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78157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3年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 。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XX市番禺区为例,考察当地失地农民概况、生存状态、就业培训问题和所遇障碍,构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范式(另有文章),以期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胡伟(1977),男,河南安阳人,硕士,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语言学。王晓敏(1967),女,XX省XX市人,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

2、-7518(202223)05- 一、前言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局部或全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的XX县区。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用,农民就失去了根本生存保证,他们种田无地,就业缺岗,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XX市番禺区为例,考察当地失地农民概况、生存状态、就业培训问题和所遇障碍,以期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二、调查说明 (一)调查方式与方

3、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两种调查方式。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在数据处理上,除开放题外,其他数据均利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时间。202223年3月至202223年5月。 (三)调查对象。XX市番禺区各镇所辖属行政村的户籍农民。 (四)调查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136份,回收率76.40%。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52.21%,涉及番禺区71个行政村,重点访谈了20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失地农民概况 1.变量描述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1),番禺区农民失地问题是比较明显的,本次调查共涉及186871个农民,其中有1

4、26424个农民失去土地,占总体比例的67.65%。番禺区作为广州南拓的重点区域,近几年经济开展迅速,各类招商引资、投资开发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开发建设征用耕地逐年增加,在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大局部农民已经失去局部或全部土地,产生了一批失地农民。他们已经失去传统生存方式的支持,如果不及时找到新的谋生手段,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影响到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番禺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新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难点课题。 2.失地农民教育状况分析 据调查数据分析(图1)

5、,可以知道71个村中,大局部失地农民(60)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偏低为他们再就业带来了障碍,也决定了再就业培训要以实操性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辅。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一个国家的gdp就会增加9。而我国农民较低的文化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了gdp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也指出,受教育程度越高那么失业率越低。而且受职业教育程度多少往往跟文化程度上下是密切相关的。据有关调查,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失地农民无职业技能所占比例分别高达84.2023和64.71,而具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的就业率在96.5以上。对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是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失地农民待遇和

6、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农民的培训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特别是2022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制定的2022-202223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将农民工培训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2022年4月7日,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共同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正式进入实质阶段,目标是在7年内通过公共财政的支持,对拟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对已就业的两亿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二)失地农民生存状态 1.失地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为止,务工工资收入、自主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房屋租金等)是失地农民家庭的

7、主要收入来源;村办企业分红和土地出让金在收入来源中占的比重不高,例如笔者在典型调查中了解到,沙湾镇某村外来企业有60家,村中大局部土地出让,但土地出让金每人每年仅仅只有1千多元,村民必须通过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得更好。(图2) 2.失地农民生活方式 土地被征用后,大多数农民通过自谋职业的方式实现了再就业,自主经营的占17.6;到企业做工的人比例最高,占34.4;但仍有大量失地农民就业困难,闲散在家的占14.4,没有固定职业的占28.8;选择其他的最少。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失地农民所从事的大多数是对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图3) 3.农民失地前后生活水平比照 由调查可知,失地农民相对以前

8、而言,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有相当比例的农户收入还比较低,并且收入水平差距比较大。从农民失地前后收入变化情况看,收入增加的占49.3;收入减少的占15.5;收入根本没变化的占35.2。失地农民两极分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4.失地农民整体生活满意度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对现在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满意度较低,其中感觉一般的占69.0,感觉较差的占5.6。造成不满意比例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征地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如补偿过低)和农民收入的两极分化;失地农民心理上缺乏平安感;失地农民所从事的新工作稳定性较差,未来是否还能得到同样的报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因为在城市生活的本钱增加,失地农户的生活消

9、费支出普遍上升。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报告(内部稿)中认为,耕地被征用后,绝大局部地区农民的人均生活费开支增长了三成左右。(表2) (三)就业及培训现状 1.失地农民再就业主要渠道 从调查结果发现,现在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比较少,并且方式很陈旧,主要靠人际关系解决,比方托亲戚、朋友、所在社区介绍、或通过自己想方法解决。政府发挥作用还比较微弱,正规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中介机构也没有多大的作用空间,这与高层次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有很大的差异。 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薄弱,严重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取。在社会学视野中,决定一个劳动力是否找到工作的主要因素,除了他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外,社会资本也是很

10、重要的因素。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研究的根底上的。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和林南提出并开展了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开创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决定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因素有:第一,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第二,网络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第三,个体与社会网络成员的关系强度。简言之,社会资本是个体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这就意味着,一个劳动力要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具有比较高的人力资本之外,就业信息对他来说也比较重要。而就业信息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

11、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对失地农民而言,他们中低学历的占了大多数。而学历越低,那么意味着他能够从事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就越低,工作的可替代性也就越强,竞争也就更为剧烈,求职信息的复杂程度也就更高。在这种状况下,社会资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社会资本方面,失地农民由于是本地人,又在本地就业,有一定的优势;征地前累积的人际关系可以在工作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也很有限。笔者认为,失地农民在失地前的身份就是农民,他们与交往对象之间大多具有共同的背景,在职业类别与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大,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的信息也比较单一,因此他们的同质性比较强。实际上,这种关系对于他们找工作的帮助并不大。在社会资

12、本方面,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图4) 2.失地农民提高职业技能的方式 当前农民提高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参加短期职业培训和自学,可以看出短期职业培训是比较受失地农民欢迎的方式,因为快捷有效的短期培训能够适应他们文化水平低但又面临迫切需要就业的心理特点,这是一种本钱低、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方式。(图5) 3.针对失地农民组织过技术培训的部门 在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中,基层组织起到了一定作用,如街(镇)劳动保障部门和村委会组织技术培训比较多,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还没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 4.针对失地农民有无组织过技术培训和培训效果 调查发现,有46的村选择组织

13、过技术培训,有54的村选择没有组织过技术培训。这反映政府和村委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还不到位,有的村组织过培训但失地农民知道的不多。村组织过培训的工程主要有、焊工、叉车、电工、家政、园林、插花、农业科技(如种养)、物业管理、驾驶、手工(机器方面)、职业道德、企业上岗培训等。 培训效果选择很好的占2.3;选择好的占36.4;选择一般的最多,占54.5;选择较差的占6.8。 5.失地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失地农民不太热衷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非常积极的占4.3,积极的占38.6,一般的占45.7,不积极的占11.4。 6.影响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的障碍因子 政府缺乏对失地农

14、民培训的配套政策。失地农民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使失地农民适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实现在城镇就业,最终融入城镇。但是现在对失地农民非农化问题的配套规划不够。 政府、企业对失地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缺乏。首先,政府的投入缺乏。在当前培训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农民在接受培训中获得的只是政府的少局部费用资助,不是大局部或全部的费用资助。其次,企业对培训投入不够。目前,企业和失地农民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所以企业更看中短期的本钱收益。在失地农民频繁流动和跳槽的情况下,企业对失地农民培训的投资容易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这使得企业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投入缺乏积极性,形成了企

15、业对农民工重用轻养的现象。 失地农民对培训的认识缺乏开拓性、长远性。失地农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自然经济冲击下诞生的,其思想与农村自然经济思想一脉相承。失地农民受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束缚,视野较窄,目光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首先,对参加培训缺乏足够的动力。其次,对培训内容的选择缺乏长远性。为了让失地农民永远转移进城市,培训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如法律知识、纪律与时间效率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但是,失地农民即使参加培训,大多也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在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更看中的是短期收益。第三,对培训的本钱和收益缺乏正确的选择。农民参加培训都是有本钱的。这里可以将本钱细分为直接本钱(显性本钱)和时机本钱(隐性本钱)两大类。前者是参加培训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后者是由于参加培训而损失的在相当时间内能够获取的货币收入。失地农民自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时间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是和收益直接挂钩的,有限的时间是投入培训、为长期工作积累技能,还是加班工作增加收益,大多数失地农民选择了后者。调查显示,时机本钱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动力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缺乏对现有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