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62886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 篇一:“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事例 “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 1、以前小学里有一篇课文长城砖,说在太空里看地球,能看到中国的长城,其实从物理和光学的角度考虑,这根本无法实现。后来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向下看,发现根本无法看到长城,后来教材中取消了这篇课文。 2、在天文学界,“地心说统治了长达一千多年,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认了“地心说。 3、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是不一样的,17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疑心的真理。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提出了疑问,

2、并亲自在比萨斜塔做了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是没有关系的,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 4、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曾经是个定论,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个错误的推论,并大胆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经过十几年的考察、研究,证实了这一事实,并第一次得到了外国科学家的成认。 篇二:我方观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方观点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原文: “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那么,对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尽是完全,全部的意思。书是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并传播信息的媒介

3、工具,尽信书就是完全相信书,不如就是比不上,无书就是没有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即在完全相信书的情况下还不如没有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中所写的内容大多是缺乏实践的理论知识,难免有缺乏之处,需要靠我们来甄别和实际行动来检验。如果我们完全相信书本上所说,抑或照着书本所说上的一字不漏的来做。不仅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且还有可能给自己甚至他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春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谈起兵事策略来,谁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按照兵书上所说来指挥战斗,不懂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后来成为

4、纸上谈兵的笑柄为世人所乐道,这种完全相信书的思维方式空洞而不切实际,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还不如没有书。在这个高速开展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过于死板。就跟不上时代开展的脚步,容易被时代所摈弃。 第二:数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使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卷有益。殊不知,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谷子分开。可惜,对此观念某些人没有深刻理解。在一本本含有杂质的书籍面前,疯狂迷恋。这是什么道理呢。由于当今社会不良书籍泛滥,人民识别能力和自控力又差,因此在前段时间社会上就刮起了一段穿越风,不少小学生模仿穿越书

5、中的情节进行穿越,有的甚至跳楼自杀进行穿越,而有些成人的大学生都会沉醉在穿越的世界里。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饥饿驱力在起作用,即饥饿驱力高涨时,有机体对食物常常没有选择性的倾向,这便产生“饥不择食的现象。其实,每个人的阅读都是有限的,读书也像人生的其他事情一样需要取舍的智慧,而取舍书如同取舍人一样,在一些根本的原那么下因人而异。 第三。书无疑是用来表达思想与记录知识的,说到底是“人类心灵的展现。那么任何书本只是一种意见,任何一种意见也都并非绝对真理。或许有的本就是错的。即使曾经正确过,随 着时代改变与人类客观环境的变迁,许多也已不再适用了。所以“旧说不可拘泥。至于“新说那就更要留神了。许多科学

6、著作中都记录着这样一个观点:说多少秒是人类某项体育运动的极限,这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在困扰着运发动们,因此许多体育运动在很长时间都未得到开展,人们始终无法突破这个极限,当有一个人打破这个极限时,魔咒就消失了,便有接二连三的运发动来打破这所谓的人类极限。正是这样一种完全相信书的思维方式在束缚着我们,所以我们的潜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综上所述,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尽信书不如无书。 篇三: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张xx孟子曾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前人之书,代表的是前人的观点,其中不乏积极的一面,但倘假设我们将其奉为教条,那么必然会僵化我们的思想,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不可否认,前人通过对大量事实的总

7、结,凝结成一部部积淀着智慧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却如双刃剑一般,需要后人慎重、理智地使用。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表达了“仁、“礼等道德准那么,为历朝历代所推崇,放到今天,“中庸、“和谐等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不言而喻。善读论语之人,将论语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的途径,甚至产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不善读论语者,只迷信于其中的纲常礼节,乖乖进入封建统治者设下的圈套。可见,善于与不善于读书,其实有着天差地别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依据实际灵活变通。 类似的还有孙子兵法这本书。古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于战场落败的惨痛教训。今有商人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原理,驰骋于商海的美谈,而美国西点军校更将孙子兵

8、法列为必读教材用于提升军人战斗力。同为读书,有的人囫囵吞枣,学了满腹腐朽理论;有的人观其大概,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想饱读兵书的赵括假设能做到不囿于定论,谁能保证他不会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呢。书并没有罪过,关键是读书的人如何去解读书中的内容,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周国平曾说过:“追求心灵的宁静,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同样,对于读书,要追求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感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如此方能与作者平等地交流,不会迷信于书。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造就人的伟大。确实,只有思想,方能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情,在读书时,只有思考,只有将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方能产生火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融会贯穿,古为今用,他为己用。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收古人书中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就会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蚕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酝酿,我们何来的丝和蜜。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理解、消化,如此方能谓之善读书者。 点评。本文引用孟子之言作为文章的标题,统摄全文,观点明确。接着采用正反比照方法论证,以论语孙子兵法的阅读为例证,思路清晰,其中穿插着周国平、帕斯卡尔等哲人名言,处处突出“读书要善于理解消化这一中心,结构严谨。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