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42933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空与静解读王维诗中的禅意摘 要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禅宗的出现对唐代文人影响颇大,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富有禅意的诗歌。在王维一生的经历中,他注重习佛修禅养性,这样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影响慢慢渗透在他的诗歌中。王维以禅入诗,也是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王维诗歌中大量采用的“空”“静”意象入手解读其中所蕴含的禅意。关键词:王维;诗歌;禅;意象;解读;AbstractWith the spread and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appeared of Zen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riters i

2、n the Tang dynasty, there has been full of Zen, represented in Wang Weis poetry. On Wang Weis life experiences, focusing on practicing Buddhism meditation offers many benefits; it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is poetry.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real meaning of Zen from the image of “emptiness”

3、 and “stillnes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poetry of Wang Wei,Key words: Wang Wei; Poetry; Buddhist; imagery; interpretation;目 录TOC o 1-3 h u 引 言:2一、佛教东渐2(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禅宗2(二)禅学与诗禅诗2二、王维的禅诗3(一)王维的佛缘3(二)王维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4(三)佛理对王维的影响5三、王维的禅意诗5(一)以禅喻诗5(二)“空”与“静”的意象解读61.“空山”、“空林”意象62.“静”的意象8结 语:10参考文献:11引 言:佛教东

4、传进入中国后,分为多个宗派,其中与文学的交融体现在禅诗方面,它不仅仅是在诗歌内涵上的填充,更是对当时诗人的一种精神内修,以王维为代表。解读王维诗中的“空”、“静”禅意,首先要从佛学的发展、影响说起,因为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时代大背景。其次要从王维的生平经历谈起,这是他禅诗产生的原因,也是他所写意象的一种反映。一、佛教东渐(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禅宗隋唐时期的中国佛教如雨后春笋般的滋生出来。禅宗之禅学盖始自达摩楞伽禅。达摩系是中国禅宗之初祖,后人多为延袭达摩系,之后分化为南北二宗,其中北宗日趋衰落,南宗的代表人物是惠能。由于惠能对禅学上进行了改革创新,故称为“禅宗六祖”。佛教的哲学和艺术与华夏文明交融

5、并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形成了许多带有中国色彩的宗教流派。佛教与中国哲学的相结合。传统的中国哲学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争执,而佛教的到来使本来充满争执的局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禅宗的哲学主要是臆造一个只存在与意识中“西方极乐世界”来否定人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这与印度佛教的思想产生了分歧,而宋代以来,不论是程朱道学、程灏心学,还是后期王阳明心学,这些都是在吸收了禅宗的哲学上形成的,在唐之后的中国哲学中都有着佛理的影子。中国古代诗歌在佛学的熏陶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素材来看,描绘佛教的诗文举不胜举,众观全唐诗,五万首唐诗中就有十分之一佛教有关。就艺术风格而言,佛教追求一

6、种“韵外之致”“言外之意”。这样的韵味在王维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就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之后流行以禅论诗,认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1,于是有了许多和尚诗人,被记载为“诗僧”。(二)禅学与诗禅诗从东晋开始古诗与佛教就有了联系。魏晋时期的“玄言诗”佛学般若学而发展,并在南北朝的时候被“山水诗”取代了。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他也是一个佛教推崇者,在诗歌方面将佛理与山水相结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唐代起,中国古代诗歌与佛教双双进入了昌盛时期,这期间文人墨客与佛教交涉极深,就以李白、白居易、王维为典型。而崇佛最甚者非王维莫属,更是取号为“摩诘”。二、王维的禅诗在群星璀璨的盛唐时代,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是非常难

7、的,何况当时并不是一人独大的局面,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不处于下风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形下,诗论家对王维仍有这样的描述“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1。杜甫也曾对王维表达仰慕的情感,称他“中允声名久”,王维的朋友苑咸称赞他是:“当代诗匠”1,唐代宗更是赞他是“天下文宗”1。可见王维的诗歌不论是在同时代还是在如今都得到了很高的称赞。王维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全才型的俊才。他不仅仅在诗人这方面表现出众,在绘画、音乐、书法、佛学方面也是异常优秀。而他的多种大家身份的汇集,是在历朝历代都少有人相媲美的。在胡明先生的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一文中指出:“王维几乎是唐代诗人中话题最多的一个”2。在他的众多

8、话题中,我们首先被吸引的就是他在佛学上面的建树,王维与佛学的深厚渊源不仅为后世诗禅的融合确立了一种典范,更是导致了他被称为“诗佛”。(一)王维的佛缘王维在很早的时候就熟知佛教,可谓是与佛早有结缘,他幼年丧父,是门第孤寒的士子。他的母亲崔氏曾经“事师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3。王维所取的他称“摩诘”二字就出自于居士“维摩诘”。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佛教广为发展,文人习佛的风气也很盛行,这样的社会大潮流迅速的促进了文人与佛教交流。当时诗人习佛的动机原因有多种,王维一生接触过不同派系的佛学思想。王维先开始来往的宗派是北禅宗。在他少年时代,由神秀、普寂等人所传播的北禅宗在中

9、原地区非常流行。由于其母是普寂的弟子,可以说早年的王维与北宗禅诗多有来往和“神交”。但到了后来与他联系密切的是南宗,在惠能去世之后,南宗的影响慢慢超过了北宗。在一次神会上,王维向神会询问怎样达到解脱的修道之法,神会回答道:“众生本自心静,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的解脱”1,王维听后感受颇深,赞叹神会:“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1。由此,王维的思想也从北宗转向南宗。此外,王维与严华宗、净土宗及密宗僧人偶有来往,这都表明王维对于佛教的崇尚和对佛学的认真态度,他所涉及的范围还颇广,这有助于他所形成的独特禅理。即使在晚年的时候,王维也不忘“长斋奉佛,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3。(二)

10、王维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王维正值豆蔻华年时与弟弟背井离乡,西行到达帝都,由于他满腹经纶很快便得到达官贵族的喜欢,这对于他的仕途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唐代的科举制中还存留着很多贡举的色彩,就是需要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的推荐。很快便顺利及第,一开始可谓是顺风顺水,在这几年他出入于豪右亲戚之门,这时期的作品多为应制之作不能反映出他的思想方面的成就,但不妨碍他才华的体现。不久之后王维的仕途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从济州到淇水载到崇山,这段漂泊的经历使王维开始意识社会、政治所存在的问题。生活上的波折让王维的思想开始成熟起来,与大多数被贬人士不同的是,他没有过分的陷入消沉之中,而是更清楚了何为清明政治,何为应当坚守的公义

11、。当他对现实有了更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后,他萌生了隐居的想法,偶然作这组诗便由此而作。田园诗最早出现于诗经,发端于陶渊明。田园对于陶渊明来说是象征着他纯真理想的净土,是对理想的深刻寄托与反映。由于陶渊明与王维的志向不同,田园对于王维只是精神小憩的净土,化解烦闷的乐土并没有陶渊明田园中对精神净土的深刻含义。王维的田园诗以丰富的笔法,描绘出农村生活的千姿万态,让人体会到田园风光是多么的清爽自由、美好生动,引人向往,令人流连。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其中就能化解心中所有苦闷,是一个精神的疗养之地。开元二十三年之后王维开始踏上边塞的仕途,不得不说大漠风光和边塞的别样风情使王维暂时忘记了政治上的尔虞

12、我斗。这一时期,随着王维眼界的开阔,他的山水诗大量增多。随后,山水诗成为王维所创作的最多最好的诗体。山水诗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精神和内涵的诗体,山水诗所蕴含的是“自然之道”。王维的山水诗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他的山水诗以他过硬的功底和过人的才华,在繁复和简淡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中找到了专属他的生动的诗境。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将丰富的山水之景全部包容到笔尖,表达在诗句中。王维又善于创造意境,通过虚实结合,表达出意在言外的特殊情感。后期他将山水诗本身所蕴含的自然之道与佛教中的“空”“静”联系起来,揉捏出更具内涵深意的山水禅诗。(三)佛理对王维的影响谈到王维禅诗所蕴含的禅理,我们不得不说到

13、王维的精神世界。王维在不惑之年以后,愈加专心于习佛。对佛学有了独特的见解与感悟,在后世被称作“诗佛”。王维一生习佛,起初是因为社会潮流以及家庭的影响,但后来因为自身的原因,政治上的波折困苦,参佛便成为他安抚心灵的一剂良药,佛教的种子也在他心里慢慢扎根了。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禅宗具有一种特殊性,它自称是“教外别传”,不提倡读经书和著经书;它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侧重于“传心”、“不立文字”;它还认为僧人不必外出求法,自修自悟,“识心见性”,“顿见真如本性”才是僧人应该做的1。这种主张是从大乘佛性论和中观思想中提取出来的,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基础理论,但禅宗对这种思想的表达是特殊的

14、,这也是禅宗为何符合一般士大夫的习惯而被政治所接受的原因。可以从很多士大夫身上看到习禅对中观思想的深入体会。在习禅过程中,王维对中观思想的体会也加深了。他尤其喜欢维摩诘经,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引用这篇经典佛经。他向往佛经中“不厌世间苦,不欣涅槃乐”1的境界。在他步入中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时就是以此为思想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居士禅对他的影响,“无可无不可”、“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又能看出中观思想对他的影响。南禅宗由“道不用修”,“平常心是道”发展到“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1。虽说王维的习禅没有到达这种地步,但他也到受南禅宗的影响,也提倡“坐禅观心”。但事实上北宗

15、对王维的影响更大、更深。在晚年时,他有了“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3这样的感受。这与越来越日常化的习禅是不同的。三、王维的禅意诗(一)以禅喻诗从佛教典籍和诗歌的题材方面来说,这两种不同的文体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佛教典籍分为“长行”和“偈颂”,其中“偈颂”是一种带韵律的短句,它体制严格,节律固定,与中国古代的律诗十分相似,所以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有许多僧人以“偈颂”的形式来改造律诗,或者直接以偈为诗4。唐以后,偈与诗之间的差距难以清楚的分辨出来,随之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境界高深的诗僧。他们的诗具有自然洒脱、信手拈来的特色,犹如一阵清风令诗人墨客心神向往,很多墨客参禅习佛,将自己所悟所得与自己的诗歌

16、相结合,掀起“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的浪潮。王维被世人尊称“诗佛”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出禅意。有意境的作品,能够形成其特有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发散思维的境更是能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心灵的意蕴。他对意境的描写上有很深的研究,不论是诗体上的应用、还是意象上的表展现,都很生动巧妙。王维选择的意象十分丰富,笔法又变化莫测,在他之前没有哪个诗人能够相媲美。只有常年沉浸在禅理的熏陶中,才能将意境艺术表达的如此出神入化。坛经上说:“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一切人及非人,恶之与善,恶法善法,尽皆不舍,不可染著,由如虚空,名之为大,此是摩诃”5;“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5。世界万物并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