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3681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同志最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展,特殊是在科技进展的结构布局、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既要顺应世界科技进展的潮流,遵循科技规律,又要紧密结合国情和国家战略需求,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进展道路。我们要充分把握世界科技进展大势,坚持从实际动身,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确实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假设不把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学问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力量,就把握不了将来进展的主动权。特殊是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进展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科技将进一

2、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学问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拓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空间科技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底讨论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进展呈现新的前景。为此,我们必需深刻熟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意义,根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进展、引领将来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自主创新力量显著增加,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显著增加,对经济社会进展和国家平安的保障力量显著增加,阔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需从增加国家创新力量动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正确把握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根底,大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努力把握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决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靠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要在引进的根底上加大消化汲取再创新的力度,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应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动集成创新;对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应大力推动原始创新,力争在根底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

4、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力量的跨越式进展。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肯定根底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平安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进展。通过关键领域的突破实现技术跨越,始终是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方式,也应成为加快我国科技进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既要看到现在的经济根底和科技实力同过去相比有很大增加,又要看到我国仍旧是一个进展中国家,必需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为需要的进展领域。实施重点跨越,就要紧紧把握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考虑,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进展目标,选准

5、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需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动身,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支撑进展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我国经济进展,面临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提升传统产业和进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使命,面临着扩大国内需求和开拓国际市场的双重要求。同时,转变社会进展相对滞后的状况,突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对可持续进展的制约,也都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必需着重解决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现代化供给保障。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需着眼长远,超前部署根底讨论和前沿技术,制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将来经济社会进展。引领将来是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当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断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指出新方向、开拓新领域。科学理论更要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进展引领新的道路。我们应当着眼将来进展和长远利益,在根底科学和前沿技术讨论假设干领域超前部署,不断探究新的进展方向,提高持续创新力量,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主导力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