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七十二道拐与吊尸崖 72拐.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69686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十二道拐与吊尸崖 72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3年七十二道拐与吊尸崖 72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十二道拐与吊尸崖】【七十二道拐与吊尸崖】7272 拐拐 到了桐梓县娄山关,与县委兰副书记在关口聊天,他说:“现在贵州的路好走多了。崇(崇溪河)遵(遵义)高速公路从七十二道拐的下面穿了过去,汽车不再走那么险峻的七十二道拐了。”我一听,马上来了精神:“那么你们这里是不是还有一处地方叫吊尸崖?”兰书记有些吃惊道:“有啊!你怎么连吊尸崖都知道?”我笑了。最让我惊喜的是,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它们不期而遇。这两处地方,都与抗日战争有关。先说七十二道拐。抗战胜利 60 周年时,我去昆明采访西南联大。提到抗战初起,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师生在北平、天津沦陷之后,先到长沙,然后继续向南,分两路步行

2、到昆明。采访间,有人提到“七十二道拐”,说当年学生们曾走过很艰苦的路,有一奇险处叫“七十二道拐”,可是不知为什么现在找不到这个地方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地名。所谓“七十二道拐”,就是说山路崎岖,一连有七十二道胳膊肘弯急速拐过,是十分险峻的地方。因那时正值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之际,网上也有不少人提到此处。后来我才发现,这七十二道拐并不在云南,而是在贵州。网上还有一幅七十二道拐的照片当然是黑白的。从拍摄角度上看,应该是从对面的另一座山顶上拍的,镜头里的七十二道拐犹如铅笔在纸上随意来回划出的曲线一般。别说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走,就是光看这帧照片,就足够让人惊心动魄的了。这个地名与这张照片,给

3、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所以当我在娄山关听到这个地名时,怎么能不激动呢?贵州素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无三分银”的状况早已改观,但那两项“自然指标”仍无法改观。但是人的力量却能改变它的实用状况地不平,可以修路;山路太险,可以穿山而过;两山夹持,可以修桥架道。七十二道拐与青杠哨、娄山关等路段,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七十二道拐处于凉风垭山上,海拔 1450 米,长约 12 公里。天晴时,大型车辆经过七十二道拐需要一个多小时。有司机说,一次雨天他驾车走七十二道拐,是数着路边翻倒的车战战兢兢地走过的。对于不得不经常走七十二道拐的货车司机来说,盼望崇遵高速

4、公路的通车,几乎是每天扳指头数天数。这条路不仅十分惊险,而且极易堵车,最长的时候堵过三天,据说方便面都卖到 50 元一碗。桥隧比例高达 80的崇遵高速公路通车于 2005 年 12 月。人称“黔道更比蜀道难”的贵州,终于迎来了它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在这条承载贵州人通江达海的企盼与梦想的“天路”的凉风垭隧道南口,有楹联表达心境:“北进三巴,七十二弯成旧梦;南驰八桂,百千万壑变通途。”还有一个隧道口的楹联写道:“七十二道弯弯成历史;四千余米洞洞穿未来。”崇遵高速打通了凉风垭隧道后,只需 10 分钟汽车就过关了。老司机们幽默地说:“现在驾车经过凉风垭隧道,感觉就像钻进了时空隧道。”红军长征时

5、所经历的四大险关酒店垭、清杠哨、七十二道拐及娄山关,老路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距离桐梓县城 28 公里、距离七十二道拐仅 3 公里的地方,有一处更为险要的路段。也是 201 国道最险峻的地方。该路段基本上是在绝壁中间挖出来的道路。在距离道路七八米高的地方,仍有悬崖在道路上面突出,像个罩子一样把道路罩住。虽说有它在上,下雨都不会淋湿路面,但是无论从下往上看,还是从远处往这里看,那都是让人惊心动魄的景观。突出的悬崖狰狞着嘴脸,又像狮子大张口,无端地要吞噬过往的车辆。再想想它那令人惊 的“雅号”“吊尸崖”,更让人不寒而栗。抗日战争期间,我的母亲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从已经沦陷的故乡北平出

6、发,单身一人去重庆找我的父亲。那时本来交通就远不如现在发达,何况还在战争时期。没有直通重庆市的车,只好绕道贵州。一次乘坐一辆十轮大卡车,从贵阳到遵义。汽车艰难地在十分险峻的山路上爬行,在一处悬崖边,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愣了一愣,便浑身瘫软地趴在方向和盘上。我母亲胆子大,不顾旁人劝阻,从车上下来看个究竟。她看到,汽车右后轮(是两个轮子在一起的那种)中的一个轮子,已经悬到了悬崖之外,车子本身也已经向外倾斜一句话,离翻进万丈深渊只差一步。难怪司机吓得瘫软在方向盘上。母亲又向前走了几步,看到旁边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吊尸崖”三个怪异的字。“吊尸崖”全长只有 1.5 公里,但是这里事故频发。由于它的名

7、字凶险,又因这里的确掉下去不少车,摔死过不少人,所以这里有着太多的关于“鬼魂”的传说。摔死的人多了,阴魂不散,如果在阴天的夜里路过此地,还会隐隐听到哭声。这不禁使我想到唐代李化的吊古战场文中所写:“偶尔鬼哭,天阴则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此段路面先后进行过三次改造,将原来的泥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但是由于路窄坡陡外侧是悬崖,所以交通事故仍然不断,时不时会有汽车在此坠崖。所幸的是,随着崇遵高速公路的通车,司机与乘客们永远告别了“吊尸崖”。其实,后来的“吊尸崖”早已被当地人改换称呼为“吊丝崖”。不过,很多行走过这个路段的人,还是知道那个凶险名称和许多相关的悲惨故事,所以原有的凶险之名也并未完全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