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小平小道的学习与感悟模版 今天是这周以来难得的好天气,在这样的好天气里,我们带着愉快又期待的心情,在学校老师们的带着下,参观了伟人邓小平先生曾居住的地方,并对小平先生在江西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趟充满红色气息的出行中,我对小平爷爷的敬仰加深了。 在参观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邓小平同志来到江西的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邓小平被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剥夺一切职务。1969年,他被送到XX省XX县区,在XX县区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将军楼,这是1969年2023月26日邓小平一家被安排住在XX县区望城岗原福州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
2、的住宅。乍一看你或许并不会觉得这栋对称式的苏式建筑会有什么不同,它有两层,十四个小房间,房内的陈设简单朴素。围绕着房子的,是一个种满各种树木的篱笆小院。然而邓小平一家的到来,赋予了这幢房子别样的意义。正是这座房子,默默的陪着邓小平一家度过了三年艰苦的时光,在将军楼的小院内,邓小平一家在困境中保持着乐观精神,相互照顾,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顽强的生活着。当时,邓小平65岁,邓琳53岁,夏伯根年近70岁,三位老人的岁数加起来超过180岁,他们互相体贴,互相照顾,把羁旅生活过得充实而又充满生命力。 因为行程安排比较紧凑,我们大致参观了这所房子便匆匆离去了,尽管在这里只呆了一会儿,但我的心已被深深震撼
3、,屋内的一切都回复了当年邓小平一家生活在这里的原样。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简朴,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件家具,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邓小平先生曾经读过的书籍,在他的办公区里,有一个柜子里满满的都是书,而更让我折服的是,杂物间里最多的也是邓小平先生读过的书籍,它们都装在竹制的大筐里。是的,伟人尚且如此谦虚好学,而作为平凡学生的我们又怎能停止学习的步伐呢。在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同志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和古今中外的书籍,接触最基层实际,对中国命运和前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踩出了一条坚实的小平小道,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根底。 接下来我们跟随队伍来到了小平小道,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
4、一排砖红色的具有红色革命气息的建筑。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位于正中的小平小道陈列馆,直觉告诉我里面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陈列馆设计非常巧妙,面积不大但内含丰富,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邓小平一家在江西的下放经历。里面有着邓小平在这期间的各类故事,其中一片茄子故事让我印象很深:1972年初,邓小平继母夏伯根去天津探亲,工厂考虑小平同志生活不便,安排廖发香照顾小平同志及其家人的生活起居。有一次,廖发香在切茄子时,掉了一块在地上,她随即拿扫帚想扫开,这时小平同志正好看见,马上俯身捡了起来,和蔼的说:不要扫掉了,农民辛辛苦苦的,扫掉可惜了,洗洗干净照样可以吃。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
5、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或许从来不曾想过要这样勤俭节约,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的珍惜过手中的粮食,更不会去考虑农民的辛苦。小平同志的节俭律己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学习。 这里有太多值得我们细细学习体味的东西,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我们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以后有时机,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再见,小平爷爷,再见,小平小道。 第二篇:参观小平小道的观后感贤哉小平 -参观小平小道有感 我们这次参观小平小道,虽然是作为一次实践课程。但亲身参观了小平小道,还是增进了自己对邓小平的认识。也许用再好的词汇来形容他都不为过,他传奇的一生,给中国甚至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想,不管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他
6、的成就都广为人民所认同。 走进小平小道,好似自己一下子进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错误批判,忠诚不改。邓小平在文革中被当作党内的二号“走资派而打倒。“被贬到XX县区拖拉机厂劳动改造,从被贬到复职的三年之中,邓小平没有任何的抱怨,从他写给毛泽东和汪东兴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再为人民群众做点事的。然而这并不是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被错误批判的经历,那是在中央苏区时,他因为坚持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而被王明等人批判,他被撤除一切职务。而到了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打倒,这次是因为一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不满邓小平的种种正直做法,他被软禁将近三个月。他的一生历
7、经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但他依然忠贞不渝,始终不改对党的忠诚,不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这一点,我觉得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身处江湖,心忧天下。宋代的范仲淹曾经在他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君,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民,邓小平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在XX县区的三年之中,每天坚持读报,听播送, 时时关注着国家局势。从未停止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纵观中国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唐代的韩愈,宋代的苏轼他们被贬谪之后也关心朝廷的动向,期待自己早日被调回。这一点邓小平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被贬谪的时光中,他们很少能够总结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韩
8、愈和苏轼在被贬的时光中确实创造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辉煌。但他们之后都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邓小平却不一样,在被贬的时光中,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很深刻,也很正确。他找到了一条适宜中国开展的康庄大道。之后他复出工作,才能够力挽狂澜,以惊人的魄力,将几近崩溃的中国经济带上了一条良性开展之道。 “年逾花甲,学习不止。在XX县区的小平小道陈列馆中,我看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建期间所读的书,这里有毛选,列宁选集,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三国等等。年过花甲,还能如此的好学,也就不奇怪他的思想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深邃。“活到老,学到老对邓小平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不学习,单单地脱离学习去思考,那样我们
9、将迷失方向。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和根底,学习和思考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缺一不可。但邓小平也是党内首先反对“本本主义的人,他说“如果一个党坚持本本主义,迷信盛行,我们就不能进步,就要亡党亡国。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果断的结束了文革以来一系列的错误做法,大刀阔斧的进行社会改革。所以说,对待学习邓小平是灵活的,不是呆板的,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他坚持活学活用,坚持用实践来检验 真理。可以说邓小平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都在不断的思考。这一点,我们当代青年一代,真的应该向邓小平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通常是呈“抛物线形式的,而这个人生的顶峰一般都在40-50岁左右,但这些常理对邓小平就不适用了。
10、他的一生历经“三起三落不是抛物线,他的人生顶峰不在40-50岁而是在70-90之间,试想一般人在这个年龄段早已处于安享晚年阶段,但他却终生都在为人民操劳,他将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非凡之举,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我想邓小平的一生是极其传奇的,也是极其辉煌的,他用晚年不多的年华,将一个穷困之中的国家带上了富强之路,让全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为之一新,他挽救了处于危机之中的中国,他的能力与人格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到他那样的高度。但一定要学习他那种始终如一的忠诚于党和国家,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多做有用之事,多读有益之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1、 最后,我以俄罗斯前议长评价邓小平的话作为结束。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人,他们如同指路明灯,在最危急的时候为人民指明出路,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 第三篇:参观小平小道的观后感贤哉小平 -参观小平小道有感 我们这次参观小平小道,虽然是作为一次实践课程。但亲身参观了小平小道,还是增进了自己对邓小平的认识。也许用再好的词汇来形容他都不为过,他传奇的一生,给中国甚至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想,不管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他的成就都广为人民所认同。 走进小平小道,好似自己一下子进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写满标语的墙壁,红色歌曲随耳可听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年代中被错误
12、的批判和打倒。因为他看到了轰轰烈烈文革表象之下的危机,他没有屈服于权威,而是坚决的站在了人民群众一边,他对真理的执着让人折服。在XX县区的拖拉机厂他待了三年,要知道,这时的邓小平已经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还能够崛起,并将中国社会带入正轨,那种神奇的力量,令人赞叹不已。在这里我有几点启发,当然我并不想从政治的角度去谈他的人生,而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谈他的非凡之处。 “错误批判,忠诚不改。邓小平在文革中被当作党内的二号“走资派而打倒。“被贬到XX县区拖拉机厂劳动改造,从被贬到复职的三年之中,邓小平没有任何的抱怨,从他写给毛泽东和汪东兴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再为人民群众做点事的。然而这并不是最令
13、人敬佩的地方,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过一次被错误批判的经历,那是在中央苏区时,他因为坚持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而被王明等人批 判,他被撤除一切职务。而到了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打倒,这次是因为一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不满邓小平的种种正直做法,他被软禁将近三个月。他的一生历经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起三落,但他依然忠贞不渝,始终不改对党的忠诚,不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这一点,我觉得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身处江湖,心忧天下。宋代的范仲淹曾经在他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写到“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君,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民,邓小平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在XX县区的三年之中,每天坚持读报,听播送,时时关注着国家局势
14、。从未停止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纵观中国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唐代的韩愈,宋代的苏轼他们被贬谪之后也关心朝廷的动向,期待自己早日被调回。这一点邓小平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被贬谪的时光中,他们很少能够总结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韩愈和苏轼在被贬的时光中确实创造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辉煌。但他们之后都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邓小平却不一样,在被贬的时光中,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很深刻,也很正确。他找到了一条适宜中国开展的康庄大道。之后他复出工作,才能够力挽狂澜,以惊人的魄力,将几近崩溃的中国经济带上了一条良性开展之道。 “年逾花甲,学习不止。在XX县区的小平小道陈
15、列馆中,我看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建期间所读的书,这里有毛选,列宁选集,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三国等等。年过花甲,还能如此的好学,也就不奇怪他的思想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深邃。“活到老,学到 老对邓小平来说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不学习,单单地脱离学习去思考,那样我们将迷失方向。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和根底,学习和思考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缺一不可。但邓小平也是党内首先反对“本本主义的人,他说“如果一个党坚持本本主义,迷信盛行,我们就不能进步,就要亡党亡国。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果断的结束了文革以来一系列的错误做法,大刀阔斧的进行社会改革。所以说,对待学习邓小平是灵活的,不是呆板的,更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他坚持活学活用,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可以说邓小平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都在不断的思考。这一点,我们当代青年一代,真的应该向邓小平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历程通常是呈“抛物线形式的,而这个人生的顶峰一般都在40-50岁左右,但这些常理对邓小平就不适用了。他的一生历经“三起三落不是抛物线,他的人生顶峰不在40-50岁而是在70-90之间,试想一般人在这个年龄段早已处于安享晚年阶段,但他却终生都在为人民操劳,他将一生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非凡之举,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我想邓小平的一生是极其传奇的,也是极其辉煌的,他用晚年不多的年华,将一个穷困之中的国家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