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76014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浅议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 摘 要:潞安大鼓,是流行于一府三州(潞安府,泽州,沁州,辽州)即现在的晋东南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属曲艺中的鼓曲类。北方曲种。与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等齐名。追根寻源也应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关键词:潞安大鼓 艺术特点 潞安大鼓的演唱形式有站唱、坐唱和拆唱等。一般情况下演唱员表演时一手持简板,一手击鼓。辅以板胡、二把、三弦等伴奏乐器。演唱的曲调以变化的板腔体为主,也结合了一些联曲体的结构形式。演唱内容多是一些历史题材的典故、传说。有时也夹唱一些民间故事,家常理短和与百姓生活相关联的小段等。一、潞安大鼓的形式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685 一

2、 762)在中宗景龙元年(公元 707 年)四月,以临淄王的封爵出任潞州(今长治市)别驾。此人不仅胸怀大志,有作有为,而且喜诗赋、善歌舞、通音律。根据当时的政治策略的需要,据说在其住所飞龙宫内专门辟出一院落,眷养了一批乐人和女优,每日笙歌艳舞,大兴倡优之乐。因为艺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不能登堂入室,故只能在里院(后院)进行演唱。李隆基在长治只待了三年不到,在其回朝时,将部分艺人和唱曲带到了长安。期中一些未回之人便流落在了民间。在民间为了生存,部分艺人就将其中学会的段子以说唱的形式为人演唱,以此谋生。这可能是长治地区各种表演形式众多、曲目繁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潞安大鼓、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武

3、乡琴书、三弦书、老州调、屯留道情、长子道情、黎城鼓儿词、西火干板秧歌、八音会等。据笔者观察,长治地区民歌极少。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歌。民歌以抒情题材居多。试想,上党地区如此众多丰富的说唱艺术,哪一种不能抒情,哪一种不能喻古比今。加之中原文化、黄河文化近两千年的浓厚积淀,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完全没有必要靠一种或几种民歌的形式来表现罢了。唐段常(人名)在其所著的避仙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蓝采和手持拍板,唱踏歌行乞与市”(蓝采和一一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拍板一一就是今天潞安大鼓中的简板。踏歌一一踏踏调、缠达。是唱赚中的一种曲式结构,今天的潞安大鼓的基本曲式与之及其相似)。这是各种史料对说唱艺术鼓曲类

4、最早的记载,也说明“赚”这种说唱形式在唐朝中、早期已基本形成。直到今天,潞安大鼓的姊妹篇上党梆子中仍然是五种声腔并存(昆、梆、罗、娟(赚)簧)。上党梆子曾叫上党宫调、大戏。说潞安大鼓不能不提诸宫调的首创者是孔三传(晋东南泽州人,即现在的晋城人),孔三传在北宋年间是有名的宫廷乐人,能说会唱,能演善奏。他最早在汴梁的勾栏瓦舍中以卖唱为生(唱:也就是现在的说唱)。由于其首创的诸宫调表现的是情节曲折,复杂的长篇故事,又说有唱。与之相配合的音乐是由多种宫调构成的多曲联綴形式。同一宫调为一套曲,多套连缀。体现了多调性的运用、诸宫调因此特点而得名。其表现为丰富,耐听,有味道。从现在潞安大鼓中所运用的各种声腔

5、中看,除常用的变化板腔外,也还遗有联曲运用的特点。如:当当鼓、一串铃、大顶缸、儺腔、柳调、靠山红等。应该说潞安大鼓的雏形中肯定有诸宫调的影响,它们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至于潞安大鼓这种说唱形式真的是否起源于唐宋、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二、潞安大鼓的艺术特点 潞安大鼓(潞安鼓书)又称鼓词或大鼓书。其曲种历史悠久,与宋代的“鼓儿词”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演员手持简板,击鼓演唱。站唱时击平鼓(书鼓),坐唱时击堂鼓(墩鼓),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合唱。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居多。用地方方言演唱。中、长篇的曲目中,为了丰富其表现力,增加观赏性和可听性,由板腔体和联曲体共同演唱。文体上有散文、有韵文、或散韵结合,

6、习惯上称潞安大鼓。潞安大鼓还是潞安鼓书。其实本身就是一回事,只是表现形式略有差异而已。大鼓以地方方言为基础,依情走腔,依字行腔,一曲多用,多曲联用,刚柔并济,韵味浓郁。演员的表演写意传神,逼真乱真,雅俗共赏。它的唱腔中有花唱、悲唱、垛唱以及起、过、栽、转等行腔手段,使人在听觉上更加舒服、流畅。三、潞安大鼓的过去 一种艺术形式的兴衰一定是和当地、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晋东南一带自古以来农桑经济发达,冶炼技术先进,加之物贸畅通、商贾云集,战乱少,天灾人祸少,民众相对富庶,生活安逸。人们在闲暇之余、围坐书场、品茗古今也不失为一种精神享乐。正是这种田园牧歌形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成就了多种艺

7、术的繁荣绵延。潞安大鼓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得以保存至今。随着艺人的不懈努力,潞安大鼓的传统演唱曲目也由打登州、破孟州、燕王归北、大八义、小八义等新增了呼延庆打擂、巧连珠、奇巧缘、洗衣记、回龙传、青龙传等。解放以后,盲艺人于书田、师爱玉等人还新编了地主与长工、赔茶壶等经典名段。请不要忘记这些人:李元君、高铁嘴、高来柱、魏银顿、张银娥以及往后的于书田、师爱玉、王米林等。是他们这些民间艺人群体,为潞安大鼓的延续、保留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潞安大鼓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姊妹艺术一样,都经历了辉煌与失落。从简单到丰富,从顶峰到谷底。清中叶是其繁荣鼎盛期,乃至于夜夜有歌声,村村说鼓书。搭台说书也成为人们生活中

8、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婚丧嫁娶、修屋上梁要说书,开业典礼、祝寿生娃要说书。升官发财、科考及第也要说书。以至于民间艺人们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三皇会”。-清晚期至民国初期,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人们生存且难,哪还有如此情趣雅兴。由此,潞安大鼓也就沦为了盲人行乞求生的一种手段,艺人们承受了太多的凄惨与悲凉,裹挟了沉重的心酸与痛伤。整整一个世纪的磨难,使这种艺术沦落到了颓废失传的边缘。四、潞安大鼓的现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付怀珠、常天秀、苏友谊为代表的曲艺作家先后创作了醋为媒、九月九、柳二狗与小广州、拙老婆造反、新编珍珠倒卷帘、千秋万代怀邓公等曲艺名段,并先后在全国曲艺汇演中获大奖。08 年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北方片在长治举行,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曲艺演员和经典作品,如:史文彬作词,赵雪峰作曲,闫琳瑛编排的潞安大鼓古城赋,由杨书田作词,赵雪峰作曲的长子鼓书割肝救父赵云亮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牡丹奖的各种奖项,潞安大鼓也由此走向了又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段。风水轮流转,世事舞翩跹。潞安大鼓经历了历史的洗涤,走到现在已属不易。是上党大地滋润了这株曲苑奇葩,是上党儿女炼就了它的强健筋骨。同样它也承载了这片土地的无尽沉沦与沧桑。它的字里行间,声声句句都寄托了人们数不尽的遐想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