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伴着全国根底教育改革的步伐,合着课程改革催人奋进的节奏,根据局长王罡同志提出的“强力推进、健康开展的课改思路,今秋,我县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中起始年级、起始学科进入课改实施期,为总结经验,找准缺乏,拟定方法,再添措施,我们在郭家坝镇隆重召开了这次全县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 为开好这次会议县教育体育局、县教研室做了大量前期视导工作。今年,局领导、各股室负责人、各科教研员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课改调研视导,掌握了大量课改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县教研室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核心作用。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规模很大,格次较高,精神重要
2、。郑礼昌县长亲临大会,发表了及为重要的讲话。8个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县教研室谭文生主任就实施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作了专题发言。王罡局长对前段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后的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领会郑县长、王局长、谭主任的讲话实质,传达好本次会议精神,在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上下功夫,在体制改革和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民主治校、师资培养上下功夫,加强领导,狠抓管理,切实推动我县课改工作全面健康开展。 下面,我从操作层面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坚决根底教育课程改
3、革的决心和信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国际竟争、民族振兴、市场经济构建对创新人才需求而对教育提出改革的必然结果。2023年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对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虽然自今秋才在局部年级和学科实施新课程,但我们启动这项工作较早,抓住了推进课改的主动权,应该说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在学校已得到广泛传播和积极实践,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任务。 课程改革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搞好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更新观念。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案设
4、计、组织实施都是在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开展这一崭新的思想理念,用这一思想来审视根底教育原来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评价,都有不少地方需要扬弃和更新,这就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所在。因此,观念始终是一个先导性问题,要使课程改革过程成为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过程,要实施这一目标,我们只有抓紧学习、注重比拟、切实反思,把改革的理念内化为我们的行为。 课程改革的热点很多,现在大家谈得较多的是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问题。首先就教育质量而言,课程改革与质量提升的目标是一致的,深入扎实推进课改是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有效提升的新动力,决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5、我们要抛弃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有雄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其次就升学率而言,假设现行招考制度不变,仅从今年的中考命题就可以看出,它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开展。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此,实施课改不仅不会影响中考的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正确对待升学率,树立“不为中考,赢得中考的策略,树立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更何况中考招生新方法即将出台。 课程改革的难点也不少,如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等。我认为,我们的领导和教师现在已把课程资源的开发
6、神秘化了,过去我们没有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全国课程整齐化一,但许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是具有校本课程性质的,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我们沉下心来,去研究,去思考,去实施。师资队伍问题,我们必须成认:我县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素质偏低,农村小学严重老龄化,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是趋势所在,我们必须本着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改革之中,越是师资队伍欠缺,越是要抓住课改的机遇,让我们的教师在课改中
7、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事实证明,通过近年来的大规模培训和各学校校本行动的有效开展,我们的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时机增多了,也接受了大量新的教学观点,用先进的教学观、质量观指导新课程教学的比比皆是,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 二、抓住关键,努力提高实施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 校长是课改的关键,校长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课改的落实和深入。人们常说:“校长首先是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因此,校长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师们一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之中。换句话说,只有校长首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构建符合课
8、改要求的学校管理模式,课改才能在学校健康稳步推进。 课程改革是一项业务性强、要求很高的工作,更是涉及面很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和组织课程改革首先要有责任感、使命感。领导的注意力、兴奋点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及时调整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治校方略,使其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其次要不断思考,提高领导课程改革的能力,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规划落实,就是对本地课程改革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二是制度落实,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人的开展为本,建立促进人的健康开展、适应科学和社会进步的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合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理论。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生态形成的先期要素,
9、而学校管理那么是学校教育生态平衡形成的关键。没有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就不可能有课改目标的真正实现。分数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无视了教师劳动的过程性、群体性,对教师进行的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实施新课程就要改变由分数管理到以促进教师开展管理为目标,提倡对教师的开展性评价,不以奖惩评价为目的,而以促进教师的开展、师生的成熟、知识的整合,增大劳动创造性成份最终使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要改变以章为本,注重从管重于理、管而不理到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三是评估督导落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的跟踪评估,有方案地开展检查、督导工作,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调整。 三、抓住重点,努
10、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课改要推进,教师是关键。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课改的质量和速度就不会提高。 当前,课改首先要改的是教师的思想,要消除教师头脑中的一些不正确认识。一是畏难情绪,由于受多年来旧的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师墨守陈规,沿袭老套,在课改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稍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就产生了退缩的思想,总以为老一套的好。二是疑心观望,认为课程改不改革都无所谓,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行,改了不但费力,如果成绩上不去也是白搭。三是满足于浅偿扎止,课改中稍有一些成绩,尝到一些甜头,得到一点肯定,认为可以了,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了。四是形式主义严重,人家搞
11、课改我也搞课改,教学内容和课改没有结合点,课改和教学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是走过场,甚至出现东施效颦的笑柄。这些不正确认识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课改的整体推进,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其次是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要落到实处,力求实现“五个解放。一是“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被时代所呼唤,不顺应时代要求的就会被淘汰。二是“解放头脑敢为先。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教师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三是“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要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
12、新事物要靠教师去实践。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五是要“解放时空寻乐趣。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第三,进入课改学科的教师,上岗率必须到达95%以上,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那么,因特殊原因未能培训的教师,学校必须安排其补训。 第四,要及早着手,提前引领,加强非课改年级的课改渗入。 四、抓住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开展的生命线,是教育开展的永恒主题。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我们要摒弃急躁和那些华而不实、过余作秀的做法,真正使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一路同行。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师从课堂中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
13、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在课堂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也是绝对的权威。新课标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点,摒弃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树立与学生平等交往的思想。 二是实现教师的备课从备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备学生的学案。传统的课堂,教师以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学生怎样学上
14、来。 三是实现从重结果转变为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传统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无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质疑的能力、创新的精神。新课标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获取、思想的碰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开展。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案。 就我们深入到学校查看备课和教案设计的情况而言,应该说情形不容乐观,在教师的备课中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文字、方法不到50%,传统的备课模式大量存在,应引起我们校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怎样使我们老师的备课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15、,我们必须给一个钢性要求,叫做“自我加压,先死后活,强力推行。 一是要求教师写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分三个层次即学期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教材分析。通过三个层次教材分析,要求教师了解一整套教材,把握纵向层次。知道一册教材,把握横向层次。熟悉一组教材,掌握备课侧重点。备好一课课时,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力求从整体目标入手,从单元章节目标着眼,以课时目标为基点,将大目标与小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切实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同时要特别注重新旧教材的比拟,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认真分析,进而提升整合教材的能力。 二是要标准备课要素。按新课程的理念,不要求备课格式整齐划一,但备课
16、内容必须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如三维目标中的方法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把自主的课堂变成自由的课堂,把鼓励的手段变成庸俗的方法。再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现,使用什么方式予以体现,是学生的涌跃发言?设计应达多少层面?实际如何?这些问题我们的校长,特别是分管校长要研究。 三是要求教师写教后感。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浅薄的知识。这里的“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后感。书写教后感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为,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后感的内容:1、可以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调整设置的可行性。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