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69927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范文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 每当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每听到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而骄傲;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而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的感

2、人场面,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荣耀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而红色基因,就是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李大钊到刘志丹hellip;hellip;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荣耀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中国革命史上,我县的南梁就是一道流星,划过旧中国西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华四射的革命精神。1934年11月,为了开展陕甘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习仲勋亲自发动群众在南梁荔园堡的转

3、咀子办起了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派张景文、高敏珍和霍建德等担任列宁小学教师。 当时,列宁小学的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两栋房子和一孔窑洞做教室。张景文带着6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垒土台,支木板,解决没有桌凳的困难。并亲自编写教材。在南梁山区,入学的大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张景文对这些孩子非常关心,衣裳破了她亲手一针一线给补好,手脸脏了她一把一把给孩子们洗净,甚至孩子们身上有了虱子,她坐在油灯下一个一个给抓掉,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敬重她。这便是南红色基因。 身为华池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传承这种红色基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要弘扬

4、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开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开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保护、尊重、宽容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今天,新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四有好老师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与在座的各位同仁一道携起手,肩并肩,用慈祥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用知足带来感恩,用感恩促进奉献,用青春和热血为华池教育奉献力量吧。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范文篇2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

5、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决、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效劳人民的优良传统,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 屡次寄语广阔党员干部,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lsquo;考试rsquo;、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lsquo;考试rsquo;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每一名共产党员,自面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应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焕发生机,润养精神源泉。 坚守忠诚刚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6、。回忆党领导的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漫漫长征路,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决。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这是政治灵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弘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独有的标识。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珍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牺牲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

7、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讲到,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既是党的作风,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的作风。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在新的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更要传承和发扬,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坚守奉行。 紧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我们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困境下坚持

8、下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就是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范文篇3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

9、了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的价值趋向更加多元,人们血液中的红色基因面临被稀释的考验。而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没有坚决的信仰,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开展和繁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提升对红色信仰的守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忠诚信仰不迷向。习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决,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今天,我们面临的各种诱惑和考验明显增多,必须把坚决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灵魂工程,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阔党员干部从党史军史中汲取营养,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一代代人民英雄

10、和爱国志士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红色基因。 何谓红色基因。一代代人民英雄和爱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能穿越时空,一以贯之,永不褪色。它就是红色基因。 这种红色基因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共产党人理所当然要把它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引领自己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有了红色基因的融入,就会信仰崇高,目光远大;就会忠诚人民,爱党爱国;就会信念坚决,无私奉献;就会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而发奋有为。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效劳人民不离根。

11、革命战争年代,广阔人民群众之所以打心眼里拥戴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把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效劳群众作为唯一宗旨。广阔党员干部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铭刻于心,始终视人民为父母、为靠山,谨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戴和支持。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艰苦奋斗不忘本。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政治本色,我们必须从保持政治本色的高度,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坚决肃清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不懈地纠四风改作风,让艰苦奋斗成为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对于个人或者基层组织,红色基因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懈努力,苦读经典,勤于实践,勇于磨炼,在为人民效劳中去传承。但它并非遥不可及、高不攀。无数前仆后继的优秀共产党员,都是群众身边传承红色基因的典范。 时代在前进,红色基因的传承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的创新。在活动中,各地方、各基层的党组织,也都在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进行党的建设工作创新。红色基因的传承,必须依靠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为人民效劳的每件事做起。 看完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范文的人还看: 1.传承红色基因主题优秀演讲稿 2.关于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范文 3.传承红色基因优秀演讲稿 4.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发言稿范文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