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党课参考素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困难任务,各条战线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个重要时刻,党的十二大召开,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光明前景。一、重大命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庄重的人民大会堂,见证过很多重要历史时刻。1982年9月1日,1545名正式代表和145名候补代表在这里齐聚一堂,参与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需从中国的实际动身。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留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
2、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根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明确提出,答复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旗帜。二、壮阔蓝图确定连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这次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连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这
3、次大会后,“小康一词快速传播开来。大会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到达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大会还通过了新党章。一幅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阔画卷缓缓开放。三、炽热实践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千条江河归大海。目标确定后,各行各业各部门都发动起来,汇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滚滚洪流,神州大地焕发勃勃生气。“党的十二大后,各方面改革间续深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被冲破,我国消灭前所未有的改革和进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争辩院院长高翔说。1982年12月4日,五届
4、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到1985年底,“六五的经济指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9040亿元。当时,一位藏族群众旺久这样感慨:“党的政策像金灯,照亮了我们致富的路,现在的日子就像糌粑拌蜜糖一样香甜。四、锦绣前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续前进如今,当时人们心心念念的“翻两番目标早已实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制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进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023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成功,现
5、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退确定贫困的困难任务,制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根本理论、根本路线、根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惊异生活的憧憬,不断制造新的历史伟业。五、改革开放的将来思考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说明改革开放的坚决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进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傲慢和傲慢,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
6、宽市场准入,制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学问产权的疼惜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翻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其次,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典范。面临世界疼惜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实行高效手段和措施,制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疼惜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进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进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逼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敬重、公正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沟通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确定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化进展的今日,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涵、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进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