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一、导入: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下壮语:“少年智那么国智,少年富那么国富;少年强那么国强,少年独立那么国独立;少年自由那么国自由,少年进步那么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那么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那么国雄于地球。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
2、刊青光益世报o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大家学过历史,对主人公梁启超有什么了解)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
3、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1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的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以立宪
4、党为根底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1916年筹划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
5、饮冰室合集。 3、相关故事:大义灭亲,披麻戴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 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开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
6、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 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四、整体感知: 概括每段中心。(1)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2)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3)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4)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59)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演讲,列举他的演讲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 (2023)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第二节 一、研习课文: 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
7、在课文中找出梁启超的演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
8、样的人。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情丰沛)语言:旁征博引,本钱大套地背诵(幽默、博闻强记) 动作:手舞足蹈(自
9、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幽默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分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直接表达。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a、我很幸
10、运有时机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完全含蓄的表达a、描写外貌,又略有夸饰,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非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二、释疑: 1、梁启超“晚年为什么“不谈政治。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已经对政治心灰意冷,不想再去触及敏感的政治。作者为什么要在文
11、章的开头透露这一信息,请参考写作动机进行分析。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那么文章前两段讲什么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特别强调不少“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政治业绩
12、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说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第2段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工整、美观,特别强调读他的演讲稿和听他的演讲相差甚远。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讲演趣味上的差异,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这两段的侧面衬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 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讲演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办事认真细致、学问和
13、书法修养好。 梁实秋说。“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作者作此类比的作用是什么。突出演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侧面衬托这种描写是指没有中心人物在场,而是通过别人的活动或另外的事物来衬托中心人物。同样的描写手法文中还有一处,大家找得到吗。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明显是贬义词。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实秋所尊敬的梁任公呢。会不会影响梁启超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真实地描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他是怎么说的。我是“浓缩人生精华。他
14、个子矮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 5、“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清华学子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如果还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这里的“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 6、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个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7、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作用是什么。这首诗歌据说是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故事: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
15、里子高来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涨,河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水气。他想,今天不会有人渡河了。他刚要转身回家,忽听远处传来一阵叫喊声,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见一个老人,披散着满头白发,手舞足蹈,疯疯癫癫,提着一把大酒壶,向着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来。老人一边狂跑,一边提壶喝酒,有几次差点摔倒,也不知是有疯癫病还是喝醉了。霍里子高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冲进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着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赶着,高声呼叫着: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疯癫的老人终于冲进河里,顷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没了。那位妻子赶到河边,怔怔地望着河水,欲哭无泪。她抱起箜篌,边弹边唱:声音悲哀凄怆,一曲唱罢,也跳进水里,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丽玉述说了这段故事,丽玉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弹拔箜篌把曲子和歌声记录下来。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看到一对夫妇,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弹拨箜篌而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过往的人们听到这悲伤的旋律和歌声,无不吞声落泪。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失去心智的男人,竭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呜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饰,通过妇人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