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房重建交流材料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在农村,有倒损农户347万户。对这些农村受灾群众来讲,损失之重、打击之大,不言而喻。在应急救灾阶段根本结束后,切实抓好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关系到几千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灾区的长远开展。 农房恢复重建要坚持在科学开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抓恢复重建就是抓开展的观念,切实按照“三年根本恢复,五年开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着眼于长远开展,统筹兼顾,协调开展,做到科学布局、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让灾区群众安居、安定、平安、安心,为科学开展奠定根底。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既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
2、程,更是一个开展起跳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优化和提升上下工夫。 一是要在住房的平安性能上优化提升。恢复重建的住房是农户生存开展、安居乐业的条件和根底,住房的平安是恢复重建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重建中要科学选址,在科学勘察、评估的根底上做到“一避、二让、三高。一避就是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滑坡地段和泥石流;二让就是要让开水道和风道;三高就是尽量在高坡、高地和高台选址,抬高宅基地。要注重建设质量,提高抗震标准,严格按照抗震建设标准和适宜的建筑结构,本着平安第一的原那么,整体提高建筑质量,增强抗震防灾能力,通过灾后恢复重建,使灾区的农房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绝不能因为赶进度就无视质量,做到
3、恢复重建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不留包袱。 二是要在农房空间布局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的主体是农户。受灾农户的意愿和所拥有的资源及条件是农房重建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农房重建空间布局的选择应在平安的前提下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建设,由农户在原地重建。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等农户自身拥有的生产资料,就地取材,减低建设本钱,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时间。另一方面农户可以沿袭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保存传统的地缘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持人与自然内在的联系。农房空间布局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对原址地处山高、路险,远离场镇、村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资
4、源,交通和电力等根底设施不配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受灾农户,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考虑搬离原址相对集中修建,以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与乡镇的场镇建设和村庄建设相结合。在坚持有利于生产开展,有利于保障权益,有利于社会管理,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宜分散就近分散,宜集中的就相对集中,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原那么,在群众自愿的根底上,适度向小城镇集中修农房。要在重建过程中探索和创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和行政管理体
5、制改革。 三是要在农房结构和功能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关系受灾农户的长远生计,是保障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住房结构的合理和功能的完善是提高住房条件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着眼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个长远目标,在住房的设计和规划上突出超前和适用。既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同时又要考虑到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功能的设计上既不能贪大求洋,同时又要保证安居乐业和小康生活的要求。在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尽量一步到位,修建平安、经济、宽敞、舒适、适用的住房。自身条件较差的农户,规划设计和根底尽量一步到位
6、,逐步建设和完善,逐步恢复重建,使灾民生活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是要在农村根底设施配套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群众有住房的根底上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根底。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开展意识,把村庄建设、根底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开展等内容纳入恢复重建中通盘考虑。农房集中重建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根底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效劳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根本生活需要。强化根底,设施配套。要立足民生,不但让人民群众能够住下来,表达“安居,而且要让人民
7、群众住下来后还有利于自身全面开展和可持续开展,表达“乐业。通过恢复重建逐步使交通、通信、市场效劳体系得到完善和配套。 五是要在农户自身开展与产业开展上优化与提升。农户的住宅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农房恢复重建既是作为生活资料的住房的恢复,又是作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恢复。适宜旅游的村庄又可借重建打造山村,开展旅游。恢复重建的过程也是开展的过程,在重建中一定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农民志愿、做好重建规划、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房重建。既解决好群众的居住问题,又推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为农民群众恢复生产、增收致富打下坚实的根底。要处理好生活居住与生
8、产开展的关系,统筹考虑生产开展的问题,要把农房选址是否有利恢复生产、开展主导产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为农民稳定增收和建设新农村奠定根底。对于新规划易地搬迁的村庄,必须要在新搬入地配套解决耕地等生产资料,为搬迁后开展生产提供最根本的土地等资源保障,努力培育适合自身开展的主导产业,确保生活有房住、生产有地种、生计有保障,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要保证农房重建在恢复中优化和提升,必须坚持政府领导、灾民主体、社会支持的运行机制。 群众是受灾主体,也是灾后重建主体。XX省多年的救灾实践说明,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越是尊重受灾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作用,灾后重建成果就越有成效和可持续性。在
9、达州洪灾恢复重建中,灾区人民群众就喊出了“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房子自己建等口号,将精神力量转化为了巨大的灾后重建热情。“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任务前所未有,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灾民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建房为“我要建房,在恢复重建中发挥主体作用,挖掘自身的潜力和资源。一是筹措资金。各级政府的补助和社会支援毕竟不能完全满足建房所需,大局部的资金需受灾群众通过动用积蓄或者借贷的方式来解决。二是组织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地震灾害后,受灾群众原有住房中的局部建材,如木料、砖等还可以继续使用,自有山林中也可以采伐局部木材。
10、另外受灾群众可以通过乡邻相帮的形式组织局部劳动力。这些受灾群众自有的重建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三是维护自身权益。民政部门在查灾核灾、灾情评定、建房选址、造型设计、补助标准与金额等具体工作中,都必须让受灾群众真正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重建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恢复重建,政府是主导。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表达:一是政策扶持。在出台补助政策的根底上,及时出台土地、税费、金融、电力设施、播送通信设施安装等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减免土地出让金、建设配套费等相关规定。二是整合各类重建工程资源。充分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惠民工程资金,向农
11、房重建倾斜,集中用于灾后毁损农房重建点的根底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三是提供优质效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群众自身办不了的事情,政府要千方百计提供好效劳:认真做好灾后重建房屋的建设规划、地质评估等工作,逐户落实选址方案,依照群众要求进行房屋设计;协调落实重建土地;着力降低重建本钱,严控建材市场价格,严厉查处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行为;组织协调重建劳力,组织协调施工队伍;对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实行结对帮扶,保证灾后重建不留死角;强化质量平安监管,在各重建工地设置专职质量平安监督员,随时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催促整改。四是加大投入。在中央、省和对口支援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大市、县两级的财政投入,增加对受灾群众的补助力度;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受灾群众重建农房的信贷,确保信贷优惠政策到位。五是鼓励社会参与。发动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发动市(县、区)党政机关单位帮扶重灾乡镇,落实帮扶工程,帮助建房资金;号召群众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邻里互帮,帮工帮料。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