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相关政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心得体会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是一切正在迅速开展的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性政策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文章就职业教育如何积极推进学生和劳动者就业、创业和再就业与政府如何加大政策力度来开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两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性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 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状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容无视的社会现实。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实际上是一切正在迅速开展的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2、。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国家向现代化迈进。对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开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性政策研究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如何积极推进学生和劳动者就业、创业和再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加大政策力度来开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职业教育与就业政策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当前的劳动力市场既存在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问题,即充裕的农村转移人口,又存在着“民工荒的困境,即企业招不到具有技能水平的农民工。这之间的矛盾正说明了城镇在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培训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转移劳动者的素质,在促进
3、他们就业的同时,又把握好市场准入机制的标准,这就需要对相关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政策进行支持。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的政策进行梳理,旨在引起对这方面问题的进一步重视。 一、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有政策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政府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为了推进这一转移的有序、顺利和可持续进行,政府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规对其进行支持。 (一)政府提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要求,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确定了根本标准。这主要在以下几种法规法律中有所表达。1995年公布的劳动法明确指出“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2022年施行的劳动和社会保
4、障部第6号令关于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也提出:劳动者就业应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将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引入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职业培训事业标准化,以法律的框架勾画出了培训与就业的相互关系。按照劳动法和规定,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岗、转业、转移人员,在就业前或上岗前都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二)政府制定培训体系和证书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培训体系和证书框架的政策法律法规。1996年公布的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了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
5、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第十八条规定了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开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第三十一条那么提到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这些规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营造了一个可行的环境。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对这一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充实,特别是在培训内容、证书渠道、相关收费、资助渠道等都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为实施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框架。例如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6、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根底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他们进行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平安生产、环境保护、法制纪律、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通知提出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那么,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通知还指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期满、学分修满或培训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者,学校应当发给其毕业证书或其他相关的培训结业证书,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关技术等级鉴定,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收费上,既要考虑教育或培训的本钱,
7、也要考虑务工人员的实际承受能力,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文件规定收取学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务工人员,可通过设立助学金或酌情减免收费等形式予以资助。 (三)推动农村青年劳动者向城市顺利转移的劳动预备制度。为了提高农村青年劳动者在城市的就业能力。鼓励实施职前培训。这方面的政策主要表达在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劳动预备制度实施方案。1996年政府根据劳动法和职教法的主要精神制定了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劳动预备制度实施方案。劳动预备制度就是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有方案、有步骤地实行1至3年的职业培训和相对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为其实现就
8、业准备条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进行就业前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岗位,对于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999年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等六部委共同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同时提出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实施的控制,对未经过劳动预备制培训学习,或虽经培训未取得证书的人员。不得介绍就业。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对违反规定招收、录用的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责令改正,并要求未经培训学习的人员参加相应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学习,限期取得毕业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
9、书等措施来提高企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规定的自觉性。 (四)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在机制上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202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
10、并给予处分。 二、各项政策推出后收到的根本成效 (一)劳动预备制度促进青年农村劳动者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发挥了关键作用。收到了重大效益。中国培洲2022年第11期中提到,XX省某县在推行劳动预备制促进就业上取得的一些成效:国家完成几年义务教育后,能够升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只占总数的60。各地推行劳动预备制教育后,弥补了以上的先天缺乏,为他们提供了继续深造和就业的时机。参加劳动预备的对象多数年龄在15岁至17岁,未成年人占相当的比例。在当地就读培养费、住宿费、伙食费、车旅费每年至少节省20223000元。由于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进城就业的时机。总而言之,劳动
11、预备制度对于解决当地的农村劳动力很有利。 (二)集聚了多方力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相关的职业教育。在2023国务院关于火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下,学历职业教育逐步扩大了效劳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劳。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形成了集多方力量共同开展职业教育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一是根据决定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开展了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二是由政府牵头,不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义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
12、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加强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国家重点扶持建设了2023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地区政府积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优化了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提高了这些中心的办学质量。五是各级人民政府充分重视和着力落实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在劳动预备制度的推动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有就业要求的
13、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推动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农民工在城市已经占有了稳定的职业群,发挥着不容无视的作用。正如202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的:“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局部。这说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已经成为城市就业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例如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和分析,2023年5月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跨省农民工约为6000万。其中多数在35岁以下,约80的在城市就业。从就业的行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
14、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到52以上。显而易见,他们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三、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的政策问题 与时俱进地解决开展中问题是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补充政策体系,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在现阶段需要加快解决的政策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应由效劳本地的职业培训转向劳动力转移。在2022年之前相关职业教育的文件中只是少数涉及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真正开始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是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
15、知。通知中不仅关注了劳动者的技能培训还提出了要关注他们平安生产、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并且在2023年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作为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方案的后续,指出由国家重点扶持建设202300个县级职教中心。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于使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但这些职业教育机构参与转移培训在经验、人力和财力上都需要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目前这方面的政策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充实。 (二)逐步推行配套的就业准入制度,标准就业市场准入机制。无论是劳动法、职业教育法还是劳动预备制度,对于违反相关就业准备培训要求的单位与个人都没有较为严格的惩罚措
16、施,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自主性和软性的教育批评。直到202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分。为了落实准入制度,必须将规定上升为法律层面可以实际执行的具体条款,如有违反。须追究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严格执行,同时也需要劳动保障部门把好关,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这样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标准了就业市场的准入。只有严格统一的标准。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就业公平。 (三)扩大职业培训内容,扩展职业培训覆盖面。职业培训虽不同于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应单纯地教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