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五人笔谈刘汉斌和他的《草木与恩典》.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5716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五人笔谈刘汉斌和他的《草木与恩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五人笔谈刘汉斌和他的《草木与恩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五人笔谈刘汉斌和他的《草木与恩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人笔谈:刘汉斌和他的草木与恩典王丹:低姿态的高雅一、以生命敬畏生命,让人生温暖人生在刘汉斌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作者给予生命最充分的尊重。他写草木并非吟风弄月般的欣赏,而是给它们以品性与人格,从植物的发芽到成长所需的环境无不描述得细致深入。当然,这并不是植物学的教科书,因为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完全灌注于他所描绘的草木身上,在总结它们种性的同时,也不忘同情它们一生的多灾多难,但更多那么是流露出对每一株植物的顽强生命力的赞赏。仿佛每一株草木都是作者人生的导师,在它们身上印证了生命可贵的同时,也获得了面对人生的力量。灰条、旱芹、谷子、骆驼蓬、苦荞麦、车前草、木瓜、沙枣树、胡杨,在这一株株草木的身后

2、呈现的是一幕幕多姿多彩的人生,这每一株鲜活的顽强的生命都不容被小视,哪怕是一棵任人践踏的小草在作者的笔下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令人欣赏的品性。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下,每株植被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彰显出它们不平凡的一生。先看旱芹,这是写芹菜的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赞美的是芹菜耐旱的品质。“一切湿热环境都是促生腐败的温床。芹菜生性耐旱怕涝,这是智者的品质。拒绝湿热就是远离细菌、真菌、病毒以及蟊虫。芹菜只有扎根土壤方能生长,而这些专门以侵蚀植物器官为生的细菌、真菌以及蟊虫,就潜伏在湿热的土壤里,一旦植物的根系伸进湿热的土壤,它们绝不会轻易放过。这就写出了生命品性的可贵,生活中的诱惑不断,在你放松警惕的

3、时候就很容易掉入自己疏于一时的陷阱,正是芹菜这样不矫情的耐旱品质让它能免于细菌的侵蚀,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必须应对和坚守,根本无暇顾及偶尔的一丝贪念,不过在环境安逸的时候,旱芹也有固守不住种性的时候,但这并不要紧,每一个生命都有自身的弱点,我们应该有的那么是理解之同情的态度。作者认为其“种性里依然固守这耐旱的本性,这就够了。作者总是能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更能在缺憾中见出生命的厚度。作者对草木的认识是经过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只有与它们身处一地,才能真正领略到每种植被的特别之处。作者从小的生长环境为他熟知这些草木提供了便利条件,即使一开始对某种植被产生某种厌恶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们产生

4、新的认识,从而发现,换一个角度对待生活会看到更别致的风景。如骆驼蓬,起初作者对骆驼蓬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它的香味太浓,甚至是香极生臭,臭的让人厌恶,“只要轻轻碰一下,骆驼蓬的香味就会牢牢地黏在身上。相较于其它草木,骆驼草是怎么都不会惹起大家的怜爱的。但这样以来也减少了来自外界不必要的侵扰,让它们从发芽到结果的一生仿佛都是无忧无虑的,骆驼草安静地完成了种族的繁衍过程,走向生命的尽头,在“秋阳中,斜雨下,秋风里,骆驼蓬就像是神情安详的老人,它们用最后的微笑面对生命中最后的那一抹夕阳。这样安逸自在的一生谁不倾羡呢!但假设仅仅如此的话,怎能叫作者对生命心生敬畏呢?所以,其实骆驼蓬的独特之处并非是其独到的

5、香味,“真正的独特是来自于它们骨子里的药性。而因之药性,骆驼蓬治好了母亲的咳嗽,骆驼蓬也实现了它一生的价值。虽说刘汉斌的散文多写草木植被,但在这些鲜活的生命身上,我们感受不到周作人散文的那般悠闲、淡远的情调,如周作人的故土的野菜:“(紫云英)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假设蝴蝶,又如鸟雏,尤为小孩所喜周作人写故土的野菜是将野菜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有种把玩的意味在其中,就野菜自身的特点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带给人们的是自在悠闲的美感。刘汉斌同样有一篇描写野菜的散文,我们可以做一下比较,这篇散文名叫灰条,文中作者是这样介绍的:“灰条具有一切野生植物生生

6、不息的品质。它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次求生的时机。它是野草,却常常和庄稼生长在一起。它是游走于野草和庄稼之间的一种野生植物。她的诞生仿佛是为了在人的内心里寻找到生命的价值。于是它就比其他野草多了一个好听的名称野菜。其实,作者无论是描述灰条还是其他的草木都很注重它们的种性,因为那象征着人类的品性。如果说周作人的美文是与现实人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那么刘汉斌的植物散文那么是与现实人生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在描述草木时,他更注重的是它们自身的种性,以及这种性所带给生命的价值。二、以质朴显真情,将物性化人性刘汉斌的散文并非出于一种纯粹的雅兴,更不是对植物的把玩,而是出自对人生的体悟和把握。在闭塞、寂寞的西

7、吉乡村,只有草木与他为伴,让作者在它们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品质,这些顽强坚韧的生命在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同时也将它们视作自己精神的依托。与其说是在写草木,不说是在表达自己。作者赋予它们以精神人格,其实是在展现自我对人生的认知,这些脆弱而顽强的生命是真正融入刘汉斌的人生的,是真正彼此产生情感交流的,大地上的庄稼植被已成为他与家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局部了。其实,作者对乡土的热爱是带着内心的伤痛的,因为炙热,所以疼痛,因为疼痛所以能表达出深幽的情感。正如作者在隐痛:植物高过了庄院一文中表达的:“我们都走了,留下庄院,杂生的草以及树木依然在生长,高过了院墙,遮住了庄院。田地荒芜了,干旱依然在持续。我带着我的

8、父亲游走于千里之外,我们都是游子。无论走得再远,心里一直装着我们的家,无论庄院怎样衰败下去,它依然是我和父亲唯一的故土。城市的扩张,土地的贫瘠,让所有人都放弃了故土来到了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座空寂的庄院,野草杂生,过去的道路也被遮掩,没有了人气的庄院显得荒芜衰败,假设不是在这瘠薄的土地上看不到一丝希望,庄院也不会被遗弃。面对落魄的庄院,作者想起了小时候常听到的蟋蟀声,那时候无忧无虑,不知到什么是忧伤,什么叫落寞。但却如作者说的:“人生毕竟不是过家家,我必须学会舍弃,必须学会承受。美好的记忆也势必会让这座庄院在作者的心中得到珍视与思念。我们经常会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刘汉斌的艺术创作就是生活的本真写照,他来自于西海固这片充满苦难与信仰的土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草木象征的是生命和希望,刘汉斌选择书写草木,就是出自内心对生命的信仰和敬畏。在他的笔下,每一棵草木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浇注着自己的精神人格,也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恩才会有情感如此质朴和细腻的“草木篇,刘汉斌的创作是表现生活与人生的,是一种值得我们去欣赏的低姿态的高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