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61014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社会开展的需要。本文总结了创新人才的根本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根据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指出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高等教育在群众化教育中,不仅仅是谋求数量的增长,而是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关 键 词】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培养模式。【作者简介】高志华,石家庄经济学院科技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及高校科技统计研究。康敬青,石家庄经济学

2、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效劳学及文献 检索学研究。社会的开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与开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核心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观念创新,都需要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完成了高等教育群众化的历史目标。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要从数量开展转变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阶段,为国家建设培养大量合格的专门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这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一、创新人才的根本特征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人

3、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提出了新的学说体系;二是在已有成果的根底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在某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四是针对具体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1.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所谓的创新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方面,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引起人们的创新欲望,内在动机主要体现在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内在动机是实现创新的根本因素和动力源泉。为了实现创新,就要对所研究领域的知识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密切关注科技前沿的最新信息,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开展动态。具有

4、创新精神的人,在工作中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能够在挫折和失败中发现通往成功的道路。2.创新人才具有敏锐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的思维品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应具有敏锐的创新性思维。他们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约束,善于用比拟、联想、类推、判断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密的逻辑思维保证了思维的正确性,开放的形象思维保证了思维的原创性。3.创新人才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技术快速开展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社会。自主学习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他们不仅通过课堂学习获得

5、知识,更注重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人类的创新始于实践而终于实践,实践贯穿于创新的始终。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形成,也是在实践中获得提升。人们创新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根本。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谋求数量的增长,而是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的建设。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群众化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没有获得培养创新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对当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6、个方面。1.对创新人才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称之为创新人才,这是对创新人才的认识误区。一个人的学历只代表他的学习经历,并不能等同于能力,更不等于创新力。是不是创新人才,不能只看他的学历多高而在于他是否学有所长,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解决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对创新人才的作用也存在着片面狭隘的认识,认为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才需要创新人才,而其他领域的研究探索工作不需要创新人才。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无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造成人才知识结构不完整和人才成长不全面。创新的根底是人的全面开展,在

7、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应该使其既具有良好坚实的科技素养,又具有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2.人才培养制度存在的弊端。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制度保证。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开展规律,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制定宽松有序的制度体系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求。许多高校在制定学生的评价考核制度时,习惯用一些硬性简单的方法,统一要求集中管理,缺乏管理的灵活性和对学生个性的宽容度。对学生的优良评价主要看他的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同样也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数量轻教学质量的倾向。过分的注重教师科研的短期效果,使得教师的科研缺乏长期规

8、划,还会造成学术急躁和学术腐败。3.在办学层面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教师难以到达这种要求,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以支配者的角色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现成知识,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死板,无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方式,而不是枯燥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一些高校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更新,但是课程改革仍然是缺乏深度。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只重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无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缺

9、乏对知识的通识性和实践性的理解,针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就更加缺乏。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只是简单的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局部。学生自选课程的数量和内容不能实现自由选择,不仅课程的数量选择不能按照学生的个性开展实现灵活的选择,而且课程的内容也是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造成学生理论素养差、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弱等缺陷。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能力趋向,为学生个性开展创造条件和时

10、机。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些高等学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力图改变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如果不能从认识上改变旧的办学思想,变革只会在外表上实现,难以触及教育模式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最核心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小依赖于知识,但并不是决定于单一的知识多少,而是决定于对知识的融会贯穿和深入理解,以及对交叉学科知识间相互关联的掌握。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既要强调学科根底知识的掌握,也要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开展,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开展过程

11、,建立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本身蕴含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2.确立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高校要走特色化和多样化的办学道路,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自主权。高等学校要改变行政办学的形式,发挥专家教授和广阔教师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实现政府宏观管理与高校自主办学相结合、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高校管理制度。高校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使高校作为办学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高校能够独立的行使相应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12、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思想交流,将教师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承当者,也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现者。高校要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明确专家教授在办学、治校方面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广阔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高校要鼓励教师把科研

13、活动引入到教学中去,通过日常教学启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科学研究的根本训练。学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根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环境,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发表自己的观点,力争多元的解决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方案项目,项目名称: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如何长入区域经济开展研究,项目编号:094572204 参考文献: 1.李志仁:高等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象出版社202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