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一、引言 恩格斯这些年被我们冷落了,而这种冷落不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传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是“恩格斯视角,其基点是恩格斯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经典表述,由此出发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后来的体系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主要采取了“青年马克思视角,其基点是感性实践活动,由此出发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今天被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实践唯物主义。视角转换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恩格斯思想的边缘化,以至于今天人们宁愿提说“马克思哲学而不愿提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似乎这样就可以对恩格斯的哲学另做处理。 随着研究的深入,事
2、情让人感到并不如此简单。人们首先需要正视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貌能否等同于从某一特定视角所观察到的面貌。是否存在某种绝对优越的观察视角,该视角的观察结果就等于或约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如果答复是肯定的,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视阈是封闭的、有限的和同质性的,意味着“恩格斯视角和“青年马克思视角或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如果答复是否认的,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视阈应是开放的、无限的和异质性的,意味着突出恩格斯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观点不必以遮蔽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代价,反过来重视马克思的思想也不必以轻视恩格斯的思想为代价。我本人持后一种看法。我认为,恩格斯的哲学其实并不等于被“辩证唯
3、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所定型的那个样子,其意蕴要比通常所估计的丰富得多。如果说上述两种视角易于呈现马恩二人的差异的话,那么一定还存在许多别的视角足以彰显二人的一致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貌也许正在这些异质性视角所复合出来的样态里。 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阐释者。恩格斯系统建构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晚年,所反映的思想至少在著者本人看来应是最成熟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表达在下述著作中: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年至1883年,1885年至1886年作了个别补充)、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4、的终结(写于1886年初)。这几部著作的时间跨度达十多年,是恩格斯50多岁到60多岁之间的作品,其中的思想保持着高度的连贯性。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或恩格斯所建构和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至少可以分为两大根本层面:元理论层面和对象理论层面。元理论层面的中轴观点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而对象理论层面的中轴观点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关“哲学根本问题和辩证法的思想。对后者的理解必须以对前者的理解为前提,而在剥离了元理论的情况下去把握对象理论,只能是舍本逐末。就此而言,传统的“恩格斯视角其实只是恩格斯的对象理论视角,而不是恩格斯的元理论视角。 二、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
5、的命题及相关表述 恩格斯明确提出“哲学终结这个命题,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一局部(关于“哲学根本问题的论述是在第二局部)。他说:“假定一切矛盾都一下子永远消除了,那末我们就会到达所谓绝对真理,世界历史就会终结,而历史是一定要继续开展下去的,虽然它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这样给哲学提出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开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末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也就终结了。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到达的相对真理。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
6、: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开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个体系的迷宫而到达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216、220、241-242、242-243、253、253、239、239、239页。)先前那种想要在一套体系中穷尽“绝对真理的哲学到黑格尔那里已经走到了尽头,从而辩证的实证科学得以引领风骚。 在另外几个地方,恩格斯虽未使用“哲学终结的字眼,但阐述的内容是关于“哲学终结的。他在反杜林论中说:“在这两种情况下(指把历史和自然都看作过程引者注),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
7、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或422、533、469-470、60-61或418、54、67、564、547、181、565、484、534、63注、65或422、178-179页。)他还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自然科学家满足于旧形而上学的残渣,使哲学还得以苟延残喘。只有当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接受了辩证法的时候,
8、一切哲学垃圾除了关于思维的纯粹理论才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在实证科学中消失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或422、533、469-470、60-61或418、54、67、564、547、181、565、484、534、63注、65或422、178-179页。)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作为实证科 学的辩证化,使得哲学(关于思维的纯粹理论除外)变得多余。 上述两方面的表述角度不同,但中心意思相同,即。哲学的终结和实证科学的兴盛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对应的。具体说来,哲学之所以终结,在于它既是非实证的,又是非辩证的。非实证,意指往往以观念中虚构的联系代替可以观察到的真实的联系;非辩证,意
9、指总想一网打尽“绝对真理。哲学之所以刚好在黑格尔那里终结而不在其他地方终结,一方面是因为黑格尔将这种非实证又非辩证的“绝对真理体系开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物极必反,另一方面是因为黑格尔在其非辩证的框架内使辩证法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充分的发育,从而为实证科学的辩证化准备好了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与哲学的终结相对应的是实证科学地位的最大提升。实证科学早已有之,此前之所以不能代nbs p;替哲学,是因为它虽是实证的,却不是辩证的,世界的辩证联系只得靠哲学去建立。在黑格尔时代结束时,实证科学自身开始了辩证化的过程,这就使得出现一种既实证又辩证的科学成为可能。如果科学既实证又辩证,那么,既不实证又不辩证
10、的哲学显然就是多余的,至于虽不实证却还辩证的哲学(即作为思维学说的辩证法本身)那么可以继续保存。 可见,在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命题及相关表述中,其“哲学终结观是一种“有限终结观终结那些构造自然规律体系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将它们的职权移交给辩证的实证科学,同时保存研究思维规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哲学。在这二者之间,恩格斯还空出了一片重要的学科领域,这就是上述引文中提到的“现代唯物主义、“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等类似思想和活动所居留的学科领域。这些领域究竟属于实证科学还是属于哲学,恩格斯未加界说。 三、“哲学终结的两个维度唯心主义的终结和形而上学的终结 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11、有着自身确定的内涵,该内涵是由两个维度共同加以规定的,即:唯心主义的终结和形而上学的终结。唯心主义的终结所开启的是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终结所开启的是辩证法,因而这两个维度也可以叫做唯物主义维度和辩证法维度。单就这一点而言,称恩格斯的哲学(或恩格斯所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不仅不错,而且十分恰当。但问题在于,恩格斯的这两个维度就其直接的含义来说,并不是建构新的哲学体系的维度,而是“终结哲学的维度。如果不以“终结哲学为前提,“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被丢掉。 先看唯心主义的终结这一维度。什么是恩格斯要加以终结的唯心主义。即是: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过程中,用梦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
12、系,或者说用思辨的联系代替实证的联系的那种哲学。这不仅存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更重要的是存在唯心主义和实证科学(亦即哲学与实证科学)的斗争。终结唯心主义和终结哲学是一回事,终结唯心主义的目的不是要建构一套唯物主义的自然体系和历史体系,而是要将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具体联系交给实证科学去研究。恩格斯的口号是“从事实出发,他说:“不管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
13、5或422、533、469-470、60-61或418、54、67、564、547、181、565、484、534、63注、65或422、178-179页。)实际上,恩格斯之所以要反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嘲笑杜林的合理的物理和化学的新的根本定律,就是因为他们都犯了将臆测的自然规律强加给自然界的唯心主义错误。因此,恩格斯在划分唯物唯心阵营时才这样说:“但凡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成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216、220、241-242、2
14、42-243、253、253、239、239、239页。)并声明有关用语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他的意思无非是说:精神和自然界谁产生谁的问题不是一个靠思辨的玄想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证科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前的唯物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不是因为它是哲学的缘故,而是因为它的结论接近于实证科学的结论。 接下来再看形而上学的终结这一维度。恩格斯批判形而上学的篇幅要远远多于批判唯心主义的篇幅。关于什么是形而上学,恩格斯说得很清楚:“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
15、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或422、533、469-470、60-61或418、54、67、564、547、181、565、484、534、63注、65或422、178-179页。)这种形而上学不仅存在于自然科学中,而且也存在于历史科学中,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设计、空想社会主义的绝对真理观,都是其表现。形而上学的终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实证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的终结,一是作为哲学学说的形而上学的终结。前者,实证科学本身的开展
16、正在导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终结。“自然科学现在已开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不能nbsp ;逃避辩证的综合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5或422、533、469-470、60-61或418、54、67、564、547、181、565、484、534、63注、65或422、178-179页。)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剩余价值规律,使得历史学科也发生了辩证的革命。后者,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使哲学形而上学遭受了沉重打击。只要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他的僵化体系(亦即形而上学外壳)中解放出来,并置于唯物主义的根底之上,哲学形而上学(包括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丧钟就会响起。需要强调的是,实证科学中形而上学的终结不仅不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