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讲与辩论;人生忧患辩论始 演讲与辩论辩论不仅是思维的碰撞、逻辑的冲突、文化的张扬、言语的技巧,还是一种“如沐春风的心情,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种“勿以成败论英雄的坦荡。经历多了,认识深了,忧患意识增强了,我们更钟情于这种思考。题记 2023年,宁波大学第三届“移动杯辩论赛已经于11月27日在锦绣小剧场拉下帷幕,外语学院、工学院和理学院分获一、二、三名。但辩论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的精彩和由此引发的思考。为此,我采访了辩手、观众和组织本次辩论赛的老师。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都在用一种非常负责的态度在思考和探索。 一希望篇:辩论,仍是校园中一道迷人的风景 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
2、,就没有希望。而辩论自古以来就是激发这种思考的有效形式。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争辩,往往能促成一种时代的精神的飞跃。于是宁大辩论赛应运而生,成为校团委、学生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传统品牌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理性的思考,提供展示人文素质的舞台,为创立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导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举行辩论赛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辩论以“人社会世界为主题,涉及了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从当今社会保尔、盖茨谁更重要,到西部开发要引资还是引知,从腐败的根源是人性的弱点还是制度的缺陷,到环保问题的解决主
3、要靠道德还是法律,许多辩题充满了人文关心和理性思考,要求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辩题,为同学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时机。 辩论是展示汉语言文化的良好手段,要求同学们学会表达、善于表达,在感受汉语的魅力后,鼓励着大家去学好、用好祖国语言。辩论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 辩论的教育意义很明显。首先,观众的参与热情和水平提高了。赛场内座无虚席,很多同学从预赛一直看到决赛,都说收获不少。提问阶段,场面热烈,许多问题一针见血,如在决赛“现代化是疏远还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中,当双方辩友大谈工具现代化时,观众提出:“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算不算现代化?这不仅仅是对辩论的认可,更是大
4、家对“人社会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其次,有些点评老师分析透彻,从破题立论到总结,从逻辑、技巧到风度,深入浅出,让辩手和观众们恍然大悟,其意义远不止对一场辩论的点评,而成了一堂具体生动的辩论艺术分析课。 辩论有助于校园人文精神的形成。在比赛中,涌现出了不少老师、同学比拟欣赏的辩手,如外语学院的倪治奇、理学院的蒋俊、法学院的刘璇、国交学院的李翀等,他们以良好的风度、广博的知识、幽默机智的语言、敏捷的思维,让人感受到了辩论的艺术,鼓舞着广阔同学去扩充知识、训练思维、锻炼口才、培养风度。 采访中,大家都表示非常喜欢辩论这种形式,有的同学甚至提议:“舞会可以每周有,辩论赛为什么不能每周都搞呢? 二问题篇:我
5、们懂辩论吗? “堂堂大学生,怎么不懂辩论?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还不懂辩论。这正是被采访的老师、辩手和观众认为本届辩论赛不是很成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辩手。从整体来看,辩手水平较低。尤其表现在辩风上。“这哪里是辩论呀,简直就是泼妇骂街观众如是说。“我们可以输在立论上、逻辑上,但决不能输在风度上。上届最正确辩手骆梅英语气中肯。辩论毕竟不是吵架,它是一种包含着智慧和风度的高尚的语言游戏。它应该让人有认识上的提高、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让人觉得精神紧张、心跳加速,头脑中却一片空白。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与辩论无关。外语学院三辩倪治奇说得好:“辩手好比剑客,一身杀气、剑出如虹、锋芒毕露固然厉害,但是一根恩挂
6、钩可低于无形之中,以德服人的剑客,才是一个真正的高手。这种境界,需要文化的渗透,精神的升华,而我们缺的正是这些。在语言上,有些辩手普通话不准,语速太快,让仍按收不到普通话的字正腔圆、落地有声;在知识上,面不够宽,掌握的准确程度不高;在态度上,急功近利,缺少了科学和严谨,为到达目的,不惜编造数据、名言;破题不够深,是很多好的辩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临场反响能力欠缺,只会照本宣科地读稿,碰到关键问题,却总是回避,尤其在盘问阶段。虽说这是一种技巧,但辩论赛毕竟不是提问赛,我们更重视敢争敢辩的胆识,使得“辩有针对性,“论有坚韧型,如此,真理才能越辩越明。 其次是观众。大家认为,辩手要讲风度,观众也不能少
7、。有话要好好说,别以为让辩手难堪便是高明。组织者认为宁大学生的心胸欠宽广,对辩论的意义没有完全理解,太注重结果,缺少客观分析,哪两个学院比,就以哪两个学院的学生为主,有时还有瞎起哄。这不能说明你的集体荣誉感有多强,却可看出你的素质不太高。掌声是对辩手智慧的赞赏,笑声是对辩手幽默的肯定。辩论赛不仅仅是结果之争,更是辩手与辩手、学院与学院的文化的较量。 对主席,大家觉得主席的素质有待提高。主席市场上的总指挥,宣布规那么、调动气氛、控制场面,责任重大。可我们的主席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观众希望主席对辩题也进行一些思考,能作一些客观的背景介绍。 在活动组织上,老师坦言,考虑欠周全,宣传还不够,把辩论
8、当作品牌活动来搞,却体现不出其精品性。各学院的老师、同学重视程度还不够。各队根本上没有指导老师,虽说这体现了学生的“原创性,但也造成了破题不深、逻辑不严,削弱了辩论的影响。辩手认为赛制安排上有些不妥,如轮空制,降低了公平度。辩题新颖度不够,很多都是别人辩过的,倘假设能以宁大自身的开展来出题,可能会更具现实意义。 以上问题不管对谁,都是中肯的。尽管有些苛刻,尽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就回避它们,这不仅仅是为了辩论。 三思索篇:由辩论赛看校园文化 “辩手们由辩展现自己的文化素质,在论中又蕴含着评委老师的文化修养,通过赛又体现了各学院的文化品位。这是李翀对
9、辩论与文化的理解,“加深理性思考,加强人文关心,引导校园文化这是举行辩论赛的初衷,而诸多问题恰恰反映了我们文化上的缺乏。“宁大太年轻,文化底子太薄了。这是几位最正确辩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用同样的无奈所说的同样的话。“宁大没有属于自己的、深入骨髓的精神文化。这是黄焕利老师所深深遗憾的。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大学是急躁的,一个没有精神支持的人是虚无的。宁大的学术气氛太淡了,你很少能够看到师生一起切磋探讨,你很少看到学生就一个某一问题深入钻研,有了太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无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少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心,缺少了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了文化品位。少了内容、少了深刻、少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快乐 但是,问题的发现不是为了沉沦,而是为了崛起。以一个宁大人的责任感,我们不该抱怨我们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宁大给我的太少太少了。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观念上的重视,更需要每一个人的认真参与,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什么?我为宁大做出了什么?会留下些什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