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综述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明确社会主体的根底上着力解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传承和交接、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根本守那么的制定、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协调开展、加强社会主义舆论监督和民意调查等几大问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法制舆论监督 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点、最大的优势,也是人类社会开展的一个极大进步。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此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一、政治文明建设要着重解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 民主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曾经反复强调,没有
2、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联系,这是由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主人这一本质所决定的。我们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共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方面的其他一些改革。现在党中央又提出了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可见这种民主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又是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密切相联系的,所以党中央又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怎样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政治权力的传承交接问题应当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
3、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文明建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有关政治权力传承交接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邓小平在总结“文革十年浩劫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并具体地分析了这些现象的种种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都涉及到政治权力的传承交接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应该提到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加以解决,进一步加强民主化、法制化和程序化,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制定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根
4、本守那么 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免不了要涉及政治伦理问题。对于当政者、掌权者,除了一般的为人之道外,还应当提出更严格的、更有针对性的政治伦理要求,这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是一项重要内容。 为政者的诚信应当成为第一要务。瞒上欺下、搞数字政绩、报喜不报忧,尔虞我诈、妒能嫉贤者不配当领导者。 为人正派、公正是为政者的必备条件,对人对事都应秉公办事。对近者亲远者疏,对敢于监督揭发自己者怀恨打击报复者也不配当领导。为政者是人民的公仆,执政为民是对为政者的根本要求。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者不但不能当政,而且应当受到严厉的制裁。 为政者必须勤政爱民。吃喝玩乐、腐化堕落,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者,不能当领导。 为政者应当严于
5、律己、宽以待人。对己宽对人严者,不配当领导。贿选拉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要严肃查处,绝不能让其坏了政风政纪。 与黑社会相勾结,充当保护伞,称霸一方,危害百姓者,应当坚决制裁,决不手软。 小肚鸡肠,大事不闻不问;遇有责任互相推诿、上推下卸,遇有权利互相争夺、各不相让,不能团结共事者,不能为官。这里提到的有些问题超出了伦理道德的范畴,但是对于为政者、掌权者先作为政治伦理的要求提出,如果触犯了刑律,当按法律加以制裁。 四、政治制度文明建设要与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项制度文明建设协调开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开展,而且政治制度的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项制
6、度的文明建设也要协调开展,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革,但相比照拟滞后。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稳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标准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和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舆论监督与民意调查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还要加强舆论监督,
7、建立畅通的民情民意的采集、公示、反响机制。 一些贪污腐败分子并不太害怕群众监督,因为他们手中有权。但是,他们却非常害怕舆论监督,他们的腐败行为一旦在媒体上曝光,就很难逃过党纪国法的惩罚。所以,舆论监督是防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武器。当然舆论的作用还不仅仅限于此,它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得到落实的好助手。 现在,我国还未出台新闻法、出版法,对媒体的管理还停留在政策管理的层次,还未上升到法律管理。怎样在媒体的责任与权利之间求得平衡,既能表达宪法中的有关新闻、出版、言论自由的原那么,给媒体以法律的保护,又能表达媒体自身的责任,加强自律、责任意识,在媒体违规违法时可依法制裁,是有不小的难度,但总可以通
8、过借鉴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来加以解决的。 与舆论监督紧密联系的还有一个舆情即民情民意的采集、公示、反响机制的建设问题。这种机制我国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还不是很健全、很标准、很畅通、很有影响力。在我国早已有党、政领导机关接待上访信访的机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这还只能被动地接受送上门来的信息,还缺少可以主动设置议题,包括就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重要的人事任免、各级干部的考核等重要事项主动地征询人民群众意见的机制。现在已经出现了某些民调机构,某些媒体上也出现了一些民意、民调的内容,某些党政机关也采取了一些调查民意的措施,但毕竟还只是一些雏型,很不标准、也缺少影响力,急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促进和标准,使之成为独立的、标准的、透明度高的、公开公正的民调机制,使之逐步开展和成熟起来,成为我们党和政府依法治党治国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李慎明.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人民日报,2022-01-21(9).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