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公安领导干部XX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一、存在问题与缺乏 (一)在遵守政治纪律方面 一是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记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不积极参加所内组织的思想政治集中学习,就是参与也是走走形式,在学习上存在不认真听讲,不做学习笔记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应付差事的思想严重,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缺乏敏锐的政治警觉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 二是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有时对队伍管理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不愿管、不严管,在对正确对待认识严管和处理好同事关系上思想模糊,工作、生活上被动。 三是党风廉政责任落实不到
2、位,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对从严治警的形势认识缺乏、心存侥幸,对民警、辅警8小时外的情况监管不严。 (二)在纪律执行方面 一是纪律意识不强,政治思想不够。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不严格、不彻底,廉洁纪律、生活纪律自我要求和约束不够,存在不办案就不会出事的思想。 二是警规警纪执行不严,对单位内的规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在值班备勤、请销假、警容风纪方面存在苗头性问题,上班期间玩 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岗不干事、出工不出力。 三是不能严格执行内务管理有关制度,自己的宿舍和办公区域不能及时清扫卫生,保持环境卫生干净利索,存在物品摆放凌乱、卫生有死角等一列问题。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一
3、是工作责任心、上进心不强,热情不高,对公安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学得多、会得多、干活就多,总是埋怨待遇与工作不挂钩,遇到困难问题不敢主动承担,缺乏甘于奉献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二是习惯于蜻蜓点水,执行力差。主要表现。一方面是对上级和所领导安排的工作敷衍了事,做外表文章,不深入研究,不细不透,抓工作虎头蛇尾,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习以为常、大而化之,甚至视而不见、置假设罔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日常工作中,工作甘于平庸,缺乏迎难而上、勇争一流的魄力,缺乏典型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对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主动,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推进工作缺乏创新性、前瞻性、实效性。 (四)执法办案和管理效劳方面
4、 一是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执法办案能力不强,不会办案,甚至不懂办案。还存在用老经验来办案,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办案系统有关知识,甚至有的民警连最起码的办案程序和流程操作都不熟练。 二是执法不标准。主要表现在接处警上,为民效劳意识不够,出警不及时,不能按照上级规定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处置效率不高、且效劳态度不好的现象。 三是担当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效劳意识和奉献精神,对上级放管服改革目标把握不准,工作拘于教条,效劳灵活性、专业性不强,办事拖拉推诿,对群众缺乏耐心,时常发生与办事群众争吵的现象,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信访事件。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政治意识不够,认为只要做好基层公安工作任务,其他
5、的关于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学习内容都不主要,有重业务、轻学习的思想。 二是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平时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少,学党的政治理论就更少,对政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没有把握其实质性和关键点,缺乏党性修养,对自己要求不严,存在个人主义思想。 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党规党纪这根高压线的重要性,工作作风漂浮,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照章办事,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管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基层工作任务重,琐事繁多,从心理上造成压力大,心情易暴躁,团结意识不强。在严格党性锻炼方面有所欠缺,为人民效劳宗旨观和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薄,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
6、不够。 五是执法意识不够强,对上级文书制作标准有关规定和要求学习不深入。法律知识不熟练,认为案件处理时再受理不会影响案件进展,却无视了执法质量考评环节。 三、整改措施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使自己在思想上努力适应时代和形势开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全县经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了科学的开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二)严以律己,廉洁自律。要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反腐败拒腐蚀的稳固防线,树立起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发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四)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积极深入群众,了解民生,倾听民意,对群众的诉求落实到位。以开展提升群众平安感满意度活动为契机,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细致了解沟通,调查反响,把实现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和落脚点,彻底杜绝冷、硬、横、推的工作态度,真正解决代表谁和为了谁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