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目前已到达55%。全省主要粮、油作物良种普及率到达20230%。育成并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应用面积占全省播种面积的90%以上。XX省玉米综合生产技术到达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玉米大垄双行和宽窄行休闲种植较常规技术增产2023%以上、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分别比常规技术增产30%和80%以上。研究和组装配套北方春玉米稳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轻型)栽培等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玉米螟生物防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都有明显的增产和减损作用。 任克军主任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要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保障国家粮食平安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根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构建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通过坚持农业科技的“公共性、根底性、社会性定位,完善农业科技效劳方式,提升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到达5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80%以上。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强化农业科研机制创新,着力解
3、决制约现代农业开展的技术瓶颈 我省组建了玉米、水稻、人参等11个主要农作物和优势农产品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力求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合理布局科研力量,完善优势科技资源组合模式,破解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振兴现代农作物种业,逐步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骨干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注重开展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等根底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攻关,逐步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育种材料;重点要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特别是要在适应机械化生产、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
4、选育上有新突破。 着力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不断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着力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效劳在乡、管理在县,管人与管事有机统一,统筹配置效劳资源,发挥好县、乡效劳机构的整体功能。积极探索通过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大户及专业效劳队等骨干力量带动农户开展统一生产,合作经营的模式,推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农技人员效劳水平,在关键季节,关键生产环节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效劳进村入户到田。扎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培育好“一主多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完善科研院校专家+农技推广指
5、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效劳模式,不断扩大农技推广效劳的覆盖面。 不断加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切实提高良种良法到位率 强化农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并发挥其引导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组织知名专家教授到基层到农村给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教课,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大规模开展粮油高产创立和“玉米、水稻双增科技行动,促进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紧紧围绕农业职业素质要求,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开展需要的农业人才 全面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一次,通
6、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活动,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农技人员整体素质,确保农技推广到位。今年省里将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开展需要,依托阳光工程工程培训14.6万名新型农民,努力培养一批能够带着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带头人。2023年2023年的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将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专业骨干农民,确保每户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接受培训。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科技效益年活动 整合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作物种业振兴、粮油高产创立、重大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全程农机化、园艺特产标准化生产、人参精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平安提升等重大农业工程,做好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突出重要季节、关键技术和重点工程,使全省农业农村科技效益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任克军主任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培树典型、大力宣传,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科技教育的各项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会议还为新组建的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7位首席专家颁发了聘书,表彰了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中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XX市农委、XX县区农业局等6个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省农委科教处供稿)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