的动力又是什么?是欧风美雨?还是自强运动?我们能不能运用那几个有名的模式,即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模式,还是所谓的中国中心观?关于曾纪泽日记的史料价值,笔者以为我们不可尽信,而且透过曾纪泽的
14、日记到底能够反映曾氏多少的真实想法,谁也不知。曾纪泽不像郭嵩焘,郭氏在其日记里比拟敢于直抒胸臆,比方对其副使刘锡鸿的不满,而曾纪泽会不会是吸取了其前任的教训,或者由于其它的因素对自己的想法有所隐瞒呢?比照翻阅郭嵩焘日记和曾纪泽日记会有很不一样的体感的。而且曾纪泽8年的外交生活,肯定接触了不少的他国外交人员,这些人员是怎么记述曾纪泽以及清朝的外交?或许这方面的资料有限,或许因为多语种知识的缺乏,目前除了少数的那几个人员之外,鲜有涉及。而且关于中国外交近代化,包括晚期使臣的群体研究,曾纪泽的前任、后任以及派往其他国家的同仁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课题。钟叔河先生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中山大学博士生吴宝晓的中国驻英美使臣研究1876-1890以近代化为中心也是这方面的论著,但总体的研究稍显薄弱。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时如何在把握、追求历史真实的同时尽量剔除那些主观的道德评价标准,并且更好的解读文本,了解历史的语境,这也是史学家的追求。参考文献1曾纪泽.曾纪泽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8.2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A.外交人才曾纪泽C.北京:中华书局,2000.3汪荣祖.从传统中求变晚期思想史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4朱维铮,龙应台.维新旧梦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