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50795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诠释孝与墨家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诠释孝与墨家思想 论文关键词:孝道儒家墨家孝经 论文。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观念与墨家思想有较大区别,但二者不是没有联系的,儒墨均倡孝道,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另外,孝经中的一些思想与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处。 传统孝道代表了以儒家学派为主的关于“孝亲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以及道德伦理标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先秦诸子中,除儒家之外,墨家思想中亦“以孝视天下,探讨墨家思想与传统孝道的联系有助于全面完整地认识传统孝道。笔者拟以墨家思想与传统孝观念及与孝经的关系两方面加以探讨。 一、传统孝道与墨家思想的关系 墨家在先秦诸子中占有重要地位,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滕文公下说:

2、“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此足证墨家学派影响之大。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从墨子的思想体系来看,其最主要的组成局部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纲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兼爱既是墨子的政治理想,又是他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所谓“兼爱,既不分人我、不别亲疏、无论贵贱、无所差异地爱一切人。由“兼爱的原那么出发,墨子并不反对孝道,在墨子一书中,表现出了对于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如:“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那么天下之害也;(墨子兼爱中,下引只注篇名)“人君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兼爱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子必孝,

3、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同上)看来,墨子确实也认为孝是要讲的。 不过,墨家虽然也讲孝,却又与儒家所讲的传统孝道大不为同。 儒家提倡“爱人,但这个爱不是泛爱,而是“以己推人,“爱己及人,是等差之爱,所以肯定“亲亲之杀,尊贤之等。孔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要点全在一个“推字。因之,孝在儒家学说中至关重要,它是“仁的根本,爱心的根源,具有哲学上的地位。儒家所推崇的孝道,其本身即极讲差等,按血缘关系之远近表现出种种差异,如丧服制度就最为明显。而墨家提倡“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和“不辟亲疏。所谓“爱无差等,即君臣、父子、诸侯家臣之

4、间,乃至全体人与人之间,不分上下贵贱,都要相亲相爱。墨子兼爱中说:“诸侯相爱,那么不野战;家主相爱,那么不相纂;人与人相爱,那么不相贼。“君臣相爱那么惠忠,父子相爱那么孝慈,兄弟相爱那么和调,天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诚如是,那么“凡天下祸纂怨恨,可使毋起者。所谓“不辟亲疏,即爱人与用人不能以“亲亲为标准,而应完全消除亲与疏的差异,真正做到一视同仁。由“兼爱的原那么出发,墨子认为,“孝不仅仅限于爱自己的双亲和长上,还应包括爱民利众之意,“亲贫,那么从事乎富之;人民寡,那么从事乎众之;众乱,那么从事乎治之。不仅如此,墨子还进一步认为,利亲应先从他人之亲考虑,只有“先从事乎爱利人

5、之亲,人才能“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中)看来,墨子的观点刚好与儒家相反,变等差之爱为爱无差等,变由近及远为由远及近,先施而后求报。所以他又说,“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兼爱下),希望人们爱人之父假设其父,爱人之身假设自身,爱人之家假设自家,处处先为他国、他家、他人着想。由上述根本思想所决定,孝道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并不占有怎么重要的地位,它作为社会的普通伦理之一,只不过是在“兼爱之下的一个小的德目,是“兼爱表现于亲子之间的一个名词而已。墨子说:“爱人假设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节葬下)试想,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爱,爱他人如爱自己,那还哪有什么孝与不孝的区别了。按照墨子的兼爱

6、之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子之间,也并不比其他的人际关系近,所以孟子才据以攻击说:“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与上述对孝道的总体认识相联系,墨子强烈反对厚葬久丧。儒家是主张重于丧祭之礼的,孔子认为“三年之丧不可更改,孟子也曾力劝滕文公恢复三年丧制,认为这是符合仁义和孝道的。墨子那么主张薄葬短丧,因为在“兼爱的原那么之下已经不复存在亲疏之别,厚葬久丧等关于孝道的措施自然是多余的了。况且,厚葬久丧需大量浪费社会财富,损害人民健康,破坏正常生产,又影响人口的增殖,实不利于“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以厚葬久丧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另一方面,厚葬久丧会使当事人

7、“出那么无衣也,入那么无食也,其结果必然造成“为人弟者,求其兄而不得不弟弟,必将怨其兄矣;为人子者,求其亲而不得不孝子,必是怨其亲矣;为人臣者,求其君而不得不忠臣,必且乱其上矣(节葬下)的局面,那还有什么孝道可言呢。所以,厚葬久丧确实“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 墨子说古代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节葬下),这也就是墨子本人对待丧葬的态度。墨子死后,其后学分为所谓“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三派,称为后期墨家。现存墨子一书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和其他诸篇不同,一般认为,这六篇乃是上述墨家诸后学的著作

8、。由此六篇之内容来看,墨子后学对于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和伦理思想有所继承与开展,这里不拟予以全面分析,只讲与孝道有关的一个问题。墨子学说“贵义、“重利,爱与利并举而又以爱作为利的根底。后墨那么在义与利、爱与利的关系中更强调利的重要性,认为义和爱的内容就是利。经上说:“义,利也。经说上说:“义,志以天下为芬(爱),而能能(善)利之,不必用。此言能以天下人为爱而又能善利天下人,善利天下人而又不必为己用,这才是利人,才是义。如此说来,所谓爱和义,其本身不过是利而已。既然有利就是爱,后墨便把这个“利字贯彻到各个方面,他们所谓的“孝,也便以父母的获得实利为要素,完全成为功利主义的了。经上说:“孝,

9、利亲也。经说上说:“孝,以亲为爱,而能能(善)利亲,不必得。大取也说:“智(知)亲之一利,未为孝也。亦不至于智(知)不为己之利于亲也。看来,所谓孝,就是要“利亲,“爱亲就在于能够善利亲。对孝的这种解释确是新鲜的,它和儒家的“养志,以敬为孝等观念完全异质,从中可看出儒墨两家对于孝之根本含义的理解的差异。 总之,从传统孝道向封建伦理转化的历程来看,墨家的奉献并不大。但是,由于墨家讲究“兼爱,所以总是将孝与慈并提,从不把“孝抬到重于“慈的地位,在墨者看来,无论父慈或子孝,都不过是兼爱的表现而已。这种孝慈并重而不片面强调孝的特点,实反映了墨家对等级差异的否认,它对于孝道中民主性内容的增长是具有一定意义

10、的。此外,墨家反对厚葬久丧,也是有着进步的历史意义的,对后世较有影响。 二、孝经与墨家思想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孝经系广泛采摘儒家学派自孔子、曾子至孟子、荀子等大师论孝道的言论,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形式加以穿连,缀辑在一起而成篇的。由此看来,该书实为先秦儒家论孝道的总汇,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集成和总结。但是,孝经的作者,却是聚讼纷纭,迄无定论,有孔子说、孟子说、七十子后学说、孟子弟子说、汉儒说等。 近年来河北定县八角廊四十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以及郭店楚简及上博简的出土与研究为孝经的作者及成书提供了一些新的参考系,结合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述,认为孝经非伪书,成篇于战国中晚期的七十子后学之手应是较为

11、公允之论。那么,孝经与墨家思想的联系就有了逻辑上的可能。笔者认为孝经与墨家思想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1.儒墨同源,均以孝视天下: 淮南子要略训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这里一是说明儒墨同源,二是说墨家尚夏道。就此有的学者认为孝经本于“夏法,与墨家有很大关系:章太炎先生在其孝经本夏法说曰:“孝经开宗明义章曰:先王有至德要道。释文引郑氏说云禹,三王最先者。斯义最宏远。余以郑氏综撮全经,知其皆述禹道,故以先王属禹,非冯臆言之也。禹书不存,当以墨子为说。墨子兼爱,艺文志序墨家者流云: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以墨子明大义,以书、礼

12、、春秋辨其典章,那么孝经皆取夏法,先王为禹,灼然明矣。孝经是否本于夏法,笔者不敢断言,但墨家“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与孝经的“孝治天下却有较大的联系;孝经将“孝作为贤圣之治和君子终身躬行的“至德要道,认为孝既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又是社会伦理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把孝看作是道德的渊源、治化的纲领,用孝统德,教以敬,教以爱,使人人日增美善之心,最后到达天下大顺。在孔子看来,以孝治国,最为便捷,最易收效,也最可靠,所以圣治章说:“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孝治思想受到历代帝王的认同,故多以之为标榜。 而墨家之“尚同也是基于天下百姓相残相害而

13、不相爱;父子兄弟、天下百姓彼此怨恨、残害的“多歧义而提出的,“尚同是以“孝、“顺为根基的,进而认为:“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及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实际与孝经所述的思想多有相同之处。 2.墨家博爱的思想在孝经中亦有表达: 孝经三才章曰:“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提出了“博爱这一观念,那么孝经又是如何解释的呢。孝经感应章曰:“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援神契释以“尊事三老,兄事五更。汉书艺文志序墨家曰:“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可见,这里的“博爱与墨家之“兼爱是有一致之处的。 孝经广至德章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14、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孝经提倡孝父、爱兄,并不局限于狭隘的小家庭,而是希望将孝父、敬兄作为培养善端的根底,推广到天下所有人的父兄。所以,广要道章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当然,孝经的博爱有儒家的“推爱之意,但墨家的兼爱思想在这里有更多的表达。所以著名学者蒙文通论道:“倘自儒取于墨,墨非乐而儒者不言乐经,墨尚同而儒者亟尊孝经欤。淮南谓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夫儒墨同为鲁人之学,诵诗、书,道仁义,那么六经固儒墨之所共也。 另外,孝经中的鬼神观念亦较为突出,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冲突,如:孝经曰:“子曰: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失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孝悌之至

15、,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孔子素来讲“子不语怪力乱神,孝经中的鬼神观念是否与墨家思想中的“明鬼观念有联系也尚待进一步探讨,但上述思想在墨家鼎盛时代出现也不是偶然的,二者间存在取舍关系也说不定。 总之,传统孝观念以及孝经与墨家思想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换句话说,传统孝道不应少了包括墨家思想在内的各家的有关思想主张,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孝道所要注意的。 注释: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孟子滕文公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 韩非子显学,中华书局,2022年版。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蒙文通卷,巴蜀书社,1995年版。 孝经,山东友谊出版社,2022年版。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