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6542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2023年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肥召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发动大会在肥召开 全力打造中部崛起重要增长极奋力开创安徽科学开展新局面王金山、王三运作重要讲话杨多良王明方等出席 2月2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发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认真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全面部署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发动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奋力开创安徽科学开展、加速崛起新局面。 省委书记王金山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长王三运作发动报告。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宣读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宣读中共

2、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省领导杨多良、孙金龙、段敦厚、徐立全、赵树丛、臧世凯、刘春良、詹夏来、王秀芳、文可芝、任海深、黄海嵩、唐承沛、倪发科、谢广祥出席会议。 王金山指出,示范区建设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必须倍加珍惜。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的精华所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开展,经过20年的探索和努力,皖江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更是安徽开展史上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其地位是战略性的,蕴含的机遇是历史性的,对开展的影响是长期性的,不仅顺应了科学开展的大局,顺应了产业转移的大潮,也顺应了中部

3、崛起的大势。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自我加压,以务实高效、开放创新的举措扎实推进,不断把示范区建设推向深入。 王金山强调,示范区建设是具有探索意义的创新之举,必须主动作为。要坚持承接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大规模高水平承接转移,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展,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承接、加快开展,也要集中力量抓好集中区等开发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坚持全面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加快转变开展方式,严把产业

4、准入门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增强可持续开展能力;坚持强化根底与创新体制相结合,抓紧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根底设施工程,进一步增强根底承载力,同时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示范区建 设营造良好环境。 王金山强调,示范区建设不仅是皖江地区的事、全省的事,也是国家的事,必须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凝聚开展力量,寻求最大支持。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效劳手段,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标准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府效劳。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衔接,尽快把政策措施细化实化。要加快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顺畅有序的协调机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王

5、三运指出,国务院批准实施示范区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充分显示了对安徽开展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要始终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做到合作承接而不孤立地承接,主动承接而不被动地承接,创新承接而不机械地承接,联动承接而不封闭地承接,集约承接而不粗放地承接,完整承接而不支解地承接,最大程度地发挥示范区建设的作用,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效应。 王三运要求,要围绕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按照“一年打根底、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开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要抓紧细化实施方案,编制产业开展、城镇体系等专项规划,修编土地、城镇等重点规划,制定示范区产业开展指导目录,确保示范区各项建

6、设有序进行。要扎实抓好平台建设,促进现有园区转型升级,建立起集中区合作共建机制,拓展示范区产业承载空间。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抓好交通、信息、物流和水电气等根底设施建设。要努力创新开展模式,创新合作共建方式,建立利益分享新机制。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抓紧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条件和政策。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研发基地入驻示范区,抓好与央企合作签约成果的跟踪落实工作,绝不让污染企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工程进入示范区。要强力推进区域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开展合作分工,推进东中西协调开展,调动示范区内外的积极性。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

7、理创新,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职工技能培训,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王三运最后强调,要健全推进协调机制,建立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推进、互动共赢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宣传发动声势,尽快把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推出去,提升示范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完善考核督查体系,抓紧研究出台示范区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和督查考核方法,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高效展开。 省政府秘书长,省长助理,省委、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示范区内各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改委主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其他各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改委主任;省直有关单位、

8、中央驻皖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局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会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开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开展根底的假设干意见2023年12月31日 2023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开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稳固和开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上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

9、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稳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根底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开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开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无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

10、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开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根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根底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效劳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开展根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 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把统筹城乡开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

1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开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应、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根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开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奉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开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根底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

12、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工程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开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

13、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那么,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藏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效劳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

14、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开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开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开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方法,确保3年内消除根底金融效劳空

15、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效劳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开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开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效劳“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工程、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开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

16、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工程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局部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效劳、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效劳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效劳“三农的重要作用。 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开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方法新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超出限价的实行定额补贴,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