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德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13)【摘 要】 在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群众化的时代背景;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德育内容,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高校德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思想根底、智力支持、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开展的作用。【关键词】 高校德育;时代背景;和谐社会;作用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
2、出的社会开展的战略目标,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标准,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sup】1【/sup】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确实立,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既是影响社会开展的潜在力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未来社会开展的走向。高校德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深入探索高校德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其
3、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一、高校德育面临的时代背景1、经济、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迅猛开展。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开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开展机遇。【sup】2【/sup】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开展,客观上丰富了高校的德育体系,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信息全球化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丰富了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强化了高校学生的全球意识,激发了高校学生
4、的责任感、使命感。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问题的凸显,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我们有时机了解国外的德育状况,弥补我国高校目前德育内容存在的缺乏以适应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同时,全球问题的凸显以及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实践强化了高校学生的全球化意识。西方国家企图通过信息全球化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念,使高校学生认识到发奋图强、拼搏进取对于民族振兴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经济、信息全球化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流意识被削弱,德育对象价值文化观念被扭曲。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开展,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全球化已经成为西方兴旺国家企图控制世界的
5、手段,甚至已经演变为某些国家的意识形态。西方兴旺国家不仅争夺市场和经济的主导权,同时也向开展中国家大肆宣扬西方兴旺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高校学生作为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的特殊群体,在接受丰富多样的文化影响时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又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思维方式造成很大的影响,冲击了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2、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开展,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化。多元文化一方面拓宽了高校德育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和理解能力,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6、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高校大学生面对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社会经验欠缺,文化选择能力较弱、批判区分能力不强,其思想极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校学生屈从于美国的群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盲目崇拜、试图模仿,削弱了爱国意识,从而陷入价值文化的误区,即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极易形成的两种文化价值理念:虚无的全球主义价值观和机械的西方主义价值观。多元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造成的混乱和错位,给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带来强烈冲击和震荡,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3、高等教育群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群众化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高等教育群
7、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更加复杂化。扩招后,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降低,大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高校德育工作难度加大,需要解决和引导的问题更加多变和复杂。第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使得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对贫困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引导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针对他们所面对的周围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第三,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群众化时代,大学生总体上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学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成功压力。特别是
8、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面临失调,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不仅使高校学生看不清自己的前进方向,而且影响学生心理的发育与完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二、高校德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1、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根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协调开展的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运行,就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思想根底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落实科学开展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底。高校德育工作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优秀人
9、才的重要任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合格的接班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加强高校德育,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高校学生的内心,精心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德育内容体系,培养高校学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促进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的思想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保证德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思想根底,成为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力量。2、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高校德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主要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10、目标,激发高校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高校德育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各得其所和谐地联系在一起,鼓舞高校学生万众一心、无私奉献、迸发出无尽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具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创新型人才。第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处理好自身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根底。高校德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德行,为和谐社会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才,特别是思想品德优良的人才,而这也是人自身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根底,反映了高校育人的根本。第三,高校德育能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心智保证。高校德育能够遵循学生
11、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规律,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学生协调和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凝聚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最终到达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开展的目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3、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根底,加强高校德育建设,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开展有着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开展的根底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sup】3【/sup】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经济、信息全球化迅速开展,各种文化、
12、思想相互激荡,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正是本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开展,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本着为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衷共济的气氛,逐步展现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崭新风气。当大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时,他们已形成的思想行为又会对其周边人群产生良好的影响,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动和谐社会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注 释】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13、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2-20.1.2 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23-3-6.2.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23:17.【参考文献】1 张朱博.高等教育群众化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23.4.2 郑中伟,李福坤,吴洪波.科技信息J.2023.32.3 王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探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12.【作者简介】邵 妍(1986-)女,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丹丹(1982-)女,硕士,就职于辽宁医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曹万鹏(1951-)男,通讯作者,渤海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