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范式的转换与教育学理论的超越作者简介: 杨小英,女(1974),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现在一些学者对教育学进行反思,认为教育学没有存存的必要,而一些教育研究者也在进行反思,认为教育学并没有到“终结的边缘。但必须要实现对原有教育理论的超越,扬弃。本文试着从文化范式 转换的角度来谈教育学理论的超越。关键词 :教育学理论 转换 超越 教育危机 情景化模式 行动研究 “范式(paradigm)一词是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用“范式一词表达被科学研究群体所公认的一套有关该科学的根本概念、原理、方式标准及根本方法与工具。在库恩那里,一方面,范式代表某一科学
2、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及诸如此类东西的集合,另一方面,范式又是指集合的一种特殊要素作为模型或范例的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自从他提出后,“范式被其他学科群“借用。诸如:哲学范式、数学范式、文化范式等。一个时代的文化之所以有其自身的特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知识文化群体共同分享了这种知识文化范式(模型)。他们能够有共同的社会意识和身份,而这种范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吸纳新的范式,与原有范式发生冲突,实现对原有范式的转换和超越,而教育自古就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姐妹,所以文化范式的转换与超越对教育理论的开展有深远的意义。一、科技文化的开展、教育理论的源流与变迁文化,这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
3、,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砺。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开展,教育理论也不断地开展。我们知道从原始社会就开始有教育的存在,但那只是一种生活生产实践的知、教。直到1632年,捷克的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才出现教育知识化的最初战果。大教学论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而夸美纽斯还说,“写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顿、和平与宁静,这无疑是对古代师徒相传
4、的教育一个巨大的超越,而且他们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牛顿、培根等科学家的出现,科学文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争论也长达一个多世纪。然而,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是以19世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赫尔巴特在考察研究以往的教育学之后,力求寻找教育学的科学化道路,他说,“对教学从一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进行规划,以使每一种学过的东西尽可能最出色地帮助学生的素质适应稍后更晚一些要学的内容,这一任务是我多篇教育学论著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我的普通教育学中对作为始终必要的精神呼吸的专心和审视的交替所讲到的。正是因为赫尔巴特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根底之上,所以从19世
5、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在教育界占据统治地位。当然他的普通教育学的诞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使教育理论从哲学体系中别离出来,不再附属哲学。第二,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第三,它形成了较为标准的教育学范畴,提出了形式化的便于广阔教师运用和操作的教学形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随着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开展,教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越来越受到个体、企业和国家的关注,而对知识文化的看法也是林林点点,丰富多彩,充满争论。所以正当赫尔巴特的声望处于显赫时,有不少人质疑赫尔巴特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像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就认为,教育学要以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因而不
6、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完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是因为受到质疑,从而导致教育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开展,产生了社会教育学、个性教育学、思辩哲学的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等流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学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等等。二、科学文化危机,现代教育随之出现危机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没有摆脱经验科学的范畴。近代科学的长足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科学成为新的上帝。但二战以来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反思,使生存论与价值论成为哲学的主题,甚至提出“科学危机的概念。特别是伴随着全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深深的感觉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危机必然会反映到教育上来,使制度化的现
7、代教育出现空前的危机。1、教育人文精神的危机。我们现在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隐射出我们教育已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危机。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自己所获的利益,越来越关注于自己满足个体和社会世俗性开展的能力。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强烈地从世俗物质的方面来满足自己的理念,从而无视甚至放弃了自己传统的人文关心和人文追求。即使有人文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为一种应付考试或寻找职业的工具性知识。前不久中国教育报报道一项社会调查报告。中国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的人阅读过中国的四大名著。有人认为今后有空就读,而大局部大学生在校就是攻一些技术性科目,、英语等,中国几
8、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竟被我们的佼佼者大学生抛到了后脑勺。所以大学里出现现代大学生的人格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就缺乏为怪了。目前在西方学校生活中的暴力、吸毒、精神空虚、生活放纵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致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而选择在家里学习,这就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值得我们深思。2、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危机现代教育建立过程中,人们对其赋予的期望是不言而喻的。科技的开展要依靠教育的开展,现在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当然应落在教育上。确实,教育在传递科技文化知识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迹,而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奉献。但是结果怎样?全球
9、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生态危机,核战争等等问题已凸现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教育在人类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奉献不大。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所传递的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权威的知识排斥了所有传统的、民间的和个体的知识进入教育体系,从而使得这些知识失去其价值和保存价值。所以现在的小学生会问“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有这么多的红领中,哪有那么的鲜血?失去了传统的知识,我们只能依赖科技,无法想象,如果现代人没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会怎样生活?所以我们明显地感到,科学的开展和科学教育实际上并不能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依附的问题及经济生活中的贫富差距问题。3、教育科学与教育理论的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理论的性质与
10、价值发出质疑,诸如教育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吗?教育理论能称为理论吗?教育科学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吗?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了教育理论吗?甚至有人问,教育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些质疑明显地动摇了教育科学在各学科群的地位,让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教育理论家感到空前的危机。现代教育危机当然还有时机均等危机,教育公平危机,师生关系危机等等,这样危机已经影响到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所以现代教育必须超越已形成的现代教育理念,必须从新的社会背景和新的文化知识范式认真地反思,寻求解决的良方。三、文化范式的转换,教育学理论的超越文化范式即是由各种文化形式组成的有机结构。它不像科学范式那样理性,有时是未成
11、文的,难以言传身教的,甚至于无法意识到。它具有整体性与转换性的特征。它的转换与超越也带来了教育学理论的转换与超越。1、情景化的教育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把传统教育观看成是一种认识理论教育观。教育理论要认识教育的规律,科学研究就是发现规律与原那么。这些规律当然有它的成功的辉煌。随着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的出现,思想的断裂与超越就提供了新的视野。偶然性、多元性、差异性等等得到了突出与强调,成为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已不再理解为同一性与普适性,而且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被理解为主体间性。我们
12、要关注生命关注人性。情景化教育就是要重视教育与被教育这的主体间性,还重视课堂内与课堂外,处我与社会,知识与情感的关系。它强调丰富性、回归性、严密性。它不再在教育过程中灌输统一的意态,而是和谐与宁静。2、进行行动研究,提倡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对狭隘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崇拜的克服,它能引导人走向完满的生性,发现生活的意义。从科学精神的培养到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科学教育到人文教育,这是一个社会精神境界提升的标志,是教育观从片面走向全面的标志。“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国外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兴起、低落、再兴三个阶段。行动研究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和社
13、会工作领域,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传统中“行动和“研究是两个用以说明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活动的概念。“行动是指实践经验者用以政治实践的活动,“研究是理论家为探索知识而进行的活动。两者有着较为严格的界线。最早将“行动和“研究合二为一,提出“行动研究是美国人柯立尔和勒温。这种研究值得我们提倡,我们的教育理论长期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状态,提倡这处研究具有强烈的人文关心和平民意识,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景的参与,面对事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地考察。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发动广阔的教育工作者参与行动研究,尤其是广阔中小学教师。教师须以在教学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研究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
1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实现人性化个性化教育,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从而体验自己的生存价值与意义。我们从教育理论的流变可以看出,每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范式并不是对原有范式的精确化或扩展,也不是彻底地抛弃原有的范式,而是从新的根底对某一次领域的“互构,改变一些根本的理论方法与模式,甚至改变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方式,所以从教育学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开展,从外乡向域外开展,无不体显文化范式的转换与超越,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血液,教育理论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参考文献: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绪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李其龙主编赫尔巴特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第46页3大卫史密斯著郭洋生译钟启泉、张华主编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前言 教育科学出版社4陈向明主编在行动中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