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夹缝中的“大空间“大运动陈彦张青我园地处闹市区,占地面积小,仅5亩弹丸之地。除去两幢相向的教学楼,幼儿室外运动空间仅余中间一块大操场,处于“夹缝的为难境地。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而处于“夹缝境地的我们完全无法实现全园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因而,如何在这“夹缝中改造出广阔的运动空间已刻不容缓。由此,我们因地制宜,锐意改革,思考如何在有限、局促的用地上,巧妙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环境,增加运动空间,同时,深入开发研制运动器材,从而满足幼儿运动需求,实现小园所,大空间,大运动。一、运动空间的黄金设计由于地处城区的黄金地段,幼儿园一
2、直无法拓展,我们需要解决的是通过改造和利用大大增加运动空间面积,且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的需求,从而应对场地小与需求大的矛盾。(一)地面发散我们拓展有用空间,利用园内大大小小的角落创设运动区域,大大提高空间的使用率。首先,创设野趣环境。利用园内一角一棵七百多年的老榕树,在其周圍构筑了假山,设立“小山坡“树墩“石径等,幼儿在“山中攀爬、捉迷藏、玩爬雪山过草地等游戏,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其次,合理选择区域空间,创设适合不同年龄班的三大运动区,解决各年龄段幼儿同时运动的时间需求。创设“挑战区。“挑战区设在主教学楼靠墙一侧,适合中、大班幼儿运动需求。墙面上,用吊环、铆钉、木梯、绳子等造价低廉的材料,辅以
3、少量的攀岩石,构筑了一面独具特色的攀爬墙。空中,利用大厅的横梁悬挂绳梯、多功能秋千等,让幼儿开展荡、吊、悬空攀爬、平衡等活动。地面上,摆放我们研制的廉价的可以拆装、拼搭、组合的长短不一的木梯、木凳、楼梯凳、木条、木块、梅花桩、圈圈等低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多种运动以及合作、探索的需要。创设“探险乐园。我们将另一主楼下原有的运动区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将大型器械移至操场,撤除了所有的固定器材。“探险乐园充分考虑动作开展的均衡性,为大班幼儿设置可以进行投掷、攀爬、平衡、钻爬、蹦跳等活动的器械。我们用木墩、轮胎、链条、钢丝等设置了一条条很有挑战性的“桥;用轮胎构筑攀爬墙;空中隧道更是挑战幼儿的运动能力
4、。创设“运动吧。适合小班幼儿的“运动吧创设在小班主楼的第二层小阳台。我们充分利用狭长形的场地特点,设置了攀爬、触跳、投掷、钻、平衡等丰富的运动环境。如:我们将绳网绑在两根柱子间,设置成可调节的、难易不同的攀爬网;利用柱子上端的横梁悬挂上下不同的呼啦圈,供幼儿钻来钻去;悬挂波波球,让幼儿触跳拍打;悬挂秋千,供幼儿嬉戏;悬挂负重物供幼儿拉上拉下;设置软包包裹的“小门框,供幼儿练习侧面钻;我们还在柱子上固定上下不同的“袋鼠妈妈的大口袋,供幼儿练习投掷等。(二)空中延伸在利用园内场地特点进行地面发散的同时我们思考,在已规划好的弹丸之地的运动空间上如何再开辟活动场所,可否尝试将运动环境向空中延伸,最大限
5、度地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运动空间。于是,我们的“探险乐园有了这样的设计:运动空间分上下两层。在距离地面3米处,建造通过螺旋式的台阶可以登上去的第二层空间,设置极富挑战的“空中隧道。同样,小班的“运动吧,那块活动场地不宽敞,狭长形,场地上共有十二根柱子,造成很大局限性,设施条件并不优越。我们将运动环境向空中延伸,充分利用场地特点设置困难程度不一的平衡、钻等运动环境,幼儿通过台阶、“隧道,可顺利进入距离下层器材1米的第二层空间。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仅使每一寸空间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而且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有趣且有一点点挑战。(三)立体开发地面空间毕竟有限,户外运动空间需要向空中拓展进行立体开发。我们
6、巧用楼顶增加户外面积,大刀阔斧将辅楼的第四层楼顶完全撤除,之后铺上人工草皮,加高围栏。这一大胆改造让室内空间成功变身为室外空间,形成环形空中户外场所。同时在两幢教学楼连接通道巧设避雨回廊,沿大楼墙角设立通透的防腐木回廊,一那么便于幼儿雨天行走,二那么这些回廊都成为幼儿户外的活动空间。这么一来,户外运动面积徒增200多平方米,就保证了每个年龄班均有宽敞、充足的运动场所。二、运动器材的创新研发在积极为幼儿创设运动空间的同时,运动器材的设计也充满挑战。我们思考,怎样的运动器材才能实现真正的“大运动?之前户外场地多以大型运动器械为主,价格昂贵且玩法固定、单一,缺乏挑战性,能引发幼儿多样且充分运动的器材
7、那么匮乏。因而,在创设适合各年龄班运动区器材时,我们提出这样的设计思路:其一,运动器材的设计是以满足幼儿运动、探索、游戏、合作、竞技等多元需要为出发点;其二,越能挑战幼儿体能、智能的运动器材,越能引发幼儿运动的兴趣。为此,运动器材的开发研制就要凸显这两大特点。(一)器材的低结构化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儿能够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同理,能够让幼儿用各种方式游戏、运动的器材就是最好的器材。由此我们思考:假设将运动器材设计成低结构的材料,没有规定的玩法,能提供更多的活动自由,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怎么玩,和谁玩,满足自身对不同活动材料的交替,不同游戏玩法的
8、交替,身心各局部动静交替的需要,那一定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开展需要,顺应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因此,我们在设计运动器材时,迁移积木可以自由组合、具有多变性、可塑性特点,设计能够承载幼儿重量的实心且大于积木体积的形状、长短、大小、厚薄、高矮和不一的木条、木块、木墩等作为幼儿运动器械。这些器材可以拆装、拼搭、组合,变为小山进行攀登,变为小桥练习平衡,变为鸿沟练习跨越,拼成大型城堡进行爬、钻、攀登等游戏,不断产生新的玩法。这样既克服了大型运动器械不宜搬动、玩法单一,缺乏挑战性的局限性,又克服了“积木只能欣赏不能在所建构的作品上自由运动的局限性。同时具备运动、积木游戏的功能,满
9、足了幼儿游戏和运动的多种需要。这样,幼儿在运动中可以主宰器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使幼儿更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器材。如此,不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而且能激发和培养幼儿尝试精神、创造能力。(二)器材的挑战性研究说明,越能挑战幼儿体能、智能、心理的运动器材,越能引发幼儿运动的兴趣,可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正向的诱发力,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符合最近开展区理论。因此,如何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适度创造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困难,器材是否具有挑战性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上思考:努力研制挑战体能的器材,努力研制挑战心理的器材。让幼儿在与器材的互动中不仅锻炼其体能,而且使其
10、创造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同时还需不断克服害怕心理,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使幼儿变得更勇敢、自信,不怕困难。因此,在器材研制中,我们设计了挑战心理的“空中隧道。悬空的“空中隧道等这样的器材均以全包围的方式设置,细小的网格让幼儿既可以看到地面,又保证身体任何部位都平安置于网格中,让幼儿不必担忧受伤而敢于挑战。又如,我们设计了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器材,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运动能力开展需要。如小班“运动吧钻的动作练习,我们设置这样几种器材:平地上的“山洞、平地上摇晃的“山洞(钻圈)、平地上的“小门框(侧钻)、“空中隧道(在距地面1.5米处钻爬)等。再如低结构化器材,梯子有长、中长、短的;凳子有高、中高、矮的,宽的、窄的;木块有厚的、薄的,大的、小的。这样设计,一那么可以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幼儿的需求,二那么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多少,而易于调控任务的大小难度,以对不同开展水平的幼儿构成不同层次的挑战。(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