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44769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3年《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木腿正义读后感:浅谈于欢案中的木腿正义问题 木腿正义读后感 14法学五班吴彩月 曾引起极大关注的4.14聊城于欢案在2023年6月23日二审判决,山东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成心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相比一审的无期判决,不少人似乎认为法院是基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才会使两次审判结果差异相去甚远。那么,在公众一边倒地同情辱母杀人案的时候,司法机关的审判结果是否能够称为作出了予以令人信服的正义理据抑或正义的修正。 在讨论该案本身或应承载的实质意义之前,我想先引入曾经拜读过的一本法学著作木腿正义。该书为法学家冯象所作,冯象先生在书中涉及法律、文学上下两篇,凭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

2、通过结合个案立足于社会现实的视角,为人民展示了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木腿正义便是其中之一篇。 何谓木腿正义,其出自十六世纪的公案小说中的真假马丹案,按照冯象先生文学中的法律思路,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叙事和隐喻的故事。杵着木腿的真马丹姗姗来迟,戳穿了温文尔雅的假马丹阿尔诺的骗局,法律最终实现了它所承诺的正义,将冒名顶替者送上火刑场。罪恶被焚化于熊熊烈火之中,然而法律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个抛妻弃子的木腿人。人们不禁有所疑惑,这就是法律承诺子民的正义。 每每谈及正义,学者们乐于用法治社会下必须依赖于法律的保障和维护来实现公正的观点来指导公众。确实,法与正义密不可分,维护正义是法的职责之一。真假马丹一案,

3、假设阿尔诺与白特兰(马丹妻子)出于自愿而共同塑造家庭,也没人戳穿阿尔诺,似乎会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有悖于伦理和正义的爱情终归是负疚的,以上假设可以说很难经得起考验。将伦理考虑到法律之一中,更重要的是符合了西方传统上真善合一的信念,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蟊贼跑再快,逃不脱跛足的惩罚.纵观于欢一案,其中焦点之一无疑是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成心伤害,不同的定性意味着不同的判处结果。最初就有民众提出,判决时如能给正常的人常伦理留下必要空间,能考虑到当面凌辱自己母亲导致的精神痛苦,那判决势必会被更多人认同。在很多人看来,于欢的行为不单单是一个法律上的行为,更多的是一个伦理行为。从这个角

4、度上看,一旦判决与传统伦理发生重大偏离,就容易滋生公众对法律公平正义的质问与不信任,偏偏这样的后果对法制开展的打击又是致命的。那么,法官的最终审判是否到达与马丹案中的高拉博士一样的效果,一方面判焚尸灭迹令人们永远忘却恶人,另一方面通过适读范围更广的判决书使马丹案留芳千古,从而符合真善合一的传统。 真假马丹,中间是重归家庭与焚尸灭迹的差距,善恶于欢,中间隔着五年与无期的自由剥夺差异,马丹案的正义拄着木腿姗姗来迟,于欢案的正义顶着舆情谨慎前行。在二审判决之前,媒体的报道使于欢案进入公众视野,但由于信息不充分,缺乏事实支撑的舆论轰鸣让原本不尽复杂的刑事案件变得扑朔迷离,真真假假的说法满天飞甚至给司法

5、工作带去困扰。随着二审的全程直播公开,案件的细节浮出水面,此前各种缺乏凭据的猜测得以平息,群众情绪也趋向理性、客观。由此可见。司法机关通过这样一种司法公开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在司法与舆情之间找到平衡,可以说是到达了真善合一的结果。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法律必须考虑社会舆情以保证经得起民意的考量,但最终让法官敲法槌落定论却依靠的是法庭审判规那么。木腿正义涵义之一是,伦理上的是非善恶之分要成为司法上的真假之辨,必须通过对于案件当事人的具体行为、资格或关系确实认,而严格确实认规那么往往是不尽合情合理。例如于欢案中,站在伦理角度来看,先不管我国的民间借贷规那么如何,明明是黑恶势力暴力逼还高利贷

6、案,怎么最后反而成了成心伤害案。于欢既不是案件的发动者,又非主导者,他由始至终不过是一个处于多人暴力行为之下而被迫对抗的受害者。 基于这样的案件根本领实,民众考虑的更多是同态复仇的正义性,而法庭恰恰相反,将定性作为审判工作的首要环节,这也表达出司法干预的强制性特征。事实上,法庭当然也考虑情理,但这种情理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群众情感,披着刑罚严厉性外衣的它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冷冰冰。为了查明事实真相,法庭审判才是最好的平台,因为借助于国家公权力及强制力的保障,有些证据的获取往往更为便利与具有信服力。审判者手执正义之天平,利用法律与事实区分侵犯者和受害人,确认利益纷争,实现排除社会危害性与阻止刑事违法性

7、的统一,确保法律之正义本色。实质上,这样法庭确认规那么之下的结果,往往也是冲突的各方利益之间妥协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长期以来人们的行为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那么来加以标准,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一言以蔽之即伦理。民众对法律权威的认知通常始于道德伦理的标准,从而可见司法审判为何如此重视舆情的社会监督作用。但是同时人们又必须清楚的是,法律一旦触动,干预起来是猝不及防、不留余地的。从另一角度看,法律程序的目标有二:一是审判技术足够理智,二是提供法律维护正义的信念。 一方面,正如跛足的正义来得太慢太偶然、不可预料,只是一条木腿的保证,所以要靠理智操作规那么,防范正义出错而求较小的损害,于欢一

8、案二审纠错程序启动之时,采用的是庭审公开策略,将控辩双方的对证置于公众眼前,重事实和证据,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另一方面,程序又必须提供一种信念,即正义必胜,真善合一的说法。于欢案公开庭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法庭之上,更在法庭之外,它用严谨的程序和对真相的较真告诉公众:个案的正义需要实现在法庭,而且应该实现在法庭。 杜米耶在刑辩律师中提及。法治的根基在信仰与习惯。以前述观点来看待这句话,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法律程序提供给人们的信念,便也是信仰法治的前提因素。木腿正义启迪人们,案件的审判往往表达法律实体正义对程序正义的妥协,通过这一妥协,理智规那么的胜利获得了信念仪式的认可。我国历来有重

9、实体轻程序的传统,无视程序正义的人往往认为结果正义就足够了,过程并不重要,但孰知离开正义的过程,结果的正义是不可靠的,在通常情况下也是不可能的。于欢案庭审公开的方式给围观者提供了自我判断的时机,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自由心证,即使最终判决的结果或许不能获得每个人的赞许,但它的过程之中承载着对事实与法律的尊重,会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由此看来,此亦不失为我国法治建设探索路上的又一进步。 最后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这点也尤为重要,正义虽然拄着木腿,但它终归会到来,这不仅是法律给予民众的承诺,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重要职责。不管是当前的于欢案,还是早前的聂树斌案、佘祥林案,李庄案等等,最终法律都会给出一个公

10、正的裁决,国家审判机关也会进行深刻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然后投之于更进一步的法治建设工作中去。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正如圣经所言,上帝的磨盘转动得很慢,却磨得很细。法律不能沦为权力的奴隶,但也不能被道德伦理所误解,其真正的威严来自于人们真心的拥护和虔诚的信仰,也只有当司法只向事实与法律,而不是权力、利益及偏见卑躬屈膝时,正义才有可能如期而至。 此文章荣获院刊第十二期征文大赛一等奖 第二篇:木腿正义读后感木腿正义读后感 读木腿正义一书首先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阅读有关法律的书籍,其次是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它不像其他法律著作的书名那样刻板严肃。书名是取自于十六世纪的公案小说假马丹行传,“木腿指小说中的主人公

11、真马丹,“正义那么指小说所表现的法律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矛盾。 这本书是以案例概括为名,实际内容是关于法律与文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16篇研究法律,下编15篇讨论语言文学、宗教神话等,书中从法语文化谈到神与文学,简约但不简单,既透露着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又保持了法律理性的审慎。但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因为这本书的涉及面广而深,许多地方蕴含了西方文化的深刻意义,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跳着看完的,但是一局部的阅读也是以让我学习到许多。 以其中的两篇文章为例,在木腿正义这篇文章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有时存在很大的缺陷,法律的“跛足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主要通过讲述16世纪的冒名顶替案来

12、探讨一个法理学问题,即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剑的矛盾。说实话,直到现在我还是不太理解“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我明白,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正义,而正义又分为多个种类,“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也包括在内,只是这两者是存在冲突的。比方在这个案例中,只要保持司法公正,程序正当,如果没有出现真马丹的话,就只能获得程序正义,反之,真马丹出现,但是违背了程序正当的原那么,最终获得真相大白,实体正义得以实现,可见,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否那么会引起冲突。法官不仅要熟悉程序,还要会用理智、智慧办案。 还有一例,是关于“论证过程中论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这里例举了“未名博士审女巫

13、的故事。在1686年的北美洲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撒冷村,宗教与迷信尚未分家,未名博士从天而降,与村里长老受理案件,三个女人被指控为女巫,为了证明这个指控,要对她们进行神判,即把她们绑起来沉湖,同时教堂执事高声诵读主祷文三遍,如果被告人仍未淹死,那么不是女巫,许或自由,反之那么判定有罪,处以死刑。未名博士在分析案情后,发现这样的推测判定不止这三种可能性,总的来说有四种可能,而长老们就无视其中一种,这就造成论据不充分,指控不成立。虽然他们的指控毫无根据,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我们的人生还是学术经验,都不可能完备无缺,换言之,并非任何问题、观点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论证。

14、因为有多方面的限制,比方事实掌握不完整,知识积累有限等,但不是说既然不可能任何观点都能充分论证,那么我们也不必太过细心,得过且过就行了,可是这样就造成程序的不严谨。我们要做的应当是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分析论证,即使是再小的可能性,也要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要把其他人看得比自己高明,才会少出错误。 木腿正义,看了内容才明白,原来它说的意思是,现实中,真理是存在的,只是如同木腿那样,不会一下子走来,而是艰难的,蹒跚而来,即便如此,它一定会来。 第三篇。木腿正义读后感当初在选择阅读与介绍法律有关的书籍时,木腿正义这个名字最先吸引我的眼球。我总觉得这个名字有极大的新颖,有难以言语的魅力。为了满足不断萌

15、发的好奇心,我毅然选择了阅读这本书。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以及作品内容。 作者冯象,0年代生。获北大英美学硕士,耶鲁法律博士。曾经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主要研究法律与宗教、法律与伦理、法律与学、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代表作有政法笔记、木腿正义和创世纪:传说与译注。而木腿正义一书,共有1篇,分上下编。上编16篇谈法律,带有学术性;下编1篇谈学,有较强的学术性。整本书作者运用法律和学的个体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法律与学、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刚开始欣赏该书时,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作者要以“木腿正义定名该书。幸运的是我在书中第一篇就找到了答案。故事是这样说的:马丹在儿子出生后不久突然离家出走

16、,但是八年其妻子以及双亲未能得到任何消息。苦于疾病缠绕,临终前两位老人选择宽恕马丹并决定把全部家产继承给他,暂时拖由其叔叔皮埃尔照管。16年夏一个自称马丹的人与他们相认。但不久这个新马丹因遗产问题与皮埃尔发生争执并把皮埃尔告上法院。皮埃尔因没得到田产而认定新马丹是骗子。最终皮埃尔找到了证据把新马丹告上法院,虽然新马丹沉着冷静,口才了得,但一个木腿人真正的马丹闯进了法院,彻底破灭了假马丹的诈骗梦,假马丹最终受到应有制裁。这我才明白“木腿原指的是故事主人公马丹,而“正义正如书中所说即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矛盾。而读完这个故事,我更加坚决了我的信念:邪恶可维持一时,不能够维持一世,邪恶终究会被正义所吞噬。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