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文、开放的设计理念。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生态开放环境特色 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表达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
2、:“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1工程背景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大陆地区以“城市命名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益阳师专合并组建而成。根据学院开展需要,在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新征1360亩地建设新校区。2场地自然特征分析征地基地现状多为农田、旱地的平原和丘陵组成,分界线较为明显,平原海拔一般在42-60米之间,主要位于基地中部及东部;丘陵海拔一般在60-96米之间,根本上呈南北走向分布,基地内有多个散布的丘陵,对基地产生一定的分割,基地东侧地势较
3、低且平缓,向西地势依次渐高。从整体看,基地西南向较高,东北有一定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根底。3规划目标以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大学校园。4设计原那么4.1深刻理解学院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4.2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组织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专业校园气氛。4.3强调校园环境品质的持续成长,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5设计理念5.1生态理念:以两山一水为根底,融入艺术设
4、计概念,为山水画龙点睛,表达自然生态之景象,东西轴设计成生态轴,融城市“风、“水,强调山水之意,呈现山水相伴、鸟语花香之气氛。5.2人文理念:将南北轴设计成文化轴,在轴线上各景观节点加上文化主题,全力渲染文化气息,结合教堂区文化轴线设计,将主题升化,校区内设置人文雕塑、小品,增添文化色彩。在生态区内的文化长廊,将5000年来的城市开展史生动地展现出来,从周朝时期的荆洲到现代化建设的繁荣,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湖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5.3开放理念:以中心广场为标志,通过主轴上各空间大小风格以及开放度的变化,并与周边各功能单元空间相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秩序化的空间网络,展示学院
5、的文化蕴涵,表达学术和人性的开放,创造一种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人文与生态相融合的人性化校园气氛。6校园总体布局特色古今中外,但凡能形成撼人心灵的建筑群体和园林环境,无不首先是其整体的美,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所指出的美学现象:“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本设计着意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模式,形成系统化、组织化的有机整体框架结构,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防止干扰,又有机联系,融为一体。6.1开放的结构:整体布局依据地势,围绕纵横两条主轴线组织空间层次和功能空间,线性结构保证了可持续开展的可能性,营造多形态、多层次的交往空间,表达人文与生态并重的理念,满足校园开放性的需求。6.2明晰的分区:以轴线和空间层次分界,将景
6、观分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生态休闲区,动静别离相互渗透。6.3渗透的生态:整体以绿色为中心,通过生态轴线将校园各功能组团及城市“风、“水融为一体,突出科学、人文、生态的主题,反映生态型、园林式的校园特色。7景观规划总体构思与布局7.1景观结构规划依据校园功能布局,结合自然环境,形成“一心、两轴、一环、两山、一水、三区的景观结构。7.1.1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是全校师生活动、聚会中心,以人工铺装为主,设置有喷水池、升旗台、花池、亲水平台、文化柱廊等,可供大型集散、欣赏嬉戏、游息交流,走在广场上,令人感到那舒展开阔的大空间,整齐的花木、灯柱和旗杆秩序井然,喷水池随着音乐起舞,清风掠过水面,一群
7、白鸽跃起夜暮降临,灯光与湖南面互相辉映,喷水池的光辉射起更是全场的焦点。7.1.2文化轴与生态轴文化轴是从南入口到中心广场的步行空间,地面以铺装为主,走进南入口,视线从前面较低的花卉上穿过,映入眼帘的量尊巨大的伟人像,屹立在几米高的石基上,石基上刻有浮雕,石像前面是大面积的草坪和水池,两边是绿荫广场,气势非凡,穿过广场拾级而下,来到湖边,这里设有亲水平台、花架、花池、宣传栏、座椅等,中轴线两边有美丽的棕榈树,漫步在中轴线上,欣赏湖光山色,令人留连往返。东西轴为生态轴,以绿化草坪为主,走进东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如书简状的校训石刻,石刻后面,一条宽大的绿色“瀑布由西向东漂流而来,中间是溪流跌水,水
8、边花草林木丛生,两边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7.1.3内环林荫道林荫道由南入口向东穿过教学区,转向北至达体育区,转向西至达生活区,由转向南穿过生态区回到南入口,环路两边种上栾树与广玉兰,人行旁相应距离设置座椅,供行人休息、读书,营造一条充满休闲、浪漫的风景线。7.1.4两山和一水两山是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山势较平缓可开发成休闲的生态区,在山上开辟了多条山径小道,有拾级而上,有缓坡慢行,沿着山路设有多处休闲平台,观景凉亭等,在靠校区中心的山上设计了历史文化长廊,由东西轴的山脚向山顶盘绕而上,从山脚到山顶,将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史记录下来,丰富学校文化教育,使地方的历史和文脉得
9、以更广泛的传播,山体和南北轴之间的低洼区形成湖面,湖面设置了亭子,亭子与湖岸之间由石墩连接,亭子、柳树与湖面相映成趣。7.1.5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是对庭院园林的优化和艺术创造,教学区庭院人流大,铺地面积较大,设有主题雕塑,配以简洁的绿化,使空间感开阔。生活区即以休闲小品结合花卉林木设计,以描绘生活区的休闲气氛,体育区空间开阔,广场面积大,广场绿化排列整齐,暗喻整齐的操列。7.2景观空间规划校园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局部,其空间构架的设计应遵从城市空间的研究原那么。通过功能的虚、实空间的运用,结合自然环境及办学模式,将校园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之中,将校园空间
10、塑造为城市整体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首先根据“带形成市开展理论,着重塑造纵、横两条线性空间。即贯穿校园的南北轴,突出城市主题,围绕“城市谋划,形成校园人文主轴线,又强调构造横轴以校园自然生态主轴线为引导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几何形式和自由式构图方式,表达秩序与浪漫有机结合的人文精神。人文主轴线由主校门、校前广场、中心广场、图书馆、运动广场和一系列建筑、小品、雕塑等构成。通过建筑物的围合,场所的转换,元素的增减,塑造错落有致,尺度适宜的校园人文景观,形成“起主校门、承校前广场、转中心广场、合运动广场空间序列,给人以连续变化的空间体验,自然生态之轴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西边梓山湖风光引入校园
11、,构成“山、水、城的景观格局,突出城市学院的个性,再现山水城市风貌。内环林荫路将校园各个具有不同功能区有机融为一体,形成步移景异,变化多端的空间序列,汇织成美妙的乐章。其次,运用网络式空间模式,以规划动态开展观为为设计依据,将教学、生活、运动等功能单元化,各功能单元依据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分期建设。在建筑空间组合上强调大学校园空间的交流属性,借鉴传统的院落式空间布局手法,采用连廊将各组团建筑联系在一起,使空间呈现出层次丰富、收放有致、互逆互通的空间形态,为师生们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交往空间,结合多条线行空间将院落空间和开敞空间系统紧密结合,营造活泼的校园气氛、优美的校园景观和丰富多变的外部空
12、间。8景观植物规划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具有地域特点,个性化的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可见,校园植物对衬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应作用,因此在湖南城市学院的景观植物规划中,必须强调植物的地域性和校园整个景观环境的营造,注重学院人文气息与环境气氛的衬托。8.1校园道路绿化校园主干道采用香樟作为行道村,香樟冠大荫浓,春色叶丰富,生长较快,为优良的湖南乡土树种,香樟作为行道树不仅可发挥行道树的功能要求,而且可增加校
13、园的深邃感。校园内次干道采用栾树与广玉兰相间,广玉兰树形浑圆,夏花素雅。栾树树形伟岸,花、叶、姿均佳,均可形成极佳的校园道路气氛。8.2校园教学景观区该区为校园的教学、实验区域,植物强调宁静、优雅、整体气氛的营造,内庭主要采用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质感细腻的树种,如雪松、桂花、大叶黄杨、竹类等,同时配以时令花卉和草坡。8.3校园生活景观区植物配置讲究自然、活泼、色彩绚丽、四季季相变化丰富,强调植物个体的欣赏特性。主要植物种类有广玉兰、银杏、红叶李、含笑、紫薇、茶花、杜鹃、金叶女贞等。8.4校园运动景观区植物配置强调植物的遮荫隔噪功能,强调植物的群体美,主要应用的植物种类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杜英
14、、棕榈树等。8.5校园生态景观区该区为自然山体,规划拟按混交林的形式大量种植植被,种植方式强调乔、灌、草,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搭配,并按自然生态规律恢复原生状态。9结语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也是环境的世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应该从景观总体结构、景观空间组织、景观植物配置等入手,充分表达新世纪人文、生态、开放的环境特征,以校园整体环境来提升校园的学术气氛,当然,一个理想的校园环境,他需要设计者、决策者、开发者等共同努力方能实现,所以,在校园环境塑造中,应集思广益,借鉴中外园林景观的先进理念与手法,结合学校地域性、文化性特色,综合运用文学、艺术、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以追求境象互生的美好境界。参考文献: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王立颖,江浩波,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校园规划,理想空间,2022,43王文胜,赵远鹏,表达中医特色,营造文化校园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空间,2022,44周正赢,创意源自场地永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规划师,2004,75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新建筑,2002,46李大夏,路易斯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