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材料篇一:唐宋词研究 自考复习材料 07564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材料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的第一编 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说明与施行要求一唐宋词研究自学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
2、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的的说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假设干规定附录 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唐宋词研究是广东省高等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学根底、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局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开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根底,理解名作的根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根底上构成的词史开展的规律和特色。二课程的根本目的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协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根底上,掌握词的一些根本理论咨询题以及词的开展历程。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
3、术特征的把握。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才能,以及作品分析才能,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展艺术特色的总结。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根底,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根底。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根底与详细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根底上分析作品,在详细作品分析的根底上总结艺术规律。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络、分工与区别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根底,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根底和深化的双重特性。学习本课程需要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一定的理解的根底上进展。与中
4、国古代文学史不同的是,它是以详细词家、详细词作的研读与学习为中心。唐宋词研究使用的教材为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本课程重点:首先是掌握第一编: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性、体制、风格等咨询题。在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重点掌握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的作品及相关咨询题。在第三编:北宋名家词,要重点掌握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的作品及相关咨询题。在第四编:南宋名家词,重点掌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ku、吴文英的作品及相关咨询题。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的第一编 词学论略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的词的名称,理解词的各
5、种名称的由来。理解“馀说与“倚声说。2.掌握词的起源,重点掌握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3.理解词的体性的种种说法,深入理解“词为艳科说、“要眇宜修说以及词心、词境的概念。4.熟悉词的体制。5.理解关于词的风格的几种说法。本编重点:关于词的名称的几种说法、词的体性的概念。本编难点:词的体性的概念以及几种说法。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词名释例1.曲子、长短句、馀三种主要异称。2.曲子与音乐的关系。3.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4.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5.“长短句的提出。6.“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7.关于“诗馀的四种解释。8.“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根本含义。9.“诗馀的内涵。10“倚声的体制特
6、点。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诗词同源说。2.词源诗经说。3.隋代初唐说。4.六朝乐府说。5.六朝浮艳说。6.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照。第三章 词的体性1.音乐系统:燕乐。2.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清乐。3.词调与音乐的关系。4.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5.王国维提出词的体制特点是“要眇宜修。6.宋代词人占籍最多的四个省份。7.境地说的渊源。8.“胡夷里巷之曲9. 胡云翼的“词为艳科。10.王国维的“要眇宜修。11.张炎的“清空说。12.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13.王国维的境地说。第四章 词的体制1.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2.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3.最先施行三分法的人名
7、、朝代、书名。4.令、引、近、慢的四分法。5.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6.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7.词体构造的根本术语:阙、歇拍、过片、重头、煞拍等。第五章 词的风格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3.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5.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6.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开展。三考核知识点第一章 词名释例1.词的主要三种异称。2.长短句的提出以及与句式的关系。3.“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与它的四种解释。4.“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其体制特点。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词的起源的六种说法。2.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照。第三章 词的体性1.词调与
8、音乐的关系。“胡夷里巷之曲的含义。2.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3. 胡云翼“词为艳科。4.王国维的“要眇宜修的含义。5.境地说的渊源以及王国维的境地说的含义。6.张炎的清空说。7.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第四章 词的体制1.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2.最先施行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3.令、引、近、慢的四分法。4.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5.词体构造的根本术语。第五章 词的风格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以及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3.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四考核要求第一章 词名释例1.识记: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
9、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根本含义。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表达出词与音乐的严密关系。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步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诗馀是就词和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长短句是词的主要句式特点。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诗馀的四种解释:1.以余力做余事,表示对词体价值的轻视之意。2.作诗歌的支流、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成认词体的独立地位。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3.作丰富而有神韵解。4.为诗的声音
10、之馀,而非体制之馀。“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已经出现。倚声是最能表达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主要意思是依照词牌的音乐特性和格律来填词,重点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中唐时期。2.领会: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3.简单应用: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第二章 词的起源1.识记: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 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词源诗经说:以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照,主张词源诗经。隋代初唐说:以燕乐构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六朝
11、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溯源至六朝。2.简单应用: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照。篇二:07564自考唐宋词研究必考要点重点第一编词学论略第一章词名释例一、曲子1、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二、长短句1、长短句可视作词的主要句式特点。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3、长短句提名权交给了苏轼,缘由是苏轼在与蔡景繁书。三、诗馀1、诗馀是晚于曲子和长短句的,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那么是确实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12、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词之情、文、节拍,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馀。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从音乐角度看四、倚声1、倚声的概念与古代乐府诗的创作形式有关。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出现。第二章词的起源1、词的起源: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2、隋代初唐说以燕乐构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朱熹与胡仔持这种说法。第三章词的体性一、胡夷里巷之曲1隋唐以来,填词所倚之曲为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2、词的音乐性的标志确实是词牌。二、词为艳科1、“词为艳
13、科是1926年胡云翼提出的一个概念。2、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女音。三、要眇宜修1、“要眇宜修四字是王国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描述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2、缪铖“细美幽约。3、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域的宽阔,在文化取向上就不断存在南北的不同。南方文学的典范,词往往被称为“南词。在唐宋词人中,从其籍贯来调查,重要的词人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词人中,占籍南方或在南方有仕履经历的,在总共800多人中,南方占了82%,其中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福建、江苏。四、词心与词境1、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词境相对客观,词心那么相当于
14、创作主体,词的创作确实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2、张炎所谓“清空是指能摄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包含着骚雅的意趣的,传达出词人的冲和淡泊的胸襟。第四章词的体制任中敏词曲通义列词体为平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一、小令、中调、长调1、目前,通常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2、明代中叶,顾从敬刻分调本类编草堂诗余始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二、令、引、近、慢1、令、引、近、慢本为音乐上之分类。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令、引、近、慢四者并称的是王灼。2宋末张炎词源称引、近、慢三者为“小唱。三、词调与构造1、词调初制的时候,调名往往即是题名。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来说,使用最多的词调是浣溪沙。2、词在构造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的一韵,多称为过片、过变,假设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那么过片也称为换头。第五章词的风格一、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开展1、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描述为人的自由自由,不拘成规。2、以“豪放论词,特别可能源于苏轼。3、宋末张炎虽粗分“豪放词与“雅词两种。二、从风格到流派1、正式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举的是明代的张綖的诗馀图谱凡例。2、清初王士祯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