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54836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刘永瑞开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开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是21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开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的小康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小康建设,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的必经之路1.三段式经济态势综观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人类社会经济呈现相互联系又明显区别的三段式经济态势,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18世纪以前的数千年,人类社会经济主要

2、表现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元化重农式形态;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社会,社会经济呈现出工重农轻的二元结构;经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再次催化,在这些先进国家,工业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而且农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大幅度下降,开始步入高度兴旺的现代工业社会,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这些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又呈现出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人类社会从农业向工业再向后工业转变的过程,无疑也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和农业经济转向市场化的过程。一方面,随着生产

3、力的开展,各国在城市中直接依靠新技术开展起制造业、交通业及其他产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传统农业也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逐步融入了工业化社会的潮流。 2.传统农业脱胎换骨的表现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其一,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产生并逐渐扩大,为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其二,农村的非农产业应运而生并逐步扩展,使农村经济结构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并存的复合结构,加速了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过程;其三,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农业经济从自给自足状态开展到越来越依靠货币经济,直至形成与城市一样的由市场来配置物流的机制。世界上的先进

4、国家能够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从数千年的传统农业形态迅速过渡到工业经济形态,再进入后工业时代,其根本原因就是实施工业化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了对农村自然经济进行工业化改造上,把农村经济转化成了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要素。可见,在兴旺国家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再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奉献。没有农业的开展,就不会有兴旺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 3.工业化要根本解决农村问题世界经济的开展是不平衡的。20世纪70年代,当少数兴旺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并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候,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开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大局部还根本处在农业经济开展阶段,农村人口比

5、例大,gdp中农业产值比重高,农业内部的非农业产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展。开展中国家要想从根本上早日完成工业化,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必须下大力解决农村问题。只有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到城市,农业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并趋向工业化,农村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充分开展,才能快速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追赶甚至超越兴旺国家。因此,解决开展中国家的农村问题,是开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早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4.我国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大力开展农业的根底上,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工业经济的开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以来,

6、我国gdp中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已经从28%下降到15%左右。但直到目前,农村人口仍然占很大比重,还有62%的人生活在乡村,50%的从业人员从事着第一产业。可见,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根本原因也是农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业产值、农村人口等比重太大。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1.三大超越在世界经济开展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工业化后进国家超越先进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对英国的超越。1870年时,美国人均gdp水平只相当于英国的73.3%,在1870至1913年间,美国gdp年增长率为3.9%,而英国仅为1.9%,结果到1913年,美国的人均gdp水平已

7、到达英国的20235.5%。第二次是二次大战后日本对美国的超越。1950年时,日本人均gdp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9.6%,1953至1992年日本gdp年增长率为6.5%,而美国为3.0%,结果到1992年,日本人均gdp水平已到达美国的90.1%。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的超越。1965至1992年,韩国和台湾地区的gdp年增长率为8.8%,1973年时,韩国和台湾地区人均gdp只分别相当于西欧的24.3%和31.4%,到1992年分别上升为57.5%和66.6%。 2.共同的经验世界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超越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它们通过超前和加速开发人力资源,提

8、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开展积累了大量人力资本,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研究发现,这些实现成功经济超越的国家,在人力资源积累上呈现如下共同特点:一是具有超前性,在经济迅速开展之前,就在中等教育入学率上到达了较高水平,在中等教育普及之前就开始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二是在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超越的相互关系上,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要快于经济超越的速度。研究数据说明,在追赶国家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家20%水平的时候,追赶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已到达先行国家40%以上的水平;在追赶国家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家40%水平的时候,其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相当于先行国家70%的水平;当追赶国家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家80%水

9、平的时候,其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很接近于先行国家的水平。可见,超前并快速进行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超越的有效手段,也是最根本的经验。 3.我国当前重点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开展趋势看,1978至2022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3%,人均gdp年增长率为8.1%,预计在2022至2023年间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6.3至8.3%之间,人均gdp增长率保持在5.8至7.6%之间。这一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因此,我国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兴旺国家的距离,关键是必须快速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在人力资本存量上与城市存在着巨大差距。2

10、022年,我国每2023万人口中城市与农村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比是,就大学所言城市是农村的18倍,中学是4倍,初中城乡根本接近,只有小学农村大于城市。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22年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而同期城市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023.2,相当于高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十清楚显。因此,我们应遵循世界历史上经济超越的成功规律,把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主要任务,加速人力资源开发。 三、改革和开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1.定位的依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力资源的主体在农村,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根

11、本手段在教育。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改革和开展农村教育上出台了许多政策,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应该指出的是,我国现行农村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累与转化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农村教育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定位。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为农村教育确定科学的、合理的定位,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规律。根据国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转化的经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走向主要有三:一是走出农村,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其他管理部门就业;二是到现有农村空间内开展起来的新兴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三是留在已被改造

12、了的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即现代农民。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趋势,事实上已经给农村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客观依据,为面向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及经营的农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也就给农村教育确立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定位。 2.农村教育定位依据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规律,农村教育的定位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预备劳动力的教育设定,二是对已成为现实劳动力的教育设定。(1)预备劳动力教育定位对于未来预备劳动力的教育,一是要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我国现行政策和农村教育体系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再赘述。二是要在坚持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大、加强能力教育和技术教育,这一点尤为重要。在

13、能力和技术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与技术的教育,以培养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现代农民;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非农产业的能力与技术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在现代化小城镇中从事非农产业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农村“城镇化(居住规模相对集中,生产要素市场配置)以及农业产业的非农化(种植业比例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奠定坚实的根底。(2)现实劳动力教育定位对于已成为现实劳动力的农村教育,要充分发挥农民成人教育机构农广校和远程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使他们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创立学习型社会。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农村教育的定位,构建起普通教育与能力技术教育相互融合,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适应多元化产业结构开展的农村教育新体系,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并使之快速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工业化改造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奉献力量。(作者系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XX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28日第4版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