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权责任法自什么起施行 侵权责任法施行给幼儿园带来的影响 历时七年终获通过的侵权责任法施行在即,这部法律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将各种典型的侵权行为形态收录其中,是民法界的一件大事,当然也是中国迈向法治的重要一步。 因为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笔者偶然有时机与几位低龄教育机构(幼儿园、低年级小学等为10岁以下的孩子提供教育时机的学校)的管理人员谈及侵权责任法给这些教育机构带来的影响,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者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原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上,根本没有意识到新法的对此已经作出了重大变化侵权责任法加重了低龄教育机构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法律责任的可
2、能性,这种风险的加重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低龄教育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时机将大幅增加。 因此,对侵权责任法施行给低龄教育机构在学生伤害事故中责任认定上带来的变化进行一番剖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希望能够引起低龄教育机构管理者的重视,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应对法律变化带来的营运风险。 一、新旧法律分别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是如何规定的 1原有法律法规对低龄教育机构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责任的规定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各级法院在审判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民法通那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法通那么假设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通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3、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解释)、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其中主要适用的是民法通那么、民通意见和人身损害解释中的有关内容,尤其人身损害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成为了近几年审判学生伤害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 2新的侵权责任法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注意这里专门对无行为能力人(十岁以下)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十岁到十八岁)受到伤害时的处理分别进行规定,三十八条针对的是无行为能力人,三十九条针对的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正是这个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让低龄教育机构承担责任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新法加重了低龄教育机构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
5、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增加了教育机构的营运风险。 1归责原那么的变化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带来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对侵权行为归责原那么的变化。所谓侵权行为的归责原那么,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时,根据何种标准和原那么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归责原那么是侵权行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侵权行为的构成、举证责任的承担以及免责事由等重要内容,它既是认定侵权行为的构成和处理侵权纠纷的根本依据,也是指导侵权损害赔偿的准那么。 侵权责任法公布前法院适用的归责原那么是过错责任原那么,所谓过错责任归责原那么是指以当事人存在过错作为侵权行为必备要件的归责原那么。这就是说一
6、旦学生在学校出现伤害事故,如果要追究教育机构的责任,需要判断教育机构是否存在主观过错,以此作为教育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由于受害人要证明学校等教育机构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存有过错的难度较大,因此以往由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情况并不多见,以笔者处理过的多起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来看,仅有一起事故是由学校承担了事故大局部(承担70%)损失,多数情况下,往往由于当事人无法证明教育机构存在过失而导致败诉。 2022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将归责原那么由过错责任原那么变化为过错推定原那么,所谓过错推定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看似只有两个
7、字的不同,却将会为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当事各方尤其是教育机构方的责任承担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最近,笔者接触到一起简单的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事发当时全体幼儿正在教室由老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其中一个孩子尿急要上厕所,由于教室挨厕所近,平时一般都由孩子自己上厕所,因此老师同意孩子自己去解便,结果孩子刚跑到教室门口,在没有碰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由于重心不稳摔倒,导致腿部踝关节骨折,送往医院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方得恢复。这起简单的事故是一场意外造成的,按照原有的法律幼儿园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孩子的监护人对此有异议认为不是意外事故,那么幼儿园需拿出证据证明在孩子摔跤的过程中存在疏忽,要做到这点非常难;如此情
8、况以后将会有所不同,因为新的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要求幼儿园需要对监护人的质疑出示证据,证明自己在孩子摔跤过程中没有过错,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种情况怎么证明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情发生又那么突然。好了,如果幼儿园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失,那么他们将会为这次意外承担赔偿责任。 在上述案例中,以前是由监护人来证明幼儿园存在过错,很多情况下很难取得这样的证据,现在转而由幼儿园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错,有些情况下这样的证据是无法收集的。实际上法律这样规定加重了幼儿园的举证风险,也就加重了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讲其变化主要表达在举证责任方面,由一般举证原那么“谁主张谁举证转变为“举证责任倒置。当
9、然,举证责任的变化带来的后果将是巨大的,相同案件由于不同的举证责任会导致完全迥异的两个判决结果,上面案例就说明了这点。这就是归责责任变化给低龄教育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为什么变化只是针对低龄教育机构 侵权责任法在规定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时,区分了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那么第十二条对未成年人的定义,无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当然还包括精神病患者,后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这次侵权责任法只是对10岁以下的无行为能力人所在的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进行了改变,并没有改变年龄段学生所在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探究立法者的原意,我们不难看出,这样规定是出于无行为能力人
10、在教学与生活中自身行为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极度欠缺的考虑,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三、低龄教育机构应如何应对 低龄教育机构在面对法律作出的这样一种巨大的变化,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分的紧张,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做一些实际工作尽量抵消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笔者仅就这次法律作出的变化站在教育机构的立场上提出_点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这些低龄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一些启示。 1安排专门进行平安教育的课程,建立校外“平安巡查员访问制度。 低龄教育机构在对孩子的授课中应当安排专门的平安教育课程,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因材施教,进行相关的平安知识讲授,必要时应以表演方式寓教于乐。同时加强平安隐患的
11、经常性排查,一旦发现立即排除绝不拖延。进行平安隐患排查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是聘请校外“平安巡查员访问制度,这些“平安巡查员可以是社区工作人员,学生家长或学校法务人员,由他们在每月某个时间段内不定期的访问学校,以校外人的眼光巡视整个学校的平安问题,发现平安隐患,及时排除。建立“平安巡查员访问制度的好处是以校外人的眼光来发现问题,找到一些容易被无视的平安隐患。由于长期身处校园,校内的管理者容易对一些本是平安隐患的问题视而不见。当然,学校对于平安问题的自查自纠也应当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 2针对学生进行的平安教育和对平安进行的专门管理应当建立档案备查。 对学生进行的平安教育情况需要由班级教师进行记载,
12、由学校专人汇总后建立档案,对平安工作进行的专门管理也应如此。建立平安工作档案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从记载的内容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积累好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在学生平安教育和管理方面作出的努力留下依据。 3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和建立教育档案。 每个学校总会有个别较为特殊的孩子,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与正常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孩子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注。学校首先应该建立起这些孩子的专门档案,针对这些孩子的行为特点让他们的老师给予特别的照顾,尽量防止这些孩子因为自身缺陷受到伤害,当然这种照顾的内容也应当记录在案。 4强调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证据意识。 一日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应当及时对受伤学生进行
13、救治,在紧急救治结束后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立即对事故现场的各种情况进行拍照,保存相关证据。同时这些当事教师应该强化证据意识,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因现场混乱给取证带来破坏,不利于今后的证据出示。 一部法律的公布施行总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一些变化,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笔者最不希望看到的是由于侵权责任法的施行后与我们正在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冲突,造成教育机构在教育实践中更加谨小慎微,导致孩子失去许多的教育时机。因此,我们只有明确教育机构的风险在哪里,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才能积极地做好防范工作,把大局部精力专注于孩子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低龄教育机构能够在合理躲避营运风险的情况下,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时机,那将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