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73632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忆与思考 XX省图书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历来被列为重点业务工作。经过90年的不懈努力,我馆的地方文献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较之其它先进图书馆尚有明显缺乏。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采访、典藏等方面做一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馆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山东为古齐鲁“文献之邦,辉煌灿烂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百家争鸣,首倡稷下,六艺流芳,播中鲁中。儒、墨、道、兵等中国主要的学术思想最早在山东争鸣繁荣,诗、文、书、画诸多大家也都在这里生长创绩

2、。历代先贤著述普及四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开展,山东人民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了更具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文明,地方文献生产的社会化更为显著,文献数量激增,文献类型丰富,分布更加广泛,通过山东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数据统计(见表1),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省文献工作的巨大成就(1)。在地方文献数量急迹增长,文献信息量不断加大的今天,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也愈加突出,从而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XX省新闻出版有关数据统计表 年份 类别 195019781998 图书出版社数量1116 年图

3、书品种数563183812 报纸种类283293 年发行数(万份)202302068000161600 期刊种类220235 总印数(万册)625406830 音像电子出版复制单位数02023 年生产品种00300 发行量(万盒、张)00190 XX省图书馆自成立之日始,就对搜集地方文献很重视。清末宣统元年(192023)XX省图书馆章程第五章规定:“山东为古文明地,自两汉迄今,名儒硕彦,代有传书。凡山东人著作,搜罗必备,别为一部,以征是邦之文献。两年后出版的XX省图书馆辛亥年藏书目录地理类古、今地志即著录山东府、州、县、乡土志达20235种。20年代末至济南解放,王献唐先生任馆长,对乡邦文献

4、方面用力尤勤,除抢救聊城海源阁藏书外,经其苦心搜集,益都李氏大云山房、曲阜孔氏微波榭、新城王氏池北书库、德州田氏古观堂、历城马氏玉函山房、诸城刘氏喜荫簃、日照许氏攀古小庐、潍县陈氏十钟山房、海丰吴氏双虞壶斋藏书遗存,均荟萃于我馆(2)。王献唐、路大荒等先辈无不以搜集乡邦文献为己任,为馆藏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孜孜XX。的搜集整理,使我馆在馆藏地方历史文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诸多特色,其中尤以“易经专藏、“海源阁专藏、“革命文献专藏和“齐鲁方志专藏最为突出(3)。就方志而言,山东是修志较多的省份之一,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旧志有640种(4),我馆馆藏为528种,比收藏方志最多的北

5、京图书馆(458种)多出70种(5),其中有58种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而明于慎行修(万历)兖州府志那么为海内孤本(6),弥足珍贵。至于建国后的新修方志,那么一直列为我馆收藏重点。据统计,截至1998年上半年,全省已出版省志分志70余部,市(地)、县(市、区)志150余部,各类年览60余种(7),这些新修志书,我馆已根本收罗齐备。 关于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文化部在其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工作条例或“文献采选方针等有关内容的文件中强调,应注重地方文献的采集,使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根本收藏齐备,而这里的地方文献包括古旧文献、地方出版物、地方非正式出版物、地方人士论著和有关本地研究的文献等(8)。因此,无

6、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这和我馆的一贯方针是根本一致的。 首先,关于地方人士论著,我馆建馆之初即将之列入XX省图书馆章程,后经不断积累,渐成规模。王献唐先生在其山左先哲遗书提要和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集中(9),辑录了山东先贤的大量著作,从双行精舍书跋辑存一书中看,先生收集到的乡邦文献就有李文藻、周永年、桂馥、牟庭,王筠、许瀚、陈介祺、刘喜海、宋书升,高鸿裁,以及不少聊城杨氏的手泽和藏品。据统计,至1932年,王献唐先生即已为图书馆收集到山左先贤著作达700余种(2023),建国后,我馆一如既往,坚持以收藏山东人著作为藏书补充的重点,目前已在原有文史类藏书的根底上,通过订购、访求、交换、征集等多种方

7、式,广泛搜集各学科、各行业作者的出版物,此类文献已普及各学科门类,且日趋丰富,渐成特色。 其次,地方出版物务求全面收藏。一是从经费方面有保障,力求本省各出版社出幅员书以及省内出版发行的报刊全部购入;另外,在地方非正式出版物方面,我馆目前主要以接受读者赠送为主,对于各机关团体印制的各类统计资料、文史资料,那么务求购置或索求入藏。 在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馆藏革命文献书目揭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东XX县区的革命历史文献;XX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著录了我馆收藏的聊城杨氏海源阁的珍本藏书;由我馆编辑、齐鲁书社出版的历史上第一部易籍专科书目易学书目,合“馆藏和“知见为一

8、体,根本上反映了易学著作的存世与收藏情况。我馆联合省内外有关文献收藏单位编制的XX省地方志联合目录,是开发我省地方志资源的重要成果;正在运作中的大型丛书XX省地方志资料丛编,也定将在史志资料的开发利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于馆藏丰富的地方史料与山东人著作的整理研究、地方统计资料和年鉴的专题效劳、地方报刊资料检索效劳诸方面,成果累累,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开发、使用等业务。 长期以来,我馆地方文献的采集、分编工作一般由中文采编部门和报刊部兼任,到馆的文献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

9、,如地方志置于特藏部;统计资料、年鉴等类书入书目参考部;普通文史资料、地方人士著述等文献归阅览、流通部门;全省各地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那么由报刊部管理;会议录、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簿记、票据、证券、照片、乐谱、传单、商标等未作为入藏对象。这种分散管理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地方文献工作整体的被动和低效。 2.地方文献采访方面的问题尤显突出。一方面,由于中文图书和报刊采编部门历来工作量大,人员相对较少,完成正常的工作已感吃力,难以投入更多的人力从事地方文献的采集。另一方面,呈缴本制度不完善,也是地方文献工作成效不好的重要因素。80年代省人大曾签发过有关出版单位无偿向省图书馆缴送新

10、书的通知,但效果很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馆催缴不力,没有委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此外,我馆目前尚未建成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凡此种种,可以说都与采取分散管理方式、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3.不利于地方文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分散管理容易造成各业务部门各自为营,不利于统一规划,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由于地方文献工作没有长期规划,因而馆藏文献资源开发的目的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至今还没有建成有关地方文献的专题数据库,给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读者查阅某一地域的综合资料,他可能要在阅览室、书目参考部、报刊部、特藏部之间来回奔忙。 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省图书馆如何

11、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并以此带动全省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如地方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工作规划和组织、人员素质、数据库建设、整理开发、效劳方式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效劳功能,使之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就我馆目前的地方文献工作,笔者建议: 1.建立地方文献工作专门机构,由其承担馆藏地方文献的工作,包括地方文献的采集、分编、保存、读者效劳等各个环节,并把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这是地方文献事业快速、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保障。 2.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是一项复杂

12、的系统工程,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收藏范围、重点和藏书布局。 (1)在收藏范围方面,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结合本地经济、人文和科技开展实际情况,以及本馆的藏书传统来确定科学的收藏范围和标准。因此,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不管其是否与本地有关,均可视为地方文献,作为重点收藏。之所以如此,笔者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省图书馆采访人员任务相对繁杂,压力较大,在对地方文献的界定方面难以仔细把握,疏漏在所难免;而地方文献采访人员将其作为重点收藏对 象,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尽可能按出版者和作者名称全面地入藏,易于把握。同时,对那些与本地区或本地人

13、物有关的外地出版物,也更易于鉴别。二是就文献内容本身,不管其主题思想或所论述内容是否与本地域有关,也理应作为本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重点收藏。以地方人士著述为例,我们很难想象孔孟荀墨先秦诸子以及历代齐鲁经史大家的著作不归入地方文献专藏,同样,也只有将其列入地方文献专藏范围,才有可能保障有关某一人物著述及其研究的相对集中,使之更具收藏意义和使用价值。 (2)在收藏重点方面,一般认为,地方文献中但凡有代表性的、学术及史料价值高,有效信息量集中、为读者长期反复使用的资料可作为重点藏书。笔者认为,在地方文献专藏力求完整、全面和系统的前提下,我馆可确立以地方史志资料、山东人著作和齐鲁文化几方面的文献

14、为重点藏书的体系。具体他说,重点藏书有:地方志、地方谱谍、连续出版的史书(如文史、党史资料等)、年鉴、各类统计资料、重要的报纸和期刊、重要人物资料等。 3.加大采访力度,完善地方文献采集保障措施,采用多种方式多渠道搜集地方文献,这是由地方文献发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的。 (1)积极争取呈缴本制度的修改、完善和实施。目前我省各市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主要是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地方出版物呈缴本制度的贯彻落实。我馆做好地方文献工作同样也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尽可能使新的呈缴本制度早日出台。 (2)根据我省行政体制的特点和各级公共图书馆间传统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省、地(市)、县(区)三级地方文

15、献保障体制。即地(市)级图书馆在收集本地区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同时按照省图书馆的要求代收,同样,县(区)图书馆那么为地(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代收。而省图书馆方面在为各级图书馆支付一定代收费用的同时,通过经常举办地方文献采访人员的座谈交流、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等活动,甚至将其工作成效列为评估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等,增强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各地方图书馆及采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注意出版动态,加大访求力度。采访人员加强与各市、地县图书馆联系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最新的出版发行动态,尤其是省级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学术研究机构的最新文献出版发行情况,应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效劳,并在文献征集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代收地县级图书馆所需要的文献。 (4)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征集、交换活动,是地方文献藏书补充的有效措施。而建立地方文献专藏,尽可能提升“收藏纪念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依此建立地方文献作者的专门资料库,无疑能在发动地方作者捐赠作品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加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有方案地开发地方文献资源 建立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并充分发挥我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建立以省馆文献资源数据为主体的全省公共图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