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现就我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把创新作为深圳未来开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圳城市开展战略的历史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圳开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圳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创新之路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开展。现在,深圳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以及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创新从科技开展战略、产业开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开展的主导战略,大大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塑造自主创新的城市之魂,这是深圳从国家战略和城市兴衰高度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把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深刻内涵。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立足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展优势,不断夯实创新根底,增强创新活力,开展成为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成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成为在某些
3、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城市。要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创新、开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开展的内在动力,成为驱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开展的主导力量。 (三)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条件和差距。深圳依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形成的体制优势,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造就了一支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队伍,拥有大量技术
4、专利和一批自主品牌,初步奠定了自主创新的优势。但是深圳距离国家创新型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大学、科研院所的支撑,应用根底研究的源头创新缺乏;储藏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载体缺乏;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缺乏。 (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必须着眼未来,扬长补短,通过增强创新源,完善创新链,加强创新交流合作,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实现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从引进技术为主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转变,从以优惠政策为主向以营造全社会创新的体制环境和创新文化为主转变,努力造就一大批高
5、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打造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 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五)积极吸纳用好各类高层次人才。设立产业开展与创新人才奖,对在我市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奉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为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深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鼓励留学人员,特别是在海外获得硕士以上
6、学位并在跨国公司重要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工作2年以上人员来我市工作。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本钱核算。为民间创新人员的创造专利以及创新性“非共识工程提供资助,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六)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健全企业家创业开展的支持效劳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家效劳机构的作用,创新效劳方式,完善企业家成长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七)放宽创新型人才入户政策。具有海外名校或国家重点高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才,我市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在深
7、圳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的技术人才,符合我市产业开展要求及其他根本条件的,经人事、劳动部门核准后,可以个人身份直接办理入户手续。 (八)解决创新型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初到我市创业或在我市短期及兼职工作的各类创新人才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人才公寓。对重点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政府给予专项资助和生活补贴,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和居住、生活的最大便利。探索建立创新失败保障机制。 (九)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型人才带薪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培训。对产业开展紧缺人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共担。 三、提升企业
8、持续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高地 (十)稳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按照企业开展水平,根据不同梯次企业的需求,分门别类地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分梯次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企业群体,形成自主创新的企业梯队和良好的企业生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扩大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效劳体系,激发其原始创新活力,使其成为原始创新的生力军。 (十一)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效劳向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支持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创业资本资助,科技研发资金对创业投资实行匹配投入。自主创新型企业除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可优
9、先获得土地资源和厂房资源。 (十二)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效劳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四、开展战略创新产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高地 (十三)明确创新产业的主攻方向。根据我市产业开展的根底、优势和市场前景,集中资源重点开展通信、数字视听、软件、新型储能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合物半导体等六大战略创新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方案和工程专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 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争取进入世界产业前沿。推动深圳企业参与军工产品的
10、研制生产。开展创意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开展亮点。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具有良好开展潜力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列入中长期开展规划,超前部署,加大前期投入。 (十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效劳水平,大力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自主创新型企业入园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在深建立产业化基地,完善政府、大学和企业创办的各类孵化器,使创新主体和相关要素在园内高度集聚、交互作用,成为城市重要的创新源。办好各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高地
11、(十五)落实XX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大力实施“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支持企业创造、使用、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权益。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作用,努力使深圳成为知识产权强市。 (十六)积极实施专利战略。专利保护要从离散保护向组合专利保护转变;专利申请要从国内申请为主向国内外申请合理布局转变;专利类型要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为主向创
12、造专利为主转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资助创造专利申请、pct国际专利申请等活动。 (十七)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抓紧组织制定XX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确定短、中、长期开展目标和战略思路。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标准化战略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标准化研究和效劳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 (十八)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自主品牌创新为着眼点,完善有利于企业品牌培育开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形成
13、“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培育市场化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 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公共根底平台 (十九)提升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奉献。推进高校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尊重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将高校科技研究纳入全市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市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加大对深圳大学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努力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强高职教育改革,强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建设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大学城建设步伐
14、,创新体制机制,使之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新技术研发 基地。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高校的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抓紧研究规划建设新的科研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使其成为培养储藏高级人才、开展高层学术交流、孕育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二十)建设一批创新科研机构。整合现有技术资源,研究组建新的创新研究机构。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开发机制,利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优势,组织开展前瞻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深圳技术创新从应用技术研究向应用根底研究延伸。对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国家工程中心、国家
15、重点实验室到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国家批准的博士后流动站,政府给予资助。 (二十一)加快建设创新技术平台体系。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建设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创新技术平台体系。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工程的能力。以产业集聚基地为主要依托,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依托现有质量检测机构,合理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检测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检测效劳。依托现有科技情报机构、标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图书馆,建设专业化的科技图书馆和科技信息平台,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信息效劳。推动环境监测保护、能源节约利用、城市公共平安应急系统、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等公益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效劳的技术保障水平。 七、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建设创新资本平台 (二十二)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累计要到达1000亿元,市、区两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要到达100亿元。重点支持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关键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根底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 (二十三)开展多元化的创业投资业。继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