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述摘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均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数研究集中于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文对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并进一步考察了自我和谐因素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关键词:大学生;人格;主观幸福感;关系引言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日益开始受到研究者重视,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另外,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来看,虽然研究者开始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与人格的关系,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大学主观幸福感的内涵与体现,并重点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一、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内涵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具有个人评价的主观性,认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的全面性
3、以及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Cart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在特定的时期内体验到的不同程度和类型情绪状态的频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情感特质,是与情感状态和情感倾向同等重要的情感的三个基本成分之一。主观幸福感从短时程看类似于情绪状态,从长时程看类似于情感状态。但是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和情绪倾向又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机制方面:情绪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人的认知效率,但是主观幸福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人的认知效率;其次在作用时间上也有区别:情感倾向作用于事件之后的时间,情感状态时与事件同时发生的,而主观幸福感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调节阶段,从组成成分来看,主观幸福感既包括人的情感也包括对生活的评价成
4、分。(二)人格的界定 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自古希腊语personao 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心理学比较流行的人格定义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
5、的总体。人格是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界定,根据人格界定的分类,人格的测量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目前比较推崇的人格分类主要是“大三”、“大五”的人格维度界定。“大三”人格是指艾森克将人格划分为神经质、精神质和内外向三个维度;Costa & McCrae将人格划分为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五个维度,即“大五”人格。不同的界定方式,只是将人格的成分做了不都的界定,但总体而言这种界定是有相同性的。在“大三”和“大五”人格中都重复验证了一个结论:幸福感与外向性有正相关,而与神经质等维度有高的负相关。(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 大量研究论证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而且提
6、出了人格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模型。Schimmack等人综合了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出了 “调节一缓和模型”(the Mediator-Moderator Model)。该模型认为(1)外倾型和神经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显著相关,外倾型人格与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人格与消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因此该模型认为人格类型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指标。(2)外倾、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受情感成分的调节。( 3)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比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相关高f91。但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如Costa& McCrae(
7、1982, 1991)的研究表明,五种人格特这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开放性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均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稳足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因此能够提高主观幸福感。而但DeNeve&Cooper(1998)所做的一项元分析表明。开放性与主观幸福感并不相关。DeNeve R Cooper对137种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人格特质检查后发现,相关最大的是顽强,控制需求、信任对积极归因等。二、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一)问题提出 首先,我国学者以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为基础,展开了对各种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影响主观幸福感
8、的因素中,人格因素被很多研究者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进行研究。再次,我国学者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很少关注大学生群体。由于大学生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具有较的高素质和高文化水平,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群体,并且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固以及较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的重要阶段,所以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发展有其必要性。(二)研究工具1.主观幸福感测量采用Dierner等人(1985)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该问卷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5个题项)、积极情感频率(6个题项)、消极情感频率(8个题项)三个分量表。Di er
9、ne:等人对多国被试的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三个分量表的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分别为0.789, 0.771, 0.815。三个分量表均采用7点计分方式。其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的7点计分为:1表示强烈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有点反对;4表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5表示有点赞成;6表示赞成;7表示极力赞成。在最近一周内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频率词在7点量表上分别为:1代表根本没有体验到;4代表一半时间体验到;7代表所有时间体验到(变化趋势:由无到有,由弱到强)。2.人格测量 该量表是由周晖等根据国外大五人格因素问卷于2010年编制,经邹泌修订,主要拉用于我国青少年的人格倾向测
10、定。问卷由50个项目组成,包含5个人格维度:外向性(E)、宜人性(A)、情绪性(N)、谨慎性(C)和开放性(0)。问卷5点计分被试根据项目的描述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从“一点也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分别记为1-5分。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 8 0-0. 8 5之间。(三)研究结果分析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大学期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放缓。这可能是由于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不同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当进入大学之后那种新鲜感和高考压力的减小使得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升高。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适应,新鲜感降低,就业的压力又逐渐显现的时候生活满意度可能就会呈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仅仅
11、研究了大学三个年级,对与正处于就业期的大学生没有研究,如果本研究的推测成立,那么大四阶段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可能会有所下降,而关于这一推断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三、 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讨论(一)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外向的个体乐观、自信,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水平,对自己的认知具有积极性与和谐性。另外,因其外向、善于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积极主动的个性也使其不断地调整、平衡自我认知与外界对其的认识、评价,这也正体现了外向个体自我和谐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而内向的个体有着较好的自省能力,其心理活动很少向外界输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比较被动,这便为内向个体自我认知与外界
12、评价不一致创造了条件。当个体意识到这种不一致时,内心便产生了冲突感。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敏感、情绪波动大,易产生内心冲突,这些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缺乏稳定性与和谐性。本研究为发现精神质与自我和谐有显著相关。这可能正好与精神质的特点相符,精神质的个体表现为不关心人、冷漠、感觉迟钝、缺乏是非感,因此其对自我的认知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是否一致对他们都没有影响,也就没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二)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和谐水平高的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其积极情感越多,自我和谐水平越低的个体则会有较多的消极情感。本研究的结果基本支持了杨琳娜、钟艳兰等人关于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Sh
13、eldon等人表明,自我和谐的个体显现出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相对于自我不和谐的个体,自我和谐的个体具有较少的内在冲突。不像自我不和谐的个体因内心冲突易产生焦虑,自我和谐的个体其内在的稳定性本身就不会给个体带来消极的情绪。另外,自我和谐的个体因其稳定、自信的特点也使得他们在人际互动中受到欢迎并被尊重,而这种积极的感受又反过来影响到自我和谐个体的积极自我评价,也会促进其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稳定的内心体验、良好的人际网络使得自我和谐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并拥有较多的积极情感。(三)自我和谐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人格中的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并通过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
14、产生显著影响;外倾性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作用,并且通过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自我和谐在神经质、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中起到中介作用。 神经质个体情绪波动大,这本身就是自我和谐程度低的表现。当自我不和谐时,个体内心充满冲突,产生焦虑,这种负面的感后便会降低个体对生活的评价,并且通过其行为负面影响到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较负面的人际关系又会促使个体对自己、对外界产生进一步的消极认知,从而使得其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也恰好解释了本神经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另一条途径,即神经质个体通过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来影响其自我和谐水平,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四)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
15、密切关系人格中的外倾性、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外向的个体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神经质的个体有较低的生活满意度、较少的积极情感和较多的消极情感;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个体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水平高的人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总结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教育、社会交往能
16、力、心理健康教育等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个体自身的努力都需要参与其中。这就需要老师、家长首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熟悉大学生人格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大学生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奠定良好基础。改进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发展其人格优势。在人格教育的基础上,还需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个体需塑造自己拥有积极和谐的自我观念及能恰当地认同他人、能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能力。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可以通过行为引导思想、情绪的方法来实现。美国心理学家Willian James认为悲伤由哭泣引起,高兴由发笑而生。类似地,积极、自信、乐观、外向的行为和心理暗示也将帮助个体的人格慢慢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塑造健康人格。参考文献1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316-320.2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