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平安宣教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观、平安开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建筑平安文化建设,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更加重视建筑平安生产工作,增强各责任主体平安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平安技能,为促进我市建筑施工平安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根底、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建筑平安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面推动建筑平安各责任主体,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平安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平安的舆论气氛,增强平安意识,提高企业平安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
2、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平安意识和平安技能,平安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根本形成与建筑平安生产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以“关爱生命、平安开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平安生产系列宣传教育。 1、大力宣传平安开展科学理念,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平安开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通过举办以平安开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演讲会,研究探讨实现建筑平安开展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 2、强化建筑平安生产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五五普法,充分利用“平安生产月、平安生产法实施周年日等时段和节点,做好以平安生产法、建设工程平安生产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平安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
3、展警示教育,提高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平安法律意识。 3、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平安生产月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平安生产月的有利契机,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咨询效劳活动和建筑平安生产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平安管理,落实平安责任。 4、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通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平安生产取得的各项成就,突出宣传10年来全市建筑平安生产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 5、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出建筑平安监管一线的先进典型,为建筑平安监管系统树立标杆;推动平安监管队伍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平安监管工作者良好形象。对开展建筑施工平安质量
4、标准化工作突出的集体、工程和个人进行宣传表扬,发挥这些企业和工程的示范作用,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平安管理水平。 (二)努力推进“以人为本、关注平安、关爱生命的平安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市建管处可选取一到两个有实力、有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试点,总结典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施工企业平安文化新模式。 2、开展平安生产诚信企业创立活动。一是催促建筑施工企业向社会和政府做出公开承诺,保障平安生产,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建立完善建筑平安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平安诚信缺失、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较大责任事故的施工企业,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接受社
5、会监督;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建筑平安生产诚信企业评选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三)大力开展分级分类平安教育培训。 1、6月份,举办施工企业农民工全员培训。 2、7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平安生产考核培训班。 3、8月12月,举办劳务企业农民工“平安卡培训班。 4、8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再教育培训班。 5、9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特种工培训班。 6、11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管理内业资料和施工监理内业资料培训班。 (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标准信息发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各级建委网站信息发布栏目的建设,及时发布“三项行动信息,引导舆论。 2、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作
6、用,营造主流舆论强势。各级监管部门要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营造主流舆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建筑平安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重大平安隐患进行曝光,营造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建筑平安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监管部门要立即制订专项行动方案并印发实施。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和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平安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部署及落实工作。 (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各级建委要建立相应会议制度,及时分析形势,进行有效指导,加强信息沟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三)保障经费,加强宣传培训。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平安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保障所需经费。鼓励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致力于平安文化事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建筑平安生产宣教行动。 内容总结(1)建筑平安宣教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观、平安开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建筑平安文化建设,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及从业人员更加重视建筑平安生产工作,增强各责任主体平安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平安技能,为促进我市建筑施工平安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思想根底、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2)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