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4645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社会共治迸发新的治理模式 【十九大回声|专家谈】 “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点赞十九大系列评论(2023)法制网特约评论员周望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治提法,丰富了社会治理的内涵。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法治社会根本建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根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明确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美好前景。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相关论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纲领,指明了社会治理现

2、代化的方向、任务和实现路径。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体制 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开展要求的社会治理体制,契合不同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本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政府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具有显著优势,比方组织发动优势、资源配置优势、协调执行优势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离不开政府的作用。2023年3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明确“各地

3、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此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并不是说党委政府大包大揽,这与社会治理的实质是背道而驰的。社会治理意味着在发挥党委、政府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社会和公众的作用,形成公共权力和社会力量的协同治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变革和权利意识的增长,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组织)和公众在公共事务和社会治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组织和公众既是社会治理的成果享有者,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如何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从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走向“强

4、政府、强社会,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之所在,潜力之所在,也是难题之所在。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最可靠的长效机制。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一要完善社会治理领域立法;二要依法治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因不依法办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而引发社会矛盾;三要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四要培育法治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和自觉行动。 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和开展趋势。 “四化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以后,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

5、治理精细化,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2023年2023月,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202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十九大报告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概括为“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个方面,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需要指出,这一表述并不是对精细化、系统化、科学化等其他内涵的否认或排除。 社会治理社会化意味着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实现

6、政府与社会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当今社会,已经不可能仅仅依靠单一力量就能治理好。而这正是社会治理价值之所在,因为社会治理的实质就是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建共治,进而达致政府与社会的最正确状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善治。社会治理法治化意味着把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难题。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开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治理智能化意味着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善于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高社

7、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社会治理专业化意味着尊重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善于运用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方法、专业的精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趋向复杂化的必然要求。注重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底和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根底性制度先后建立。但是,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根据十九大的部署,要特别注重以下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建设:其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如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完善调解、仲裁、

8、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其二,健全公共平安体系,树立平安开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平安第一思想,完善平安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平安事故的发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其三,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其四,加强社会心理效劳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其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其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稳那么天下安,要立足“三农根本国情,发挥乡(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夯实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根底。综上,我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