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小组讨论中的问题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小组讨论中的问题教学教学 范忠稳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小组讨论”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已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且受到教育者的青睐,而从构建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学习是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质疑和释疑,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升个人经验的过程,所以教师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关键词:核心素养;小组讨论;问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改革的推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特别是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反思能力的培养,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实
2、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数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问题式”教学逐渐深入课堂,成为现代教学方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这,笔者就教师如何有效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提一些个人的建议,以供讨论。1 在小组讨论中开展有效的问题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入课堂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创造了条件,但要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还要有积极的相会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小组加工这 5 个合作学习的要素。教师还必须精心设计一个“恰当”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3、在这过程中获取新知、提升能力,使得合作走向成功。1.1 分清问题的类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可以说是贯穿着整堂课,但从形式、内容、要求和追求目标,大致有四类,判断型问题:判断性问题的形式是“对不对”“是不是”,它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做出判断,但对思维活动的要求很低;叙述型问题:叙述型问题:叙述型问题的形式是“是什么”或“什么是”,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作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回答;说理型问题:说理型问题的形式是“为什么”,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是探究某一问题的解决,这种问题追求的目标是讲清道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探究型问题:探究型问题是探究某一问题的解决,这种问题
4、追求的目标不一定是惟一的正确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和独创的想法、解法和可能性。了解了数学问题的类型,教师只要仔细斟酌,设计的问题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2 设计好问题 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特别是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小组讨论的问题的设计那更是意义重大。那么,在浩如烟海的数学问题中,如何选择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出发考虑:1.2.1 一个“好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它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性。2)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
5、直接的联系,有趣味和魅力。3)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多种可能的解答,即开放性。4)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可以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5)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6)问题的表述应当简单易懂,容易接近。当然,上面所列举的各个标准并不可能在每一个问题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事实上,所谓问题的“好”与“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1.2.2 一个“好问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启发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原则。3)超前性和当前性相结合的原则。1.3 解决好问题 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的一次自我建构。开拓创新过程,要解决好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以
6、下三个步骤 1.3.1 问题的感知过程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 创新需要激情,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迫切的要求学习,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决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造营造氛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1)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2)尽量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3)有意识增强问题情境的鼓励性;(4)问题难度适中。1.3.2 问题的寻解过程问题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构建、开拓创新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构建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
7、,采取以激励学习为特点的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各式各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并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3.3 问题的回味和评价过程学生创新活动的再一次升华 数学问题的回味和评价是师生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思维的再度双汇和溝通,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又一途径,通过回忆和引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数学问题的本质,提示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解决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活动、老师的活动及学生和老师的双边互动,但必须把握“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此笔者对二者活动
8、做了如下安排: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通常可以这样进行安排:理解问题,可由学生自己读题和理解,也可以师生一起观察和磋商;寻找问题和已有知识的联系;讨论和个体探究,可先个体探究后讨论,也可先讨论后个体探究,也可以个体探究和讨论一起进行;交流结果和心得。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可引导学生做到:提出问题和疑问;作出猜想并求解;对别人和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推理,找出关联,解决问题并交换看法;用数学事实和论证判断正确性。2 结语 以上所谈只是笔者近几年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对问题设计这一课题的点滴体会,很多观点还不成熟。但我想,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灵魂,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问题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且能够熟练而巧妙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快、更易地领悟和掌握,这对于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参考文献 1林巧伟.小组讨论与问题导向融合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07).2黄群力.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06).3周凌霞.“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例析J.数学教学通讯,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