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0669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避免间接牺牲粮食生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浪费粮食是最损福报的【防止间接牺牲粮食生产】 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不牺牲农业和粮食平安为代价,这种“牺牲有两重含义,一是直接牺牲,像沿海地区一些省份那样,在工业化、城镇化大开展中未能统筹农业开展,致使“鱼米之乡粮食不能自给,而且缺口越来越大。二是间接牺牲,即现在的粮食主产区一方面因为要确保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展;另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差,农民收入低,“三农问题愈发严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具有可持续性,将间接影响粮食生产。产粮大省河南的选择是:绝不走直接牺牲之路,防止走间接牺牲之路。其破解路径是:通过构建中原经济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开展,确保农业和

2、粮食平安。 一、不能谁奉献大谁受穷 河南的南阳、驻马店和商丘三市都有“中州粮仓的美誉。正常年景,南阳粮食产量占河南全省的11%,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约1650万亩,粮食总产约500万吨,是全国19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唐河、邓州、新野、宛城、方城、社旗都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去年,南阳全市粮食总产57.95亿公斤,今年夏粮总产35.91亿公斤,连续八年增产。驻马店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8,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70多亿斤。去年,驻马店粮食总产66.20亿公斤,今年夏粮总产42.3亿公斤,连续7年实现丰收。驻马店全市九县一区均被列入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其中上蔡、西平、正阳为全国粮食百强县。X

3、X市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360万亩,产量居XX省第3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然而,粮食主产区往往是经济欠兴旺地区,大多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驻马店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个。去年驻马店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3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为143.52亿元,财政支出的79.6%来自转移支付,根本没有财力用于其它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421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600元。城镇化率仅有29.5%。XX市人均gdp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农民人均纯收入4054元,比XX县区还低。这些承担着国家粮食平安重任的地区,仅靠自身的农业积累,很难摆脱欠兴旺的困境。 当前种

4、粮比较效益普遍偏低。以小麦为例,202223年到202223年,XX省亩均效益仅194元。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在逐步增加,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民的收益。这已严重影响到农民对粮食生产所需劳力、资金等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在河南各地的建筑工地打一天工,现在的工钱最少60元。农民打一个月工的收入比种一年地的收入还多。所以青壮年根本上都外出务工,种粮食的都是老人、妇女甚至儿童。为了降低种粮本钱,早了不浇水,虫害不打药,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中原人视土地为生命。如今,他们不想放弃土地,但也不再精心侍弄土地,因为无法指望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 二、河南农区粮食生产面临四

5、大约束 耕地规模约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农户地块规模小而分散,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例如驻马店XX县区人均耕地缺乏1.5亩。这使得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应用程度受到限制,导致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耕地利用率低,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制约了耕地产能的提高。 人力和物力投入约束。进城务工经商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业,导致农业实际生产经营者素质下降;同时,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使得大量农民把农业当作一种“副业,不重视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导致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下降,粮食增产潜力下降。 农业根底设施薄弱约束.农业根底设施缺乏规模化、系统化投入,导致农业根底设施建设

6、缓慢,致使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极为有限,粮食生产面临巨大水旱灾害和病虫灾害的威胁。 农业科技奉献率约束。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投入严重缺乏,乡村农业科技效劳体系断线,导致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出处少、推广少、应用少,制约了粮食增产潜力。 三、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不能就农业说农业,就粮食说粮食,必须跳出来与加快农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 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角度看,规模化是根底,没有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就无从谈起。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移和分流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向规模化要效益。转移农民那么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作支撑。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色的农区工业化

7、,可以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度从而大幅度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转移农民提供就业时机。 从河南的情况看,县城应该成为转移农村人口和开展农区工业化的主要载体。过去,河南农民工主要流向东部兴旺地区。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制约和城市高房价,使大局部农民工无法定居,成为城市的“飘族,是漂移不是转移,人在城市打工,赚的钱拿回老家在村镇建房,大多形成空心村,造成农村土地资源和农民工财产的巨大浪费。向县城转移有两个独特优势。一是农民就地转化,因为在自己的家乡,户籍障碍不大,有归属感和稳定感,可以做长久打算。二是县城房价廉价,农民工买得起房,可以安家落户,而不再漂泊。XX省XX县区近年就地转移7万

8、农民,县城60%新建商品房为农民购置。县委、县政府强化政策引导,通过调控措施把房价上涨控制在年2023%以内,并为在县城购房的农民给予退契税的优惠。今年XX县区城的房价为每平方米120230元,很多农民买得起,就不再回农村了,为推进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平舆的经验值得推广。今后转移农村人口,应坚持就地转化和劳务输出并举,以就地转化为主。 加快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是推动“三化协调开展的引擎,越是农区,越要重视工业化。从调研情况看,平舆、泌阳、唐河都是传统农业大县,过去工业薄弱,甚至是一张白纸,近年来工业开展进入快车道,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XX县区工业集聚区一家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厂就吸纳农村劳动力

9、5000人。XX县区通过产业转移,引进了台湾产业园,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机械制造、电子加工、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成为该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当前,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加大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传统农区转移的步伐,以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区工业化、城镇化,不仅可以做到耕地不减少,还可以有效增加土地供应。平舆、泌阳、唐河等农业大县都把工业工程向集聚区集中,乡镇不再摆放工业工程,工业占地较少。另一方面,加强土地整治。地处平原地区,土地潜力有限的XX县区,近年来整理出土地2万亩,而县城扩张占

10、地1万亩,还新增1万亩耕地。XX县区实施空心村改造、窑场和撂荒地复垦、宜耕地开垦净增耕地45万亩。地处浅山丘陵地区的XX县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36万亩,除完本钱县占补平衡任务外,还实现异地占补,为外地补充占地指标13000多亩。 四、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平安 粮食平安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应、提供充裕劳动力、开拓消费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开展就会失去根底和支撑,现代化进程就要走弯路,甚至可能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同样,如果不加速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国

11、家整体实力不增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根底地位就难以稳固。 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够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其路径主要是大力推动农业开展方式转变,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逐步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开展粮食加工、粮食交易、粮食储藏、粮食期货,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开展路子,在构建国家粮食平安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

12、作用。 五、对明年“三农工作的建议 从2023年起,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期。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开展,稳定增强国家粮食平安的保障度,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XX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平安方面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既要面向未来,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又要面对现实,有效解决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问题。笔者的建议有两个层面: 首先是国家政策层面。 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广阔农区水利、道路和土地整治等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欠帐普遍很多,国家投资需要市、县两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而粮食主产区市、县政府财力捉

13、襟见肘,无力匹配,造成很多由中央或省级政府投资的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因市、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成为“胡子工程。即使工程能够延期建成,由于市、县、政府拿不出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效益也难以发挥。建议国家从2023年起,大幅度降低粮食主产区农业根底设施和综合开发工程市、县两级政府配套资金比例,直至取消地方配套。 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近年来,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因农资大幅度涨价,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鼓励作用正在减弱甚至抵消。建议国家在继续稳固现有补贴范围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并新增公共植保补贴。 需要国家一揽子解决加快土

14、地流转、农民转移和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为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创造条件。土地流转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实现根本性转移而不是“漂移在外,假设即假设离。农区迫切需要承接集群式的农产品加工业转移,既能提高粮食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产粮不卖粮,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从而稳定粮食生产,又能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就地转化农民,可以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但成建制的产业转移单靠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难以完成,需要国家的政策导向支持。 其次是地方政府操作层面。 粮食主产区各级地方政府应把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粮食生产中的效劳环节和大力开展农业产后经济来实现。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十二五开展规划。在规划农业时,应跳出农业,用产业融合的视野,促进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开展,把农业培育成一、二、三产业相加的新型农业即第六产业。工业化的农业主要是从整体上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率,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解决粮价上升空间有限,种粮无法致富的问题。用开展效劳业的理念谋化农业提升,拓展和延伸种植链上的效劳环节,如良种供应、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储、检测、加工、销售以及产品标准制定、品牌打造等环节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全覆盖,在农区大力开展农产品物流业等。 2023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三农工作要有质的突破,才能为“十二五期间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开好局,奠好基。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