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61941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杨宁:非物質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结晶,是具备高度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珍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开展,很多非遗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在民间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甚至有些小项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也是政府决定将其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民间组织的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了非遗工程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本文对非遗工程的价值进行了阐述,结合笔者的工作环境,对民间组织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方面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民间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302-0131-0

2、2一、引言但是随着经济、工业、商业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随之而变的是人们对生活、娱乐的需求,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轻视,直接导致了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都受到了阻碍,笔者工作所在的中山市非遗工程种类丰富,涵盖传统美术、体育和游艺、医药、民俗、音乐、舞蹈等多种类别,对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影响颇深。笔者将针对民间组织结合不同种类的非遗工程进行分析,对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进行探讨。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一起源与演变从开展的角度来讲,需要参考非物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转变而发生的。通俗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哪一种类别都是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例

3、如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就是由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民间商贸市集,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方便民间物资的交流,到明朝这一习俗逐渐繁荣起来,也是因为时代的开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转变。至今已然有800年的历史,不仅成为了该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贸易集散地,更成为了石歧一带著名的旅游景点。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种价值就是其带来的文化选择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不仅代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娱乐和精神寄托,试想,如果人们每天在枯燥的劳作过后无法得到精神上的休整,或者在重要节日失去了相应的活动,那将是一种精神枯竭,是一种灾难。在传统封建社会,压抑的劳动人民本身就不具备现代人丰富的娱乐模式,只能通过集会

4、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压力释放。例如“沙溪三月三、“沙溪四月八、“南朗崖口飘色等民俗活动,都是在不同时令下,人们自发聚集,或者根据某些事件来进行纪念的活动。不仅是对历史民俗的尊重,更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三民族精神的特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本身的形式以外,更深层次的内涵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有些特质反映了人们对于祖先的敬仰,有些反映了人们坚毅的品质,有些那么是在劳动过程中苦中作乐的精神。例如扒禾桶这一传统民俗,就是劳动人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利用身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展出来的一种趣味游戏,这种游戏没有太过严格的规那么,其目的就在于农闲时的娱乐,能够让劳动人民在劳作之余,能够通过一种

5、集体的活动来增进感情,强身健体,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的内涵,都是劳动人民的某种诉求,虽然具备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其悠久的历史传承过程中,都能够凸显出某种深层的精神特质。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现实问题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面临着传承接续的问题,甚至有些工程濒临失传,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或拯救措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开展,人们找到了更多廉价的、直接的、“快餐式的替代品,例如现代人能够凭借一部来完成大多数的娱乐活动,也将大局部的休息时间都放在了电子产品上。尤其是年轻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在虚拟世界选择减压是最为

6、方便的途径,这就直接对非物质文化的参与和传承造成了冲击。二非遗工程自身传承的难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落寞,都是随着时代导向而演变的,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其身口相传的传承方式,例如小榄民间刺绣,俗话讲“看花容易绣花难,绣品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灵活的构图广受国内玩人民的喜爱,但是想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绣工、绣娘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每一种针法和绣法都需要长期、大量的磨练。三保护意识和机制的欠缺在失去了大局部实用价值之后,非物质文化的精神层面需求也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已然是一种最高状态,而现代人每日忙于生计奔波,朝九晚五还经常加班的工作状态也和古代日落而息的理

7、念不同,自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下来,再加上有些小众非遗工程的传承人数过少,很多甚至连相关管理部门都不清楚,自然无法得到相应机制的保护。四、民间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民间组织的宣传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只是政府和传承人的责任,同样也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义务,民间组织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性组织,应该将保护非遗工程作为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意愿,笔者所在的文化馆就是最贴近群众的文化事业单位,具备宣传教育和文艺娱乐等综合性功能,由于贴近群众,也就能够更好的针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和普及。既可以在平日里举办相关非遗的宣讲会,让来文化馆进行活动的民众进行了解,也可以在相关民俗节日组织民众集体参与。鉴于文化馆的特性,受众普遍相熟,这种集体参与的活动更加方便组织,有利于非遗工程的宣传推广。二非物质文化的专业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将就推广和传承并行,一方面让更多的群众对非遗工程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就是要针对不同工程的传承难点进行专业性的保护和指导。鉴于非遗工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民间组织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护人员的专业要求,很多地区就是由于缺少这种专门的人才,最终导致保护不力,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民间组织或者文化效劳中心应该着重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培养,在对非遗工程有足够了解的根底上,再进行专业性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